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的后花园—现实与虚构
《牡丹亭》的后花园
台湾学者王安祈说杜丽娘长了十六岁却没有去过自家后花园,甚至不知道有个后花园,是汤显祖非写实的情节安排,只为突出内心的花季绽放,怀春少女的向往而已。我认为她后半截的解释有理,前半截却是缪误。
首先,杜丽娘并非在南安生活了十六年。杜宝作南安郡守只有三年。第三出《训女》:“想廿歲登科,三年出守”。又第八出《劝农》:“俺等乃是南安府清樂鄉中父老。 恭喜本府杜太爺,管治三年,慈祥端正,弊絕風清。 ”前后两处呼应,杜宝为南安太守的时间只有三年。这也符合古代地方官一般三年流转一次的惯例。杜宝任南安太守只是游宦,不是定居,杜丽娘不可能生在南安。这也可从第二十出《闹丧》中杜丽娘与母亲的对话找到证据:“〔旦〕娘,你女兒不幸,作何處置?〔老旦〕奔你回去也。(中略)〔旦泣介〕旅櫸夢魂中,盼家山千萬重。〔老旦〕便遠也去。〔旦〕是不是聽女孩兒一言。這後園中一株梅樹,兒心所愛。 但葬我梅樹之下可矣。”母女对话明明白白地说出了杜丽娘死后按习俗要归葬家乡西蜀。杜家若是定居南安,或杜丽娘生在南安,杜母断不会说出“奔你回去”“便远也去”,杜丽娘也不会说出“盼家山千万重”的话。因此杜丽娘在南安居住的时间最长不过三年,何来十六年都不曾去过后花园之说?
其次,杜丽娘所游后花园乃南安府府衙后花园,并非杜家私有。太守任职期间都住在府衙内。古建筑学家刘敦桢在《大壮室笔记》中曾指出: “廷尉、内史、京兆尹、郡守所居,亦皆称府.....外为听事,内置官舍,一如古前堂后寝之状。”目前尚存的完整州级衙府霍州府即有内宅,供刺史及其家眷居住。平遥县衙亦如此,前朝后寝,中轴线上有六进院落。大堂叫“亲民堂”,内宅叫“勤慎堂”。杜丽娘和父母也照例住在官衙宅院里。在与夫人讨论为杜丽娘延师的时候,杜母要请女教师,杜宝反对。他说:“後堂公所,請先生則是黌門腐儒。”(训女)明确指出他们住在官衙的后堂。具体延师也发生在府衙之内:“我杜寶出守此間,只有夫人一女。 尋個老儒教訓他。 昨日府學開送一名廩生陳最良。 年可六旬,從來飽學。 一來可以教授小女,二來可以陪伴老夫。 今日放了衙參,分付安排禮酒,叫門子伺候。 ”“〔醜稟介〕陳齋長到門。〔外〕就請衙內相見。”(训女) 这些剧情都证明杜丽娘一家住在官衙内。
一般府衙前堂后宅,宅院后边或旁边有一个花园,供官员游玩。根据赵鸣、张洁的《试论我国古代的衙署园林》,“衙署内的花园,同私家花园与建筑的关系一样,是在衙署官邸之后或之側,与之毗邻。”《直隶霍州志》(道光五年修)记载:“二堂后即内宅.....迤东为静怡轩,又东为绿云山馆,中有曲水池;东南隅有景岳亭,缭以短垣。”这里把后花园的位置和大小描述得很清楚,不仅紧邻官邸,而且面积极大,亭台楼楼阁、池塘水道,一应俱全,与外界仅有矮墙隔离。根据保留的方志资料,明朝南安府确有后花园。汤显祖曾经路过这里,听闻了杜丽娘的民间传说。他所写的后花园必以此为蓝本。《冥判》一出也明确指出,杜丽娘是在南安府后花园中游园。
这个公家的后花园不仅是太守和官员游玩的场所,也可能向公众开放。根据赵张论文,“衙署园林也具有向公众开放的特性。宋端明殿学士冯京守太原时,曾在府治内建有筹边楼,在治所东建有爱月亭、良宴亭。府治西建有安武堂,下与汾河相邻,每年的春秋仲月里,太守在此处阅武。山西省新绛县衙署园林绛守居园池,直至抗日战争前,每逢初一十五等其他节日,还对乡民开放。”因此,官署花园近似官家管理的公园,游客成分很杂。柳梦梅在《拾画》一出唱道:“蒼苔滑擦,倚逗著斷垣低垛,因何蝴蝶門兒落合? 原來以前遊客頗盛,題名在竹林之上。 客來過,年月偏多,刻畫盡琅玕千個。”可旁证南安府花园的游客庞杂。花园有门,平时不随便开放:“一逕行來,喜的園門洞開,守花的都不在。 則這殘紅滿地呵!”(寻梦)杜丽娘事前不知道官衙内有个后花园,并非不合常理。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父母又不告诉她,当然无法获得这个信息。只有春香那样的丫鬟随意闲逛,才会发现有此花园。而且也得是她们走出闺阁,到学馆上学,才会发现,否则天天在绣房待着,也发现不了。《肃园》一出写道:“(春香问)‘小姐讀書困悶,怎生消遣則個? ’小姐一會沉吟,逡巡而起。 便問道:‘春香,你教我怎生消遣那? ’俺便應道:‘小姐,也沒個甚法兒,後花園走走罷。 ’小姐說:‘死丫頭,老爺聞知怎好?’春香應說:‘老爺下鄉,有幾日了。 ’小姐低迴不語者久之,方才取過曆書選看。 說明日不佳,後日欠好,除大後日,是個小游神吉期。 預喚花郎,掃清花徑。 我一時應了,則怕老夫人知道。 卻也由他。 且自叫那小花郎分付去。”只有在官衙内,花园并非长官一家独自使用,千斤小姐才会这样慎重对待。她游园之前要先吩咐花郎扫除花径,其实就是预约时间。去之前也要精心梳妆打扮,而不像是在自家花园游玩着休闲装,有怕被人看到的顾虑。
当然,《牡丹亭》的后花园的确是汤显祖精心安排,很大程度上是虚构。它得是春花盛开,能勾动杜丽娘的春情。又得是到处残垣断壁,让杜丽娘产生伤春和自我感伤的情绪,并造成“花神木客”可能出没的潜在风险,让杜丽娘游园后感鬼祟而梦柳梦梅,又更进一步去寻梦,失落伤感而亡。原著里多处对后花园的描述合乎这些创作设定。首先,它很大,杜夫人进去也是很犹豫的。杜母对春香说道:“後花園窣靜無邊闊,亭台半倒落。 便我中年人要去時節,尚兀自裡打個磨陀。 女兒家甚做作? 星辰高猶自可。〔貼〕不高怎的?〔老旦唱〕廝撞著,有甚不著科,教娘怎麼?”(训诫)。第二十四出《拾画》,陈最良告诉柳梦梅:“從西廊轉畫牆而去,百步之外,便是籬門。 三里之遙,都為池館。”方圆三里的一个花园,相当于半个天坛了。第二,这个花园够破败,破败到不安全。花园是公产的事实,为断井颓垣的景象提供了合理解释:公家花园因郡守三年一换,无人在乎,疏于打理!所谓不安全有两层含义。一是外人有可能越墙而入,如《西厢记》的张生,或更糟,窃贼入园。二则是残垣断壁阴森可怖,恐有鬼神出没。后一种设定就是《牡丹亭》惊梦的神话基础。這個花園還成為了杜麗娘的墳墓所在,後來柳夢梅來此拾畫,喚醒杜麗娘,並開墳讓杜麗娘回生。它确实已經超越了普通花園,升华为神话故事的“太虚幻境”。它必须是虚构的。
杜丽娘因为读到“关雎”情诗,勾动春心,郁闷难遣,决心豁出去放一次风。可是一放就乱,游园伤春,感而成梦,一梦坏命。这是汤显祖做戏的高明处。关在闺阁内做春梦没有说服力,须得走出去感染春情,才能跳脱束缚,放飞梦想。杜丽娘唱道:“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于是警醒,于是爆发,花花草草随她恋,酸酸楚楚终无怨。上天入地,生生死死,不达目的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