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下餐饮业,谁在疯狂?谁的受伤?

2023-07-07 09:44 作者:bili_25756979722  | 我要投稿

“烘焙第一股”,全面闭店、卖楼抵债。


近日,港股上市餐企克莉丝汀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为了偿还拖欠的店铺租金、供应商货款、员工薪酬,已经变卖掉了上海的两处物业。


而这,并不是克莉丝汀唯一一次“卖楼抵债”。今年三四月份,克莉丝汀曾两次尝试拍卖一栋办公楼,起拍价分别为1.53亿余元和1.2亿余元,最终均因无人竞买而遭遇流拍。


因为拖欠天价债务,今年3月时,克莉丝汀也已经陷入停工、断供的泥潭,总部被曝人去楼空,大门紧锁。同时,旗下所有线下门店均已关闭,依赖股东贷款维持运营。


01►

突然没人了!

CAN YIN YAN XUE SHE


从开年的春节到端午,餐饮业迎来复苏几乎成为行业共识。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今年1-4月份,餐饮收入15888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4月份餐饮收入3751亿元,增长43.8%,增速比3月份加快17.5个百分点。

 

市场整体向好的情况下,有不少观点认为,餐饮企业会赚回过去几年失去的营收。然而,现实似乎并非如此。

 

“突然就没人来消费了,到目前也没有恢复的迹象。”广州、成都、武汉、石家庄等地的多位餐饮从业者聊起五一后的生意情况时,不少人如是感慨道。

 

广州椰子鸡品牌椰妹联合创始人张长全坦言,今年5月,椰妹20家在营门店的营业额与预期的相差了15%左右。

 

记者赖林萍则称:“今年五月中下旬开始,不断有各地餐饮老板来跟我诉苦,不少人表示,五一长假之后消费者突然就不来了,门店业绩下滑非常明显。”

 

石家庄某湘菜连锁品牌总经理也透露,五一之后,石家庄餐饮市场普遍都不乐观,大部分餐厅业绩都直线下跌。豪虾传创始人蒋毅也表示,表面上看成都餐饮业一片火热,但实际上有很多餐厅5月的营业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下滑。

 

“就拿豪虾传来说,5月份是小龙虾的消费旺季,但豪虾传的营业数据同比去年,也下降了差不多30%左右。”

 


从开年的春节到五一,当所有人几乎都以为2023年餐饮业会越来越火,餐饮经营要更上一层时,现实却给大家当头浇上了一盆冷水。


02►

餐饮人的苦日子

可能还在后头!

CAN YIN YAN XUE SHE


餐饮生意不如预期,甚至有餐厅业绩断崖式下滑。为什么会这样?

 


在张长全看来,大部分餐厅业绩不如预期,甚至于出现同比下滑,可能是因为去年这一时间节点比较特殊。“去年3、4月份很多城市都在封控,但5月份基本都放开了,当时积累已久的消费欲望得到了集中爆发,所以去年5月大部分餐饮店的业绩表现都较好。


而今年2、3月全面放开之后,餐饮人会觉得一切就该恢复如常了,对今年的营收预期普遍提高,但实际上很多餐厅业绩与去年持平,也可能是只比去年高出了一点点。

 

当心理预期与实际匹配不上,自然就会出现一定的落差感。”奥琦玮董事长孔令博长期在一线市场,对餐饮行业的发展动向有着深刻洞察,他直言,五一过后,餐饮店的生意确实出现了下滑的迹象,但如果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就有些严重了。


孔令博表示,今年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年,大家可能看到春节期间餐饮的火爆,也由此形成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或者是不符合规律的期望。实际上,即便是疫情前,每年五一过后都会经历一定的回调,回调后客流自然就会大幅减少。“节假日期间火爆,在节假日之后肯定有一定的回落,这是必然规律。”


对于今年下半年餐饮市场的走向,不少餐饮老板和业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真正的客流压力可能还没有到来,餐饮人的“苦日子”有可能还在后头。

 

广州盛宴餐饮社群创办人梁远庆分析称:“餐饮的门槛还是相对较低,依然是很多年轻人创业的首选赛道,尤其各种消费数据放出来之后,大家都以为餐饮的春天可能要来了。


其实恰恰相反,2023年下半年才是真正的大洗牌阶段。市场的存量就那么大,很多创业者蜂拥进入,不但加剧了市场的竞争,而等到三五个月后资金用完了,没钱交房租了,可能也就此出局了。”


“虽然今年才过了不到一半,但其实已经可以提前预估今年的餐饮行业总产值,大概率在4.3-4.7万亿之间。而且这还是正常情况下,一旦下半年遭遇变故——‘旺季不旺、淡季更淡’,那就可能跌回4万亿附近。面对这种大势,餐饮人的苦日子,可能还在后头。”蒋毅也曾在朋友圈如此说道。


孔令博与蒋毅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他看来,餐饮人真正面临客流压力可能要到7-11月份左右,那个时候才是大部分餐饮人比较难熬的阶段。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段进入低谷期?孔令博将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

 

(1)餐饮业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从线下门店的市场竞争来看,7-11月期间,餐饮市场的“剪刀差”供需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因为在今年一季度,以及二季度初期,全国有大量的加盟品牌都已经完成了全年签约店的任务,这些门店大部分会在三季度左右开出来,到时候必定会形成供给市场的丰富。


但实际上真正外出就餐的人群并不会增多,这必然会导致对市场的存量进行再分配,即便是那些过去看上去生意还不错、客流量还不错的品牌,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

 

“就如同一盆水,原本是十个人分,现在是三十个人分,最后分到手的水肯定是不一样的。当门店的供给达到峰值,人们外出就餐的兴趣、意愿,或者是总量又不会再攀升,这个时候必然会有更多的门店和品牌感受到经营的压力。”


线上方面,流量的总量也几乎要见顶了。孔令博表示,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尤其是三年疫情期间,线上消费的人群基本已经得到沉淀。加上这些年餐饮品牌因为线下客流的紧张,很多人都选择了去线上平台做活动、做促销,第三方线上平台里,供给方也在不断增多,从而导致线上的流量同样出现再分配的情形。


(2)如今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也在不断走低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个人所得税5384亿元,同比下降2.4%。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平均收入并没有大幅地增长。钱包收紧,大家的消费意愿自然不会升高。



供过于求!可以预见,下半年,餐饮品牌都必须要在存量市场里面抢饭碗。


03►

餐饮人

何去何从?

CAN YIN YAN XUE SHE


深扒上半年“消失的餐厅”,会发现不少残酷的行业真相:


1、老牌餐饮没迎来“回暖”。


从表格中可见,上半年消失的餐厅,平均成立时间都不算短,算是“已经历过餐饮周期”的老牌们,却难敌时代变迁,终究成为了时代的眼泪。老牌餐饮为什么“支棱不起来”了?


一方面,是自身经营确实出现了问题,比如牛角村深陷“虚假宣传”的困局,去年甚至因此被市场监管局处以警告罚款,虚假宣传包括门店数量、进口设备、进口食材等。而到了2022年,牛角村对加盟店欠款达到数百万元,多家门店不接受储值卡用户,也不再从总部批发牛角包面团,实际已独立运营;


另一方面,面对市场激烈的内卷、新品牌的入局,一些“流量型”品牌明显后劲不足。这一点,许留山就是典型代表,港式甜品面临更强势的品类跨赛道“抢夺”,稀缺性正被打破;



第三,消费力疲软,一些原本价格就不便宜的老牌餐饮,迎来了“极致性价比”的冲击。


2、成本之殇。


昂司蛋糕是全球最大的蛋糕店,曾经以“装修投资1亿元”在业内著名,选址也在深圳的“顶级铺面”海岸城商圈,年租金约3000万。然而,高昂的成本,在这个时代下显得格格不入,当大家都在“收缩”战略时,这种财大气粗的土豪式经营,终究难以支撑门店的良性运营;牛角村也面临同样的困局,三年疫情反复,当初的“体验空间”也成为房租成本的巨大负担。


今天主打性价比的环境下,效率是所有连锁品牌的终极赛场。想打“价格战”,如果没有很高的供应链效率、门店运营效率和人效、坪效支撑,很容易出局。



3、明星网红店的“时代式终结”


说到明星餐饮,贤合庄难逃话题。前阵子,显示广州门店被爆出全部门店悉数关闭,随后北京门店也被爆出全部“阵亡”,就连“源头”福州、“总部”成都、“大本营”上海,也再无踪迹。


贤合庄算是明星餐饮的一个“里程碑”,随着它的陨落,明星餐饮的故事也逐渐进入“尾声”。不得不说,以贤合庄为代表的明星餐饮,曾经在“流量”这个维度撕开了一个口子,并将这个口子撕到极致。但,时过境迁,如今餐饮都在倡导“回归本质”,沾染流量、网红等标签已经不再是值得炫耀的事,贤合庄用自己的生命周期,“杀死”了明星餐饮的一个时代。


写在最后:


面对下半年的不确定性,餐饮人谋定而后动,仍有机会迎来转机。餐饮的大盘会延续复苏的走势,一方面,大品牌肯定会继续往前走,不断扩大规模;另一方面,中国整体的餐饮消费市场,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过去仅仅依靠产品做得好吃,或者是服务做得好,又或者是选址选得好就能做好一个品牌的策略会逐渐行不通了。很多传统的经营模式会日渐式微,甚至会退出市场。


尤其是经历了三年疫情,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已覆盖餐饮业,并带来餐饮门店模型的全面升级。餐饮品牌想要实现利润的稳定,需要对产品、服务、门店、品牌、战略全方位进行综合考量。


在全新的窗口期里,餐饮人想要实现长效经营,未来恐怕还要多点开花、全面补齐能力短板,从经营战略上全面升级,才能在面对风险时保持增长韧性。


当下餐饮业,谁在疯狂?谁的受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