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考:为什么说QS排名前百学校是个牢笼陷阱?
国内留学生无论家长和学生都太在意学校排名了,把QS前百排名的学校当成了主要矛盾,然后可以去无视很多东西。感觉大家都迷失了。
今天我们逆向思考下,为什么说QS排名前百学校是个牢笼陷阱?不浪费大家时间,我直接上观点。
一、很多人在拼学校,反而丢掉了自己所擅长的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我觉得这句话一样适用于如今的英国名校申请。

大家都在拼学校,大家都在借名校上分。那么问题来了,有了名校的buff加成,对未来求职一定好吗?一定走得更远吗?实际上不是,很多学生就是从众心理,别人有的,他也想有。别人家炫的,他们也想炫。这是大家的默契。同班同学那谁,换个专业去了曼大,自己只能去诺丁汉。你说愁不愁?
加上国内现在的风气如此,大家都很上头,觉得入读了QS前百的学校,最起码成功了一半。但事实上呢?该求职难一样难,认知没提上去,做啥都一样。学校给你的加成不会大。认知上不去,你无非是井底之蛙,通过留学,换了个池塘,并没真正见识到大江大河。
很多学生反而在拼学校的时候,丢掉了自己所擅长的,所需要坚持的。每个人其实都不一样,有些人就是天生适合干一样东西,并且能快速脱颖而出,干好的。比如有学生就适合干会计。他们考试很厉害,继续读个靠后一点的学校,毕业把acca去考出来。毕业先去外企,或者跳槽去四大。熬个几年,年收入50w+轻轻松松。你让他非要去卷个王曼爱华的社科或泛商专业。本来求职路线挺明确的。现在更加犹豫了。

因为你的犹豫,你会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因为你的不擅长,你就不能把这个事情做精,做到行业拔尖。不能拔尖你在任何领域都拿不到结果。
所以还是那句话,追求名校没有错,但不要盲目,需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如果你综合能力很强,名校刷起,如果你综合能力弱,那么先挖掘出你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再强化,你只有单个领域变强了,你人才会自信。你才会更有价值,才会被需要。
二、对不同学生来说,很多学生求qs排名只是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了长期利益
有些人眼窝子比较浅,只能看到一些短期的利益。比如QS排名就是短期的利益。它看上去更能解决目前卷的环境,可以在就业的时候更快上岸。别人会因为学校牌子更高看他一眼。

多看你一眼有啥用了?你要为长远计,你要为将来计。你得知道你留学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刷学校,还是为了强化自己综合能力,比如读个可以互补的专业。是为了开拓视野,还是为了练习语言能力。是为了找机会润在那边打工创业还是为了回国有个海外身份加成。
你得把自己的目标可视化,而不是为了未来虚无缥缈的就业有竞争力。鬼知道你自己以后从事什么行业。我一学艺术设计的学生,现在在英国做Tik Tok带货直播,工签留下来了,做的还很带劲的,见识到了英国年轻人的方方面面,见识到了英国年轻人也喜欢买A货,见识到了他们pay week之前真的是兜比脸感觉。未来真的是变数很多的。
你去留学首要解决的是拓宽自己的认知范围。你要去动脑子,看看行业里面,最优秀的人都在做什么,怎么做的。你是否能学到啥。

所以,对很多人来说,特别是想以后搞钱的,尤其是男生。你学校强力不强力不重要,你要选能提升你能力和视野的。或者能辅助你提升技能的。如果好学校能帮助你实现这个,你就去好学校,如果中等的也能实现这目的。你可以放弃好学校兼顾下专业。
有的时候专业是重要的,是可以互补你能力的,脸皮薄的可以去多做一些偏实践类的,去和人接触的专业。锻炼下自己社交能力的。社牛的学生,可以多去上些理论的课程,来丰富下自己的底蕴。
总了个结:QS排名是个牢笼,束缚住了很多学生的视野。聪明的学生这时候不是跟着大众一块挤。而是想着破圈出来。
大家在一块挤最终结局就是恶性竞争,谁也不想好过。你早点看破这个,把注意力缩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可能会比这波没看清的学生更快找到机会。

特别是一些个为了排名而放弃专业的学生,不是说他们这种选择不好。但肯定会被束缚住,毕竟学了一年自己不想读的东西,人不傻掉也会自我怀疑。人家脑子放空,你的机会就来了。国内留学生无非就是互相抢饭碗,你还能抢人家本土的学生不成?
留学生出去了,就该天地逍遥,不该被QS这只大手只手遮天。
ps:真的,很多学生该看下我前两天写的那个留学生认知篇,会收获良多。学校排名这个事很多时候是无效拉扯。消耗太多甚至会影响你拔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