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活法》:讓一個人越活越好的3條秘訣
你有沒有乾一份不喜歡的工作感覺度日如年?是否始終無法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有沒有看到別人的成功覺得是輕而易舉,而自己怎麼折騰也依然一事無成?
人間煙火中的大多數飲食男女,無論你是普通平凡,還是才華橫溢,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低谷時期。別人走不進去,自己也走不出來。
想成就一番事業,卻總是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靜不下心,定不下神。
聽說這個賺錢就去幹這個,聽說那個火就一窩蜂扎堆那個,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幹啥啥不成。
究竟怎麼破?苦苦追尋,百思又不得其解。
被譽為“經營之神”的稻盛和夫在《活法》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答案。他把自己一生的智慧和經營哲學,都寫進了這本書中。

圖片來源:微博
稻盛和夫憑著自己的理念,27歲創立京瓷,52歲創立了通訊公司KDDI ,兩家企業都做到了世界500強。
78歲的時候日本首相請他拯救瀕臨破產的日航,他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讓日航扭虧為盈,打破了日本輿論圈關於“日航必將二次破產”的預言。
這位被季羨林、馬雲、郎咸平推崇的“聖者”,到底是靠著怎樣的人生觀連連破局,影響千萬人的呢?被譽為其一生智慧結晶的這本《活法》,又有哪些閃光點,可以照亮我們的生活?

關於心境
很多人會把自己的不幸歸結為命運,然而《活法》一書中,稻盛和夫卻認為:
命運在我們的命運固然重要,但是,它不是人類力量無法抗拒的宿命,人生是由自己創造的,真正能夠改變命運的只有一個因素,就是我們的內心。
而他的人生經歷,恰是對這條理念的最佳詮釋。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一個普通的家庭,小時候染上肺結核差點兒病死,人算不上聰明,讀書時成績常常不及格,高考時也沒有考入心儀的大學。
畢業後又慘遭經濟不景氣,進到一家面臨倒閉的企業。因為工資發不下來,員工常常罷工宣洩,內訌不斷,跟稻盛和夫一起進去的大學生紛紛辭職,最後只剩下他一個孤家寡人。
但他並沒有被環境所影響,而是既來之則安之,把鍋碗瓢盆搬進實驗室,逼自己一心一意地投入實驗工作中。
而隨著心境的變化,他的研究成果也明顯進入良好的循環。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他卻發明出領先世界的陶瓷新材料,改善了公司的經營困局,讓瀕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同時自己也找到了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人的命運不是天定,都是由自己的心境創造出來。
心即便不能立刻扭轉客觀現實,把黑的憑空變成白的,但最起碼,它能改變我們應對現實的態度,進而將原本鐵板一塊的困局,變得鬆軟、有餘地、有彈性。
聽過一個流傳很廣的“半杯水的故事”。
面對半杯水,樂觀的人會開心地說:“還有半杯水,真幸運!”
悲觀的人會說:“真倒霉,只剩半杯水了。”
同樣半杯水,心態不同,引發的感受也不一樣。
命運沒有既定的軌道,積極的心境能推動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態度只會讓人陷入精神內耗的怪圈。
稻盛和夫在《活法》一書中說:心態決定命運。
深以為然。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網上看到過一代擦鞋女王的報導,1995年,武漢國棉三廠的胡桂萍下崗失業後,她陷入短暫的迷茫和焦慮。但是,她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很快調整好了心態。
胡桂萍看到街上有人擦鞋,深受啟發後想開這樣一家鞋店,然後說乾就乾,迅速在武漢開起自己的室內擦鞋店,讓顧客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也能擦鞋。
然而創業之初並不順利,利潤很低,工作又勞累辛苦,這份職業也遭到很多人的冷嘲熱諷,但這一切都未能動搖她創業的願望和決心。
胡桂萍根據顧客需求,提供了鞋油鞋墊、防磨貼、皮具保養、皮衣清洗以及足部按摩等配套的系列服務。
3年時間裡,她在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開辦了430家擦鞋連鎖專營店,幫助全國3000多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一代擦鞋女王。

失業對任何人都是巨大的打擊,擦鞋也被很多人視為不體面,但胡桂萍卻絲毫不受影響,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努力迎來人生的逆襲。
正如丘吉爾所說:“樂觀的人在每個危機裡看到機會,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裡看見危機。”
心情只是一時一刻的陰晴,悲觀的人時時有哀怨。
心境卻是一生一世的修行,樂觀的人處處是機會。
當周遭環境不如意時,與其空嘆,倒不如追問一句“好,既然已經這樣了,那麼在這個前提下,我最起碼能做的事是什麼?”
找到那些事,然後一件件做下去,你的心境,終將扭轉環境。

關於渴望
很喜歡稻盛和夫先生的一句話:“心不喚物,物不至,心不想,事不成!”
想都不願想的事,怎麼可能做成呢?不想去賺錢,你就不會獲取財富,不想去工作,你就不會獲得成就。
稻盛和夫在《活法》這本書裡說:
一個人要靠自己的力量開創自己美好的人生,第一步,他應該擁有一個“大得有點過頭”的夢想,擁有一個超越自身實力的願望。
你的願望必須足夠強烈,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時不斷地思考,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為目標付諸行動,達到癡狂程度,這是事業成功的原動力。
1966年,稻盛和夫創業期,IBM公司向京瓷訂購2500萬個電路基板,這可是高達1.5億元的訂單金額。

在全體員工歡慶的同時,很多人又陷入擔憂,因為IBM公司技術標準足有一本書厚,京瓷的檢測設備卻很陳舊落後。
面對要求苛刻的IBM公司,稻盛和夫告訴自己:要相信任何事都有無限的可能性。他給自己規劃了一個超出水平的更高目標,並為實現目標而傾盡全力。
稻盛和夫親自指揮,安排工廠火速進購幾十台新設備,開始了訂單的生產。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第二天7點又準時參加早會,經過5個月艱苦的努力,京瓷終於向IBM交貨20萬個基板。
但讓人遺憾又震驚的是:僅僅因為基板顏色不對,IBM公司竟然要全部退貨。
在這種沉重的打擊下,可能很多人早就撂挑子不干了。但稻盛和夫只有一個強烈的願望:必須成功,沒有退路!

他親自深入一線,查找失敗原因,指導工人每次產品燒結前都要全心全意地去把所有工序砸實、做好。
他們不斷嘗試,終於攻克了這道技術難關,生產出了符合工藝要求的產品。通過這次突破,公司的實力也是水漲船高,信用度更是大幅提升,海內外的銷售額也迅猛增加。
正是因為對他對產品的熱愛、對工作的沉浸、對目標的專注、對成功的那種深入骨髓的渴望,讓他破繭成蝶,在實踐的荊棘中獲得剛猛精進。
他相信:不論多麼遙遠的夢想,只要內心有強烈的願望,就會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滲透到潛意識裡。
換句話說就是:讓全身上下小到每一個毛孔都充滿了對這個願望的渴望,然後把各種細節在大腦中反复模擬和推敲,終究努力到“神靈”出手相助的地步。

說到這種“近乎神秘的力量”,我想到了台灣漫畫家蔡志忠。他為了完成項目,曾經囚在屋子裡42天沒打開過門;為了完成一個短短的電視片頭,他花了58個鐘頭反复打磨;曾經去日本求索4年,只為畫好諸子百家。
渴望帶來專注,專注孕育自律,自律成就自由。
據說,當蔡志忠開始投入工作時,能夠隨心所欲地達到一種高度自由的狀態,他甚至會覺得每當拎起筆劃畫時,自己像神助一樣,唰唰唰的瞬間,心中的意象便可以躍然紙上。
心怎麼想,手就怎麼畫,速度效率又高又快,畫出來比期待的還好,蔡志忠總能實現自己每一個美好的願望。
他曾經說過:
“人生這麼長的旅程,99%人卻不知道他們的目的地是什麼。厲害的人很早就非常確定他們的目的地,然後一心朝向那個地方走。你會覺得,生命像一股甜蜜的河流,通過你的身體,你會感動得想流淚。原來生命竟然是這麼的美妙。”
當你專注、強烈、長期地聚焦某個目標時,你會發現全世界都會來幫你,因為在這條路上執著的你,自帶引力,資源、方法與路徑,會自動地向你腳下聚集。

關於原則
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這本書中說:
如果要問我成功的理由,理由就是這一點。我的才能或許有限,但我擁有雖然單純卻非常有力的指針——追求做人的正確的準則。
做人正確的準則,就是:正直、勤奮、謙虛、堅強、節制、利他不自私、不虛偽、不貪婪,以及不損人利己。這些簡單的做人準則就是長期培育的智慧結晶。

話說日本在經濟危機期間,大量企業都參與到不動產的投資中,將土地低價買進,然後將所有權轉賣就能通過差價讓資產升值。
當時大部分企業都認為這是個賺快錢的捷徑,一窩蜂地向銀行貸款,持續投資不動產。
但是稻盛和夫堅定秉持自己的原則與理念,不管出現什麼潮流,他都把現金作為儲備。許多人都認為他傳統不開竅,勸他投資不動產,還教他如何投資去賺快錢。
但稻盛和夫卻認為把土地從左手轉到右手就能賺大錢,天下沒有那樣的好事,就算來錢了,也是投機行為,無法行穩致遠。所以在暴利的誘惑面前,任憑別人怎麼慫恿、規勸,他都沒有動搖一點點。
世界總會獎勵那些立足長期,一以貫之的人。市場泡沫破裂後,當初隨波逐流盲目投資的人,預期增值的不動產轉眼間就變成負資產,不少企業一夜間傾家蕩產,而稻盛和夫自然脫穎而出,在潮水退去後,嚐到了甜。

稻盛和夫認為,只有額頭流汗,靠自己努力賺來的錢才是真正的利潤。他的信念就這麼質樸且恆遠,這就是他做人的原則和底線。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堅持不投機的,還有福耀玻璃的曹德旺。
從1987年建立福耀集團至今,曹德旺始終不受外界誘惑干涉,專注做好玻璃,也正是這份堅持和專注,讓福耀玻璃多年全球領先。
2020年,很多企業因為新冠疫情受到衝擊而陷入癱瘓,但福耀玻璃卻影響不大。
因為公司早己提前佈局,防患於未然,他們不進行多元經營,使得資產負債率極低。
而很多下注房地產的弄潮兒,行情好時掙錢的速度過快,不顧原則底線,甚至拿著購房者的預付款和維修金到處拿地,貪婪而瘋狂地擴張;
行情不好時,等待他們的是龐大的資金缺囗與一聲聲淒然的哀嘆。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告誡人們,堅持做人做事的底線,不該碰的不碰,不該做的不做,即使這件事誘惑很大,無論經營個人還是企業,這是鐵律。
縱觀稻盛和夫的一生我們也不難發現:
以長期主義的精神錨定一個行業,一個目標,為之傾注全部的熱情,並在這個過程中守住原則,保住定力,這是人生獲得巨大成果的秘訣,也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法則與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