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U2023马原重点:科学实践观 实践与认识[自存]
考点:科学实践观,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运动)
一、科学实践观及其意义
(1)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与发展
创立:马克思科学阐明了实践的本质与作用,创立了科学实践观。
发展:科学实践观是在不断丰富发展的。
(2)科学实践观的意义
1,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为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建立了科学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3,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揭示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4,为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1)实践的本质
1,客观实在性。实践是人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2,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2)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由主体、客体、中介构成。
主体:具有主体能力的,从事现实实践活动的人。
客体: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内的客观事物。
中介:实践的工具和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和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3)实践的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
2,社会政治实践
3,科学文化实践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促使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四、认识与实践的辩证运动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运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运动。
选择题
例题1:实践的客体是( )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客观物质世界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参考答案]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例题2: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运动
实践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参考答案] 实践
例题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参考答案]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例题4: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
[参考答案]
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例题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参考答案]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例题6: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与时俱进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科学性
[参考答案]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例题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才能变成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
[参考答案]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才能变成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
例题8: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参考答案]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例题9:“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参考答案]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例题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世界的可知性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参考答案]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例题11: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人认识论是
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康德哲学的功绩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例题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参考答案]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例题13: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参考答案]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