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听雨轩笔记》 清 清凉道人述(二十九)

2023-11-19 20:39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赘记 二十 乾隆乙酉、丙戌年间,我客居江南时,某天去邗上拜访太仓王瞿夫,王是明朝相国文肃公锡爵的后人,闲聊时,他提起一件事,说: 文肃退休回家乡后,在屋子的西偏侧建了一小花园,他在里面种竹子、菊花、养鱼,园中有一高一丈多宛转玲珑,皺、瘦、透兼具的石头,公亲手书写“停雲”,并令人勒于石上。 石头近底部较平整,能容二、三人坐在上面,旁边有一块拳头大小的小石几,形状像放香炉的几案,可以置茗椀、列壶觞,公经常邀朋友坐在此处清聊。 后来,公的孙子烟客请华亭张南垣来装修“乐郊园”,将石头移到此园。崇祯年,石头底部能坐人地方的小石几忽然骤长一寸多,而后渐渐长到椀大,数年后已经成一巨球。此球颜色青润异常,每到夜里微微发出白光。 烟客心想“这石头里面肯定有宝贝”,他找来工匠将长出来石球凿下,没想到这长出来的石球特别坚硬,工匠凿了数日才断。此石球大概五升盎,有懂石头的人说“这是璞,你看…这外表纹理细腻,质感润,里面定有佳玉,可惜断得太早,尚未成形。” 烟客请玉匠刨开石球,获得一大及一拱而微长的羊脂玉;后又令玉匠将此羊脂玉制成两个大巵,每回夫妇喝酒时必定会拿出来。如今,要是遇到祭祀,后人则将此巵陈于烟客灵位前。 又,亡友萧山周鸣皋说: 前明时期,有几人在风雨夜盗挖彰义门街石,被巡逻的衙役抓获。 衙役将几人带到御史处,御史问“为什么偷石头?” 这几位中带头人老实说“这块街石是紫玉璞,没人认识,我数年前确认过了,现在玉开始长了,近来我发现里面的玉已经微微长透顶了,到夜里会发微光;我知道这玉已经长熟了,因而找了几个人来挖。” 御史请玉匠来验明,确认是好玉,忙向皇上汇报,皇上下令将玉送入内府,刨开后,果然获得一块重十斤的紫玉,此玉色如紫葚,光华四映;皇上获得此宝贝,下令免去几位窃石者的罪,并重赏他们。 我个人以为,万物必须靠根茎才能生长,要是物离开根茎,便无生气,怎么还能发荣滋长呢?太仓假山、京师街石皆已经从原来的地方移动到别处,它们不过是一死物,玉为何能在其间生长?要是有人说“之前已经在里面孕育了,而后慢慢长大。”但我还是有疑问,已经无生气的东西,为何能每日增长?真的无法理解。 又,在陕西凤翔府公署大堂月台的西侧,有一块璞,外形像鼓磉,表面已经微微露出碧玉,这块石头五代时期李茂贞在凤翔时留下的东西,屡经变乱,没人知道是宝物,长期被放置在不显眼的地方,后虽然也被懂玉的人发现,但此时因为是官家的物品,没人敢取。有位太守卸任,想将此石载回家中,官吏劝他不可,才打消念头,石头至今不知道还在不?这件事是我以前在一本书上见到的,现年纪大了,忘了书名,因为记载璞玉的事,而顺带记下。 二十一 《括地志》记载:西蜀临邛县有“火井”,汉朝鼎盛时期,井中的火焰非常炽热,从桓灵帝开始渐渐衰弱,当年诸葛忠武经过此井,探头看了一下,火又开始旺盛到景耀末年,后有人朝井中丢下蜡烛,井火彻底熄灭,蜀汉随之灭亡。 我认为这说法是附会民间的传说。我好友慈溪周圣老、山阴沈晓如,以前曾经理滇、蜀的盐井,二人皆说“四川、云南的掘井工人,经常掘到火井。就是刚开井时,会有一股热气上腾,人要是躲避不及,会被热气所伤。要是能在盐井边掘到一火井,有非常大的好处,因为可以省下柴薪。工人用篾盛滷,将它放置在井口,不一会儿便成为盐,火井也可用来煮饭炒菜。 村庄要是掘到火井,村民会计算天数轮流用,每户都能省下不少柴薪。可是,煮饭、炒菜后,必须用一盛水的石盘盖住井口,此石盘上有一如针眼细孔,水顺着细孔涓滴而下,井中的火则不会烧上来,否则井中会飞出烟焰,焚房烧林,到时候就不好控制了。 临邛的火井,以前的人很少见,偶然见到才以为很神奇,编出很多故事,如今的人经常见到火井,还会觉得神奇吗?” 我遇见一位修道的人,他跟我说“地、水、火、风是天下四大;天包大地,大地又包水、火、风,所以泉源随处可见。山西有风穴、风谷,每年的秋、冬,发大风前,风穴内先出现号吼声,风随即卷地而出。墓穴中也有地风,能将棺材吹歪、吹翻,经常发生可以验证。那么地中藏火,也可以此类推。您看,东南的地形窪下,所以泉水多;燕、晋、滇、蜀居于高燥之地,故风、火荟萃在那些地方,我们株守一隅,以为地中有火是一件奇怪的事,于是提笔记载于书,这类的记载往往沿袭古人的附会。” 其实,据我所知西北人也以为东南掘泉逢泉很神奇,因论火井,顺带提起。 二十二 临安东林山下住着一位吴大成,他沉溺于赌博,常到河对岸的村中押宝。 某天,下杭村张允昌棹舟前往洛舍探亲,经过东林村口时,看见大成在河岸侧徘徊。允昌认识大成,彼此打招呼后,允昌求大成渡他过河。 允昌问“想去村中押宝吗?” “然”。 允昌渡他过河,大成上岸时不小心踩到烂泥,差点摔倒,幸好手扳住岸边的一颗桑树,才没堕入河中,上岸后,称谢而去。 驾舟行不到半里,见宋永年手持纸钱银锭,于岸上踉跄而行,他问“老哥,去哪里?” “吴大成死了,我前往弔奠。” 允昌听了大笑,说“我刚才才渡他过河去押宝,怎可能有这事。” “住我西侧的邻居是大成的女婿,昨天已经来报讣了,这事儿怎会讹人。” 刚才明明渡大成过河,而且还记得他踩烂泥有印,允昌心越想越疑惑,招呼宋永年上船,回棹往原渡大成过河的地方,见那烂泥上的鞋印依旧还在,两人皆骇异,遂同赴吴家证虚实。 二人到大成家,儿子说“父亲于昨日过往,临终念着‘我要到村中押宝,快划船渡我去...。”允昌忙将刚才渡大成过河的事说了一遍。 儿子心中也感觉不可思议,忙前往允昌所说的地方,果然见到足迹;又到村中询问以前的赌友,皆说“刚你父亲还在这押宝时,忽然刮起一股旋风,在桌上盘旋许久才散去,难道那是大成的魂....?”顿时,人人心里发毛。 我因此才相信沉溺赌博的人,即便死了尚留恋不醒,真令人感叹。 二十三 明朝嘉靖年,浙江某公从进士入部曹,后官任河南巡抚,年老退休归乡,他任职期间,以廉洁自饬,即便有人请他吃饭也不去,人皆称其铁面,也因此招来许多人忌恨。 任巡抚期间,气节依然如前,可已经稍微通融了,会收下人家所送的礼物,要是送他古书名画,会择人而收。公极喜欢盆栽,家中的盆栽有五鬣松、左纽柏、梅樁、榆树、银杏、丹枫,以及魏紫姚黄、海棠河柳……等等。每天闲暇时,则精心养护它们,屋子清洁无染。 有人说他其实没表面那么廉洁,私底下极为贪婪,上书弹劾,朝廷调查后,发现并无根据;公随即向朝廷上书,说此人挟嫌诬陷,并求罢去此人官职,此人也因此次无根据的弹劾获遣,公依旧于河南任巡抚到老年退休。 公退休时已经七十岁了,私用行李不多,卻雇两舟载数千卷图书、百余盆花卉,河南乡亲见了,皆颂称公清廉,叹公风韵超然,世人无人可及。 回家乡后,公足不出户,每天读书观赏画,以及培植盆栽。公的儿子是官部郞,后以养亲的名义回乡侍奉公。 公每回和子、孙在一起时,必定会指着盆栽说“我当了四十多年的官,田地、房产未见增加,四十年来所获得的好处尽在此,你们以后无论怎么贫困,绝对不能散失了;尤其这些盆栽更是重要,千万千万不可赠送他人。”子孙皆俯首听命。数年后,公忽然足蹶中风,说不出话,举手指着盆栽离世。 公离世时儿子年近六十,儿子性喜山水,公走后也不赴京补缺,效仿父亲闭门谢客,每天闲游。但因家中无多少田产,吃饭的人又多,日渐窘迫。 某天,园中有盆牡丹害虫,枝叶枯萎,儿子因为父亲生前很喜欢这些盆栽,死前依然眷念,决定将这牡丹移植到新盆。儿子掘出牡丹发现盆底全是蚂蚁,忙并土覆出,随土倒出一腐朽的布包,其中皆赤金白银,大约有四百两左右。 儿子去掂其他盆栽的重量,觉这些盆栽的轻重差不多,他逐一挖掘,里面所藏金银与牡丹盆相等,后统计一下共有四万余金,公的儿子这才明白父亲临终时手指这些盆栽的用意。 儿子因此富裕,公的孙子从翰林任至尚书,曾孙官至祭酒,簪纓奕世。 乾隆甲申六月,我客居杭州,李青原先生邀我到西湖五柳居喝酒,席间偶然谈到这件事。聊这故事时距今已过二十九年,时间太久,我忘了某公的名字。 某公平日以廉洁自处,而盆栽底藏了许多的黄白之物,是怎么得来的? 二十四 临安的深山中有一方广仅一丈多的石池,这池深不可测,曾经有乡人见到石池上有如龙一般的云气蜿蜒,后人根据传说取名为“龙湫”。 要是遇到旱年,乡人会到龙湫求雨,不多久,有黑气从龙湫中冒出,随即下起大雨,覆盖的范围大约五、六里,不能再远。越是干旱年,求雨越灵验;要是一般的干旱年,无法求到雨。所以,五、六里内的乡民从不担忧大旱年。 乾隆乙已年,浙江西大旱,临安山田禾苗快被枯死,乡人聚集到龙湫虔诚祈祷,今次虽然也起了黑云,可是到前山即刻红光满空,云气消散,无下一滴雨。乡人见此情景,皆以为是天意,不可挽回。众人有这样的想法,实也无其他好的办法,依然每天到龙湫上跪拜祈祷。 那个时候,深山也正闹虎灾,有兄弟二人挟毒矢鉄叉,在山中寻找虎的踪迹。某天,兄弟二人偶然寻至龙湫前山时,见满空乌云,看似要下雨,急忙跑到岩下避雨。 黑云到前山,岩上石洞迅跃窜出一独足全身通红,发长及地外形像人的怪物。它站在岩上张口向空中嘘出黄赤的气,如布匹接天,顿时黑气消失。不久,又有一黑云来,怪物仍然像之前吐气,黑云再次散去。 兄弟二人一见,全明白了为何龙湫起黑云,到前山便消失,原来是这怪物在搞怪。 大哥先射毒矢击中怪物,怪中矢腾跃而起,弟弟掷出铁叉,戳中怪物;怪物从空中堕于岩下,大哥迅速拔出利刃,砍断怪物的脚,此时怪物在原地宛转不绝,不久毒发而亡,哥俩仔见此怪额头有一眼睛,口大如箕,几乎裂到耳朵。 兄弟二人忙跑下山告诉村民,人们疾往报官,官府派人前往查验,有博学的人说“这是旱魃,它吐出的气焦热如火,龙很畏惧这东西,它一来皆远避而去。现在已经被射死,应该能求到雨。” 乡人再次聚集到龙湫前,虔诚祈祷,黑云再出,大雨滂沱,数里内霑足如旧,乡人非常感谢兄弟二人,筹集不少银子感谢他们。 人们在山中幽僻处聚薪焚烧旱魃,这一年远处村庄歉收,惟此乡独获丰收。 我的亲戚沈朝尊到临安教书,某天闲聊时告诉我这件事。 二十五 嘉兴三塔湾之上二十余里,有座塔单独屹立于官塘边,此塔上下七层,大约十多丈高,居中的一层临河处刻着“鹤秀”两个大字。塔的背后是田,旁无庵院。 我以前曾从塔边经过,心想“这应该是当地人造来镇压风水的”,但实在不知道为何取名“鹤秀”?后来,我问秀水朱方英,他说: 这塔不是因为风水而造的,里面有故事。顺治年间,江南有书生裴某,家非常贫困,他有亲戚任浙江某府通判,他前往依靠,到的时候,亲戚因为某事被罢。亲戚见裴某来一趟不容易,赠送他一些钱,令其还家。 归途中,舟夜里过皂林时,一舟人的行李被强盗劫走,舟人停舟报官。裴某自己一人沿着塘边彳亍而行,在距离嘉兴尚数十里的地方,因太过饥饿无法前行而卧倒在路侧。 北边某个村庄姓章的人女儿嫁到附近的村子,章某经常使唤婢女鹤秀拿食物给女儿。今天,章某令鹤秀拿粉团糍糕送去给女儿;鹤秀经过官塘见裴倒在路侧呻吟,忙近前问“您怎么了?” 裴说“我半路被抢劫,已经好几天没吃饭,回不去家了....”他边说边流泪“我家离这里还有数百里,如今囊中无一文,现在饿得实在走不动,我必定会死在这里....” 鹤秀怜悯裴,将所携带的食物拿给裴某吃,又脱下簪珥以及身上老爷让带去给女儿的百余文赠送给他,裴很感激,问她姓名,鹤秀具实告之,裴某说“我发誓,他日若能出头,绝对不敢忘您恩情。”说完告别而去。 鹤秀到主女家,主女见送来的食物少了很多,又见鹤秀头上没了簪珥,起了疑心。刚好她的丈夫要去见岳父章某,主女私下让丈夫问下母亲情况。鹤秀回章家,主母询问情况,鹤秀具实回答说“我将部分食物和簪珥周济路上一位饥饿的路人。” 主母怀疑鹤秀在外私通男人,令人绑鹤秀,用鞭子抽打鹤秀,问所私通的男人是谁?鹤秀不能忍受,当夜乘人不注意上吊自杀。 裴某得鹤秀的资助,得以平安回家,第二年中乡科,而后会试连捷,第三年被提拔为浙江某县县令,上任途经官塘,裴心念鹤秀,委托他人入村查访,得知真相后,他奔至厝所边拜边哭。 托人四方寻找到鹤秀的父母,厚赠其财物,聘鹤秀的妹妹为正室。到任后,遣人替鹤秀造坟墓,封墓的那天,裴亲临哭奠;又在附近买若干丰腴的田地租给附近的尼庵,令她们春秋祭扫鹤秀的坟墓,将鹤秀的神主请入庵中,并立石,书其善行;后又在赠物处造一塔,为鹤秀增冥福,所以塔取名为“鹤秀”,表明自己永志不忘,并使往来人瞻仰等等。 (听雨轩笔记 完)

《听雨轩笔记》 清 清凉道人述(二十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