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基民亏损的原因在哪?

2022-01-25 23:19 作者:一地基毛666  | 我要投稿

很多投资者认为基金经理要像神一样,必须每天赚钱,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在笔者看来,有些钱基金经理必须亏,有些钱又不得不亏。

基金行业一直存着一个怪像,就是基金经理赚钱,而基民不赚钱。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基民没有赚到基金经理应该赚到的钱,反而亏了基金经理必须亏的钱和不得不亏的钱。

明明基金产品只是回撤,但对很多人而言却是亏损,这是谁的问题?这是需要反思的。

第一种,系统风险和黑天鹅

就像是本次大跌,主要原因就是市场担心系统性风险和黑天鹅风险。

黑天鹅风险:本次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紧张局势,这种风险爆发得非常突然,就像自然灾害一样,大的风险躲不掉,小的风险不用躲,总之就是不可抗拒的风险。

系统性风险:这个风险指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爆发的风险,比如说本次下跌就是因为美联储将收紧货币政策,市场担忧欧洲央行会跟进。而2021年,欧美主要股指走强,主要受益于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充裕流动性。

如2015年,A股的大跌是因为市场过度上涨,但是上涨的主要动能是融资盘推动,再加上大股东质押,整个A股的生态非常脆弱,稍稍下跌就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大跌引发融资盘爆仓、融资盘爆仓又引发暴跌。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黑天鹅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是避无可避的,尤其是很多权益产品还有仓位限制。

说到这里,还是再强调一下资产配置的重要性,配置部分债基和货基虽然收益不高,但是却可以保证在最坏的市场也有所收获。

另外,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不要有侥幸心理或是投机心理,比如用部分较高比例配置权益资产的固收+来代替债基。

大家知道,笔者非常推崇固收+第一人张清华,但他的的代表产品易方达安盈回报其实也没有抵抗住这一轮下跌,今年以来亏损6%。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张清华其他几只产品由于债权资金配置较大其实还算稳定,考虑债权资产收益对冲,即便今年市场进一步下跌,这些产品其实也大概率实现正收益。

第二种,波动风险

比如贵州茅台的K线图,它并不是直线上涨的,而是像海浪一样,一轮轮螺旋式上涨。

面对这样优秀的公司,如果我们想抓住每一轮波动,高抛低吸,那很有可能丢了西瓜捡芝麻,所以最大概率赚大钱的方式就是坚定地持有。

既然坚定地持有,那自然就要面对股票的下跌,下跌的时候自然也就会亏钱。

第三种,估值风险

估值就像万有引力,它不可能无休止地上涨,也不可能无休止地下跌。

当企业的股价上涨到一定的程度,价格大大高于公允价值时就产生了泡沫,企业就会沦为一份性价比极低的资产,逐利资本抛售它再去寻找更具性价比的企业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市场消化估值的手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具有成长能力,靠盈利上涨消化估值压力,一种是企业属于周期行业,靠股价下跌消化估值压力。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也就有两个策略来应对企业高估值风险。

对于深度价值派的基金经理往往会在估值较高的时候就抛售,但是成长派基金经理,只要企业成长逻辑还在、估值没有太夸张(比如涨到了几百倍估值,完全透支未来十几年的增长空间),很多人会选择持有。

所以成长派的基金经理往往会承受着估值回撤带来的业绩压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深度价值派的基金经理防御能力要比成长派基金经理强。

不过对于个股的估值风险,基金经理处理还是相对专业,但是对于市场估值风险和行业估值风险,其实并没有太好的办法。

举个例子,就像是2021年以来,坚持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普遍变化不好,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偏爱的股票涨幅过大造成估值过高,沪深300指数的估值图已经有很好的说明。

2020年的8月份,沪深300指数的估值就已经突破了危险值,而恰巧很多基民也是在这个时候入场的。

很多基民在随后几个月赚了一些钱,觉得在赚自己在投资方面“天赋异禀”的钱,实际只是赚市场泡沫的钱罢了。

这本就是凭运气赚钱,随后在泡沫破灭中回吐给市场也正常。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拉长周期之后,即便承受了估值泡沫破灭冲击,其实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是赚钱的。

如果大家认真复盘优秀的基金经理操作会发现,他们普遍在机会值以下的A区间介入,寻求估值修复的机会,然后在中位数以上择机抛售,最完美的地点B区间离场,周而复始。

而基民亏钱的原因则是没有赚到A至B的钱,却亏了估值泡沫破灭的钱。

比如说张坤,他管理的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在任期已经实现了将近6倍的收益,但是近期回撤20%却遭别人百般指责。

再比如中欧基金的葛兰,近几个月她的产品有不小的回调,很多人觉得是她这个基金经理不行,其实也是没有认识到本质,她亏钱无非也就是估值泡沫破灭的钱,算是系统性风险。

笔者看了下她的代表产品中欧医疗健康,截至今日实现回报197%,年化收入22%,仍然属于超一流的数据水准!

总之,很多基民亏损的原因在于,没有赚到基金经理应该赚到的钱,反而亏了基金经理应该亏的钱。

明明基金经理的产品只是回撤,但对很多人而言却是亏损,这是谁的问题?这是需要反思的。

第四种,风格风险

A股由于各个方面不够成熟,包括市场机制、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所以波动要明显高于成熟市场,风格轮动也明显。

2020年和2021年过得比较憋屈的是价值派基金经理,如曹明长、丘栋荣、何帅和陈一峰日子都不算好过。

主要原因之一是市场的资金都聚焦在了大市值的白马股身上,而白马股不断上涨导致估值很高,价值派基金经理又没有很好的入场机会。

但是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随着市场风格的转换,曹明长和丘栋荣在这段时间也迎来自己的复苏期。

笔者不止一次说过,别看丘栋荣之前表现不佳,但他反而是这两年给笔者带来较大收益的基金经理之一,主要原因在于笔者在其低迷期持续定投,这也就导致持有大量的低价筹码,等到基金净值涨上去的时候收获不菲。

另外笔者看了下,丘栋荣即便前几年表现不佳,但在管的几只产品也都实现翻倍,并且年化收益高达30%。

而正如张坤所说,好的投资人在他的投资生涯里,至少应该有过两三次对抗全市场的经历。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如果随波逐流,那也就是走向平庸的开始。

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只有了解了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我们才能知道他这段时间为什么亏钱,为什么赚钱,拿着他的产品才会心里踏实。

第五种,犯错的钱

基金经理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优秀的基金经理的厉害之处在于能够把亏损控制在最低程度。

比如一家公司基本面出现问题,冯柳称之为价值毁灭的风险,看好的公司逻辑没有出现,公司出现了重大战略失误,公司或行业出现了意外事件,从而导致的价值毁灭。

像乐视网、信威集团、尔康制药、华夏幸福等,这些股票存在严重瑕疵,其实不乏优秀的基金经理“踩雷”,这自然有他们研究不到位的问题,没得洗,但是还好通过资产配置把风险控制在最低。

像长春高新由于政策原因导致公司股价大跌,中兴通讯2018年受制裁连续重挫,这是迷你黑天鹅,基金经理也是受害者,实在也没有太多办法。

当然,“踩雷”的前提是这家公司本身是“雷”,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目前有不少人只是因为基金经理持仓的某只股票跌幅过大,就指责其踩雷,这就有些不讲道理了。

写在最后:

这几个月,有好几位优秀的基金经理离开公募行业,这也让笔者感慨颇多。

基金经理是个苦差事,越优秀的基金经理越苦。

因为优秀的基金经理,他们不会为了追求好的排名让自己出名,用投资者的钱冒险,只会努力的赚自己能赚到的、稳妥的钱。

比如某位大佬,累计收益翻了几倍,年化收益接近20%(要知道巴菲特老爷子也不过20%多点)。

但是他却非常惨,经常被投资者问候。

投资者看看他往年的业绩,骂他一顿,“我靠,你往年赚了300%多了,今年才20%多,老眼昏花,差评!”

投资者看看他今年的排名,再骂他一顿,“我靠,连前30%都没排进去,垃圾!”

想想真的有点替他喊冤。

如果大家真的想依靠基金赚钱,一定要了解基金经理,知道他们为什么赚钱,知道他们为什么亏钱。

这样才能够赚应该赚的钱,亏应该亏的钱。



基民亏损的原因在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