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安三万里 寒窗五十年

2023-07-14 16:13 作者:东方风驹  | 我要投稿

        给这片子打八分,倒也公正,不过考虑到这部作品的题材和国产的标签,我还要多给一分,九分。但是要说清楚,这多的一分不是同情也不是鼓励,而是感动,感动在这样浮躁的时代里,还有人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部高水准的正儿八经的动画。

        我一开始也有些疑惑,如果要以盛唐作为噱头,那为何不以天下闻名,千古第一才子李白的视角来叙述整个故事,这样岂不是更加吸引观众?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我上学那会儿,李白可是作文里的常客,不论什么题目什么题材,李大诗人都要来帮帮场子,不可谓不受欢迎。正如余光中所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在诗人辈出,才子遍地的大唐,甚至可以说在唐诗的历史上,如果要选一个人作为代表,大家心里只会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李太白。但是在观完全篇后,我才明白制作组的选择是正确的。

        首先,这部片子的主题是什么,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欣赏这部作品。我个人以为,长安三万里讲述的是有志之士报国无门的悲哀之情。说得夸张一点,中国的古代文学史,可能有一半都是迁客骚人们的谪守左迁史,怀才不遇史。自《离骚》起,无论诗词曲赋,皆有幽怨之章,学生时代课本里的大家名篇,也多为此类。李白虽为第一才子,但是出身低下,狂傲不羁,一生跌宕起伏,有平步青云之刻,亦有失意潦倒之时,本来作为第一主角是最佳人选,但是无奈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在政治上的污点难以清洗,投以荧幕之上或要慎重一些,这大概是制作组的考量之一吧。

        至于高适,虽然论才华可能不及李白,但是在群英汇聚的唐诗人之中,亦属于名家,还是李白的好友之一,最重要的是在平定安史之乱上有所建功,如果以贯穿全剧的第一人物来考量的话,确实是最合适的。另外这部动画成人或者说有人生阅历的人给与的评价会更高些,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高适吧。如片中所述,高适虽有学武之才,但年轻时,应该是有阅读障碍症,读书写字的困难程度是常人的好几倍,在这种情况下,却依然能坚持不懈,勤能补拙,最终吐出心中的锦绣,这一点更让人动容。

        再说回报国无门,封建王朝,尊卑有序,寒门子弟尚且出头困难,更何况贩夫走卒之子。李白是特别的,他是天才,而且早期家中富裕,所以即便他出身卑微,但是依然有条件混迹于纨绔子弟之中,打响自己的名号。但是高适不一样,与普通的老百姓相比,他的条件自然要好很多,但是如果想建功立业,干出一番名堂来的话,他的起点还是太低了,正如片中所言,天下的捷径岂为寒门子弟所开。更何况郁郁不得志的有能之士在那个时代太多太多,高适也好李白也好,在这一点上他们都不是特别的。就说大唐,就有“雪拥蓝关马不前”的韩愈,“谪居卧病浔阳城”的白居易,感叹“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李商隐,而这些悲愤之词反而成了传承千古的名篇,真是莫大的讽刺。

        高适有一个缺点,太过耿直了,这样的人不论在哪个时代都不会受到重视。出战归来,看到上司饮酒作乐,就愤而离去,在人来人往的驿站上留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账下犹歌舞”的诗句,直接批评领导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下好了,那些达官贵人都唯恐避之不及,自己的仕途已然没了保障。这是古代读书人的通病,喜欢针砭时弊,不给直接说,那就借古喻今,自己是痛快了,上面的人可就不高兴了。好在高适在经历这么多后,性格愈发沉稳,也变得更有耐心,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片中他回到家中读书写诗,不断磨炼自己,最后认清现实,去哥舒翰那里做了一个文官。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安史之乱爆发,他开始受到重用,平定了永王之乱,解长安之围,最终是实现了自己理想。而他的好友李白,因为站错了队伍,惹上杀身之祸,好在有郭子仪求情,李白才得以被赦。

        刚才说,这部作品的主题是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才会引得很多社会人感慨,大部分篇幅确实是这样的,但是最后以高适建功立业结尾,以高李的友谊结尾,大幅地升华了这部作品,展现出读书人的风骨,文人墨客的情怀。诗在,长安就在,其实是在说,有这些为国为民的脊梁在,国家就在。

        再说其它方面,画面的话,仅以观众的角度去看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挑剔的,追光一步一步的积累是看得到的。高适的人设不错,年轻的时候真是又憨又可爱。片中出现很多名人大家,也有很多地方引用他们的诗句,基本上都是应情应景,触景生情,可以看出制作组在这些细节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当然也有些不符合史诗的改动,但是创作嘛,些许改动不伤大雅的话,倒也无妨。另外台词方面,遣词用句都把握得可以,再加上专业的配音演员,吟诗咏句时很有格调,少有的配音方面不仅不减分,甚至还加分的动画。

        在网上看到的消息,似乎这部动画是作为主旋律重点推出的,倘若真能引发古诗词的热潮,倒不失为大功一件。我高中时代,有一段时间特别沉迷唐诗宋词之中,自己也写了不少尴尬的作品,可惜已经找不着了。那个时候我正好处于厌学情绪中,所以对这些幽怨之词特别喜欢,尤其是李煜和柳永的词,在心情低落的时候看,愈发有共鸣之情,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偏题的话就不说了,最后总结一下,整个故事可以说是穿插着李白生平的高适传,大部分篇幅都趋于平淡,但是歌舞的场景,饮酒作诗的场景,金戈铁马的场景,高李同游的场景,每一个小部分都做得很好,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慢慢品味高适的这一生,品味唐诗的美,也是一种不同的享受。我个人的评价很高,这是一部非常推荐的作品。

        哦,还有一个,故事里没有黏糊糊的儿女情长,再加半分。


长安三万里 寒窗五十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