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厦泉行

2022-10-14 13:36 作者:Thermal_烟霞客  | 我要投稿

——作于疫情前,今偶然翻出,唏嘘不已。

       春天,在渐行渐暖间,悸动萌发。清明新过,仲春之末,乘风东南,访友厦泉。此全然于复试皆过,若脱笼之鸟,由青岛直飞厦门,一身轻快,好生洒脱。高崎机场下机,厦门天气微热,空气格外清新。心里莫名一喜,从小到大都没去过南方的我,竟然到了南方,还是大城市厦门,内心中泛起一丝丝的“二次元”。旅行若不是爱情的、亲情的或者友情的,那就应该是历史的、人文的、感悟的,除此二类,皆不言旅行。

        外出旅游,欣赏的不于美景与繁华,而在于欣赏隐藏在城市血液里的人文情怀和给予游客的第一感觉。厦门最显人文情怀的地方莫过于鼓浪屿。鼓浪屿,名称由来,颇具自然天成之意,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游客络绎不绝,可它依然显得幽幽静静。穿梭在短短的街巷之间,到处弥漫着浓郁的茶花香,味道萦绕心头良久不能散去。街道上时有孩童跑来跑去嬉笑玩闹,无大人陪同,显然他们是岛上的原住民,心中不知不觉追忆起了自己的童年,奔跑于无名的田野,虽然快乐,却不似这这孩童般的身处无限风光与文艺氛围中。身在鼓浪屿,感悟身处其中的所悟所想,并不执着于所谓的美景与著名景点,这也许才是真谛吧。最后,环屿一周,乘轮渡归去。随后的厦大一游,感觉厦大是一个可以给学生“天地人一体”感悟的灵魂校园,芙蓉湖、芙蓉隧道怕是永远都不会忘记。厦门大学风景独好,却不想过多回忆与描述,因为没有比较焉来伤害?一段旅程,一段情怀。

        泉州南少林寺,命途多舛,三兴三废,历尽沧桑,终毁于清乾隆年间。近三十年来,随着国学文化的再度兴起和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泉州少林寺幸以重建。游泉州少林寺时,正是幕古时分,夜渐深,山愈静,树上栖息的鸟儿依然有依稀的鸣叫。随兴游了山门,阅了勒石之言,登了九九八十一阶。山坡中段平阶,“元老级”的两株菩提树映入眼帘,菩提树乃佛门圣树,菩提又象征着智慧,佛祖释迦摩尼就曾在菩提树下参悟成佛。两株菩提,却一枯一荣。枯者,仲春生发之际,飘零叶落,树枝上只留些许许愿红绳,好似在诉说着泉州少林寺230年的沧桑与孤寂。荣者,欣欣向上,勃勃生机,预示了泉州少林将重回唐朝的繁荣与开放,从此太平盛世,宝寺不再有劫难。两株菩提,正如泉州少林寺的前世今生。枯者,前世;荣者,今生。极荣时,在盛唐;再度极盛时,怕就是共和国时代了。越古千年,清源山仍旧是清源山,泉州依然是泉州,时代早已不是以前的那个时代。幸此时代,此游才游的不是泉州少林寺遗址,不然就是另一番“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般的怀古伤今和万千感慨。别路下山,见寺门前有勒石记功碑,其大意为此山门系南洋菲律宾两侨首捐建,心中甚服。随即,携友行车下山而去。一段行程,一段历史。

        厦门泉州之行,最后想以此作结。“健康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此语见于厦门铁路公园150米处。这也许就是旅行真谛,人生真谛吧!此行虽然整得有点儿虚弱,总的来说,还是健康的,不虚此行!

 


厦泉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