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前行的创作者们——通俗概述业内国产彩漫与传统黑白漫=差异、差距(分镜篇)

上接我【你是真心喜欢国产彩漫还是叶公好龙】那篇文章
那篇文章由于篇幅原因,只是简单讲解了传统黑白日漫的性质,以及我国现在的彩漫的一些缺陷
(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太长的文章基本上没有人看,
你看前几名的文章除了大佬或者集团性组织的资料性很强的,一看就是专科出身特别有干货的文章,剩下的其实都是碎片化简化便签化的文章,
因为读者现在的正常心理其实就是这样,需要你快速的让他们进入最核心的部分)
那么我现在就新开一篇文章,同样作为一个观众,来通俗的讲解一些深入的现象
其实就是怕暴露自己无知的逃避性=不负责任=借口(笑)
国产彩漫和传统的黑白日漫——差距、差异都大概有哪些?
首先在讲解之前,先说两个相关的结论
1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加习惯传统而又集成化工业化成熟的传统黑白日漫,但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彩色漫画才是主流
@
这实际上就类似于我上篇文章所说的,
彩漫画面更加完备并且符合人最开始“照相化”这样全性质的观赏习惯
2
早年中国漫画刚开始实验的时候,到现在互联网性质的彩漫(群类,非此种)盛行
其实很多从业者的观测心理发生了非常戏剧有趣的变化
中国模仿传统日漫漫画刚起步的时候,
人们担心太像日漫而没有自己的特色
当互联网以及快餐文化兴起的时候
人们又担忧中国漫画不够像日漫————快餐文化这种东西成为了中国特色,那才是真正的完蛋了
那么,我试着从我的观赏经验以及体验心理过程来叙述两者的差异和差距
首先我大概的分为这几个方面——
1分镜
2漫画语言
3彩色和黑白(符号示意)
4剧情
那么接下来,我会尽力以我的能力为基准,向你们讲述这几点

分镜/画面区域分割
分镜,或者说画面的分割,其实就和构图的功用类似——主动的引导和帮助观众阅读和消化漫画,并且通过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和观众互动产生效应,并最终达到释放作品表达的效果
那么你可以近似的理解为,分镜其实相当于变相的讲师、教程、说明书或者注释
而且
有关讲师、教程、说明书或者注释也可能自己成为一个整体
例如——
很多古文典籍都是有注释自己成为一本书的(例如左传是春秋的注解),
现代来讲你的教辅也可以自己成为一本书
——
分镜其实和这些现象一样,怎么去探究分镜本身也是漫画理论和工艺发展中的一个主要内容
另外,
分镜大多数情况下对于观众的体验和感受心理来讲,近似于——通用语或者翻译官,
有些意思需要有专门的途径和手段来表达出来(比如信的表达和散文的表达方式就不一样)
而中国国产彩漫现在有这几个现象——

1
快餐文化对于创作的筛选和驱动,
商业行为和市场之间的群体趋利原理
(今年梨贵我们就跟着卖梨)
新生代的观众并没有传统的日本黑白漫画阅读经历和基础积累,因此根本不用担心他们会看出分镜能力的差距,
再加上青少年是一个容易莫名狂热和自嗨的群体(你随便给他一个动机基本上都有人能宣泄起来),颓废和反叛导致弱分镜行为反而被鼓吹成为一种风尚(@大学无用论的颓废与虚无)
还有其实就和现在的影视现象一样——小鲜肉等等来流量的东西更加充斥着主流视野,那么同样现在的观众漠视分镜表达,没有相应的习惯以及与分镜相合的潜在氛围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不主动关心,又不是专业人士,只不过看多了就能明显感受出来差距)
他们也不认为分镜重要,更不适应和通用分镜在表达上的具体内容,对他们来说弱分镜方式其实更加适合快餐文化和轻度放松阅读模式
举个例子,平时你在学校里学习唐诗宋词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有的时候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基本上是一种自然而常备的行为,学习唐诗宋词自然成为了你表达能力和方式的一种填充与培养
但是对于社会青年来说——
他们只会觉得你装逼,然后来一句:学这些干啥?能不能好好说人话?书读得多了不起啊?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漫画其实就是小人画版网文
2
讨巧的自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选择补足自己的缺陷
但是也存在,有缺陷就想着如何逃避或者偷懒的
从创作的角度来讲这无可厚非因为人天天吃饭,只要不犯法这种行为顶多也就是个上进心不足
但是从漫画产业来讲,
这代表着整个业界还处于靠天吃饭随遇而安有拨干拨荒芜开垦初级发展阶段
现在的国产漫画,大多选择用彩色上色方式和条漫的表达规制
这种漫画制式和工业生产制造形制,实际上就是讨巧的选择弱化显露出自己缺陷的行为
(类似于明明不及格还要糊弄老师)
这和主动去采用彩色以及适应并且擅长条漫的创作规制的创造者有着本质不同
然而,有很多东西正是因为不可逃避才导致和“扬长避短”这种聪明而且正当的行为区别开来(不过说实话其实大部分的创造者基本上没多少长处能扬,他们光把时间浪费在掩盖缺陷了)
3
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的筛选导致的——区域或者说集群性质的皈依
由第二点,可以推出——由于很多创造者为了规避掉自己的先天性缺陷,会自发的向着条漫或者彩色漫画而去,但是这些人又没有将条漫和彩色漫画发扬光大的能力和认知
这就导致很可能中国的国产漫画——处于一种畸形或者零散的游离状态,各种方面都不具有独立而完备的创作生产能力,纯粹靠天吃饭阴晴变化没有预警和系统总结
农民还知道二十四节气呢
也就是说——即使现在的国产创作者集群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彩漫,可能也没有自然而正常的创作能力
这就好比——网文写的好,网文商业运作好,并不代表就一定有独立而初具规模的完备写作能力——你可能只是比较擅长看人下菜碟。
除非你向着传统或者经典小说的创作能力门槛转化,否则能力是不完备的。
写网文没问题,但是我们希望出现像古龙和金庸那样的创造者,希望有曹雪芹、罗贯中那样随着潮流展现出共性的民间艺术家
现在的市场条件以及相关环境,很可能是在伤仲永
4
博弈和悖论
观众和创造者的加速死循环困境
以及虚无主义颓废
快餐文化和因地制宜的区别在哪里?
能否有机会单独或者目的清晰的去做这件事情
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看漫画是为了放松,这没什么问题,但是你有没有单纯因为想看漫画而去看漫画呢
就像游戏一样,你玩社交性质的放松游戏没什么问题,但是市场和群众精神状态有没有留这样的空间呢——我就是为了静静地玩游戏而去的
这种非常单纯而本质的目的以及生活内容应该拥有的空间我们现今的环境能否给出呢
我们经常遇到——垃圾观众选择了垃圾作品/垃圾制作导致只有垃圾可以看/垃圾作品造就观众
等等说法
但实际上,这些言论看似相对矛盾,却同时存在
垃圾观众——只能做垃圾作品——观众看不到好的作品无法开阔视野,不知道什么作品好
反之亦然,这种加速凝结的死循环一直出现在现在的产业之中
而很多观众认为——你说了那么多,有什么意义呢,我不学习分镜也可以画的受欢迎
或者——为什么要像日本一样?中国人应该做自己,我就喜欢看主角开挂打脸泡妹子,分镜什么的不重要,看的爽就行
这种虚无而颓废的想法,导致没有足够的质效来支撑作品--观众--作品这样的循环

这是现今的中国漫画的环境,以及对于分镜等等漫画哲学和技法的大众意识认知

很多时候,
国产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快餐文化的流行和主流对工业工艺以及商业趋向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而不仅仅是你不同心态下的单个选择——例如我仅仅是因为现在累了,所以才选择轻松一刻
如果只是个人行为或者某些迹象的聚集成形而冒出水面凸显出来让你我看到,并不能说什么甚至还是多样性的一部分要保护,
但是如果这种现象成了瘟疫和洪流,并且具有一定的粘性,那就要警惕
那么我就来详细谈谈——我的观赏历程中,对于分镜内容的经验和感受

有哪些分镜,
有哪些分镜应用和作者的个人风格,
这些不同的分镜有什么实际功效和区别
首先我们沿着十年一见的天才小畑健来做一个总结
分镜主要有这几种分割格子
注意!warning!——为了通俗起见我会用一些比较形象的通俗名称来叙述,
但是请勿以此作为学术性的专业名词
1
像段落或者多个镜头画面的长横格和中段的——常规块状格子






这一类的格子具有经典,传统,规整的特点,让人感觉舒适缓和并且块状给人宽敞而不空旷的感觉,因此可以说是漫画最基本的风格方式,这是漫画里最为基础并且也最先能够被观众感知到的方法
不过很可惜,从另外一面上来说,也是最不需要门槛就可以迅速去投入使用而泛滥不齐的一种分割方式
2
竖直长格
当然还有战斗分镜最常见的——切格子/斜视角格子/线倾斜格子




战斗/运动分镜的斜格子






体会一下以下这些斜切割给人的感觉和前面的块状长直型格子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不过天野明有个毛病就是她斜格子用的有点泛滥.......
这两种格子,可以说是除了横格和块状格以外最常见的分割方式,
长直格的特点是什么——封闭性,窄的条状格子会给人带来一种闭锁感外加一种逼仄感(就像墙面挡住视线一样),这种格子强迫你的视线集中皈依到人物上形成竖排目光
战斗分镜的斜格有什么感受?
不稳定性,因为是斜的所以就感觉在摇晃,破坏性和碎裂感,这也是因为切割和整体呈现出来的碎片感和断裂的自由释放
不过相对于第一种横格子和块状格子,这几种分格方式更容易出现内容没有按照规律表达出来的现象

好,基本上观众能够自然感知到的,或者说至少有概念的格子,能够被国产或者说草根更加科学——所能应用的,基本上就是这几种是人都能记起来的分割方式

3
缺少边框线——接入格子




或者一些梯形的,像剪贴画或者便条一样的——补丁补充格子




为什么会出现没有边框或者将页边作为自由边框的格子?
除了为了体现具体的环境氛围感觉,或者一定程度和体态上的自由感,剩下的基本上是因为阅读顺序的默认暗示——没有人为封闭起来的像区域和栅栏一样的分格,也就意味着这是出口或者入口,这是为了引导读者的视线以及视线接受之后迅速消化吸收的导向信息心理
至于这个东西,我估计很多创造者都是自成一派的
哦对了,日本的阅读顺序是右上到左下,和我们是相反的
至于梯形的补丁式格子,你大可以理解为,不能太明显而应该自然融入环境的告示牌(例如你上课的时候老师让你写出来出示的英文名字)

而这种格子,很多观众是无法有效想起来或者意识到的,因为这些格子本来就是为了妥善的过渡而让人阅读顺畅
至于国内的创造者,你要看他们有没有认知的对待此事从而有一套标准而顺眼的形式标准(比如有些画家就东一块西一块真的就和杂七杂八的小纸条补丁一样难看)

重点来了——
4
容易被潜意识直接吸收而无法意识到的——过渡格子群体
上面介绍了最为规整的布局和分格,那么还有一些不怎么常规的整体布局呢
有一些时候为了更加细化的目的,会出现非常独特的顺序引导和呈现,这些就是漫画自己的节奏和规制了,这就是漫画自己的排版和平面设计
这些构图或者分镜整体的布局以及切割方式都不是常规的方式
由于这些方式在整体分镜布局中常常比较复杂而内构造化,因此常常让人对他们的印象偏向于模糊的既视感,创作时会不清楚这种非常规的布局要怎么处理
以下的分镜整体布局,请大家着重去感受那些中部或者并不规整的那部分分镜分割和效果








再比如下面这一段——



想一想这些布局和松紧与国产作品在观感上的不同以及根源性的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5
镶嵌或者碎块状切入放入的——小窗口格子
其实这和前面提到的补丁格子类似,但是这种属于嵌合式的细微过渡瞬间
(比如补一个脚步的画面暗示你走动换了地方)
这种补丁会非常的难以主动意识到,他起到在无意识之中对观众进行暗示并且顺畅过渡画面的目的(因此这一类分镜格子往往偏小而且不醒目,属于暗示和附议),而在创作途中由于视角和观众相反,很多没有经验的创造者基本上不会想到这一点









与电影镜头一样,漫画也有通过巧妙而暗藏的设置来引导并且暗示读者让读者默认而无法发觉的手段
而这些手段由于观赏视角和创作视角心理差异,导致如果你是草根出家,不是天才或者自己理解深的情况下,基本上想不到
所以靠自学不能解决一切,还是要怒啃那些大部头经典教科书
6
意图导向的分镜
大特写或者横特写,或者半身这样目的的格子




还有一种特殊的并不是分镜作用的——视角特殊的切入摄像格子,或者突出眼神的格子(通常是半边眼睛的凝视)
请大家留意接下来的图片范本中眼睛视线尤其是单个眼睛的突出手法




内容上作为补充或者大型冲击性画面的附议以及过渡性——评论格子(多见于暴走的新吧唧)
但是也有意图非常特殊的一些分镜
比如富坚义博的缄默的暗想,或者灌篮高手的无台词分镜串接


我忘记顺序是什么了,想看自己去平台找吧





总的来讲,漫画三要素是——线条、分镜、文字
但是确实在特定空间之内,无文字分镜应用的非常多而专精
7
出格或者无边框胜过有形的格子——无形格子(往往体现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空间感)
不明显也不常规,像野草一样中段过渡或者偏安一隅的——路人格子
这种就是你所需要强调的个体(例如人物)需要自由而空余的空间去呈现的时候就需要这种





8
完全的整页——完全格子,不分割格子
或者跨页的横格


9
百叶窗一样连续而像屏风一样的——栅栏叶格子(或者你叫四季格子也行)




相似的,也有那种非常具有插画、电影、文艺感的——镜头性分镜格子









镜头感不错的漫画、或者动作抽析以及体现、瞬间抓取的切入、分镜的合理性和美学、编排的顺畅与否,等等等等这些方面不是一部爆漫王所能叙述完的
一部爆漫王就已经体现出如此之多的分镜细节
而现在的许多创造者对此却置若罔闻,这便是创作能力和内容充实与否的第一个差距
分镜是漫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基础而直接的一个部分
在这个部分上的缺陷,是导致国产漫画缺陷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