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资备考】教师资格证笔试 | 中学科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合集【中学通用(初

“课程”最早作为专业术语提出的人:斯宾塞(斯宾塞准备学知识 “预备生活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杜威:教育适应生活说
“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1918.《课程》博比特(第一本课程理论扎述)
课程:
广义: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二制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所有科目的总和)
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的分类
①按学科内容属性:学科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分科设置,学科内容以文化知识为基础,间接经验;
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代表人物杜威,直接经验;
②按组织形式划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组合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二构成的一门新的学科,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③按实施要求/学生要求划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公共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
选修课程:个性
④按设计开发主体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一般要求设计课程,反映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国家对地方的共同要求,体现国家的意志
地方课程: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而设计
校本课程: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学校自主开发,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
⑤按课程的呈现方式:显性课程、隐形课程
显性课程:以直接的、明显得方式呈现的课程,有计划性;
隐性课程: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
⑥按课程的任务划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课程理论流派:
①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核心,传授各学科的知识,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夸美纽斯
②活动中心课程论:组织课程应心理学化,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代表人物:杜威
③社会中心课程论: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弗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