诗歌沙龙,02。
诗歌沙龙。今天礼拜四,跟大家来谈一谈,这方面的作品。所陈说的内容,都是来自于乐记和论语。那上个礼拜和大家分享到,圣经论语上面的一段,学诗的重要起点。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个动作上的解说,上次没有提到,迩之事父之后的动作。
(禮樂詩教 論語 小子學詩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k4411W7Jj )请看视频裡面,当她歌咏到迩之事父时,二隻手是护着,自己的腹部。人的动作,会彰显意念,意念也可以藉由动作来加强。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父精母血,怀胎十月才来生下的,待在妈妈肚子裡的时间也算上去,因此有实岁和虚岁这样的习俗。当行歌到这句的时候,动作就是护着腹部。
那下一句,远之事君。向前跨一步,双手行拱手礼。有学问的君子,出了家门就是社会,社会上与人来往,便有社会交际的动作。接下来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文指多数,则展开双手,示意翅膀。草木在土地上,这时双手重新开合一次,眼光由下往上。整曲完毕,立定,鞠躬致意,作结束。
这样的作品完整,有正确的教育意涵,乐音优美动人,自然沐浴身心。一些未经消化,装模作样的急就章,是一种错误的路子。很不恰当,不理解的人,就会作不理解的事情。要知道。事情的發展,会有个正常的情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千万不要断章取义,要不然会变成文化工作的牺牲品。
孔庙中所陈述的,就是正确的儒学道路。要知道,作诗文,却刻板进行的,就是功能衰弱的现象。人们口上所讲的,就是心中所想的。物体的形状,关联心中的想像,交互作用之后,不同的形状便产生不同的取向。
因此声音,有表情功能。有快慢或是大小,有上行如云气蒸腾,或下行如水流穿石。不同声音就有不同表情。感应清楚,情绪充足之后,再来抒發表情,自然恰如其份,没有造作,没有虚伪。
多说的虚美或恶陋,都不是诗歌的正教。孔子、屈子都有做过示范。讲诗歌的整体,很费工夫,论述清楚,并不简单。可以一步一步来。
有人谈论诗说,长短扬抑,四声八病,软硬清浊?这种内容的,不在道上,不用多理会。诗歌的内容延展,关涉了天地人,建康落实五伦的,这样才有分别取捨的标准。造作的人歌起诗来,發明了粗俗流弊。朴素的人歌起诗来,表明心中的嚮往。圣人聆听这些状况,可以明白风情的变化。
孔庙传续的东西,若不知道的,那就不在道上。学文的作者很多,来来去去,多是一些晦涩幽暗的东西。拿起了板子刻一刻,就是三百篇,所要传的要义吗?文辞自然真情,能不受到言语冷热吗?顺从天真,能不对照世俗吗?促进王道的明白,健全了人伦,才能有取捨,分清得失。这样的标准之下,不被痛恨的,很少。
诗作得工整,在教化上就没有功能。道统的脉络,明朝的时候,有陈献章,王阳明,薛瑄,胡居仁等等四位先生,入祀了孔庙。他们所做的东西都还在。论语礼记楚辞诗经等等,明经正典的也都有。没听过他们,捨弃要义,偏落毫末的。
一些学者,都不知那裡去了?不要说大儒只专于道学,不精诗歌。若是听不了天心,是说不出箴言的。不要说他们的作品,和心想的有甚麽不一样。天心体会了,能够同于世俗吗?或者是说,诗的全部就在表面文字吗?或说诗的美感,有不同于道理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诗教有什麽,具体的东西好讲的呢?
这个诗呀!小用就变小,大用就变大,呼应于天地,周转于明暗,可以整体运动社会。分清飞禽走兽,顺应四时,响动种种生物。编作些子虚乌有的,是其中一种,小的用处。诗文,当然有情趣的寄託,和风情的盛衰,而节气的品味,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