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理科生的会考历史选择题攻略

2018-01-21 22:39 作者:威廉亨利布拉格  | 我要投稿

首先我先做一个例行的声明:本人是理科生,所介绍的历史选择题的做题技巧规律也就和题目说的一样,仅适用于理科生应对会考。至于高考,我并没有经验,也不敢乱讲,以免误人子弟,酿成大错。而且至今我已经没有碰过历史题5年了,就算是保存着当时的笔记学案之类的,也很难会完全避免记忆性错误。因为这些技巧规律我只是进行转手介绍,是我从我们老师编写的学案笔记上扒下来的。所以说有点啥问题的话,希望各位文科大神轻点打脸(如果可以,请尽量别打我脸)

首先说的规律是我在之前谈到的技巧规律1:不破不立

这玩意适用于问影响意义的选择。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说的就是这个理。这个“立”是什么意思?就是说选项中同时有create和destroy的选项时,首要选create的选项。打个比方,在高中化学竞赛中,裴环开始接手命题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是推倒了原来机械背诵反应的风气,还是开创了系统理解有机化学机理的学习风气?那么我们肯定得选第二个。因为推翻背反应的学习的风气后,还可能会建立一个根本不背反应的风气,这就不对了。但是选开创新风气,那么它的前提不就是推翻旧风气吗?所以说,要选新不要选旧。

一般地,问影响意义,不能选“改变了什么什么”,“推翻了什么什么”,“结束了“什么什么”,“废除了什么什么”,总之就是不要选否定意味的选项,要选“建立”“奠定”“开始”“走向”之类的create意味的选项。

技巧规律2:原因找经济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关上层建筑历史事件的原因往往从经济上寻找,最好是能跟生产力直接挂钩。在时间上,一般适用于中国或世界的近现代史部分。

例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大资本主义垄断阶段,那么垄断组织的出现原因是:

A. 新兴工业部门要求大规模集中生产以提高产能

B. 为了消除由自由竞争产生的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宏观调控经济

D. 资本主义私有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答案选A,除了D是知识性错误外(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只有A和生产力挂钩。其它选项虽然和经济有关,但还是要找和生产力关系最紧密的。

技巧规律3:所选选项不能被其他三项解释或包含

例如: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初期均保持中立,其根本出发点是:

A. 发战争财

B. 保存军事实力

C. 维护国家利益

D. 发展国内经济

答案应该选C选项。原因就是其他三项可以被C解释。为什么要发展经济,保存实力?因为这样可以维护国家利益。除了C每一个选项都可以被C解释,但是这些选项不一定能反推到C选项。维护国家利益的事情多了,那未必是发展国内经济,保存军事实力,也可以是参战啊之类的其他措施。但是发展国内经济,保存军事实力,目的确实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况且A是不符合史实的。

技巧规律4:不选明显错误的

看起来是废话,但是它涉及的是一个考生的一种心理,就是说没印象的选项一般不选这个看法。比如说课本的小字部分。很有可能你一点印象没有,但是它确实是对的。命题人并不是让你掌握这些犄角旮旯里的小东西,他们的目的是搞明白,四个选项中除了你不知道的那个,剩下三个你需要掌握的选项,你是否掌握了。换句话说,除了基础知识,这个还是在考察排除法。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基础史实要掌握。比如问英国工业革命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那么自由劳动力是怎么来的?你得知道是圈地运动,是“羊吃人”把农民从耕地里赶到城市里的。不能答贩卖黑奴。首先,奴隶交易三角是到美洲,不是英国。再者,黑奴是在植物园工作,不是在工厂里干活。这个就是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如果说课本不熟的话,掌握再多技巧都很难得高分。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再声明,这篇攻略基本就是从我们学校老师组编的学案上扒下来的,不知道出自哪本辅导书还是哪位老师原创,但是至少著作权不归我所有。所以各位读者老爷们看看就得了,别转载。


理科生的会考历史选择题攻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