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成为教育厅长?(公开研究报告)

2022-08-09 00:10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王 莅,王凌皓(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现任的31 位教育厅长,从性别来看,男性有 26 人,占现任教育厅长总数的84%,女性有5 人,分布在海南省、吉林省、青海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占现任教育厅长总数的16%。从民族来看,教育厅长中29 人为汉族,占教育厅长总人数的94 %;贵州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长为少数民族,占教育厅长总人数的9%。从年龄来看,以55 岁为界,55 岁及以上的有17 人,占教育厅长总人数的 55% ;55 岁以下的有14 人,占教育厅长总人数的45% ,平均年龄55 岁。厅长中除了安徽省教育厅长为民进会员外,其余30 人均为中共党员。基于此,现任教育厅长群体主要是由年龄在55 岁左右的男性汉族中共党员担任。

(二)学历背景


各省(自治区、直辖区)现任教育厅长中,获得博士学位者17 人,占教育厅长总人数的55%;获得硕士学位者(含党校硕士研究生)9 人,占教育厅长总人数的29%,84%的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从教育厅长群体获得最高学位的学科背景来看,管理学7 人,占23%;工学8 人,占26%;理学3 人,占9%;法学3 人,占9%;哲学2 人,占6%;教育学2 人,占6%。4 名教育厅长获得党校研究生学历,学科不详,总体呈现出显著的高学历任职趋势。教授、副教授职称9 人,占29% ;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4 人,占13%;研究员2 人,占6%。

从学习经历来看,只有湖南省和云南省教育厅长有法国和日本留学的经历。


新时代提高领导干部的国际化素质,拓宽国际化视野是重要要求之一。我国教育厅长中有海外留学或研修经历的只有两人,在教育发展国际化背景下略显不足。教育厅长是教育行政领导的核心成员,马超山等学者主张,教育行政领导要成为教育改革方向的掌舵者、改革创新的开拓者、改革的保护者。运用国际视野审视和反思新时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对于促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三)职务安排

在我国教育治理体系中,国务院设有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各省设有政府教育督导室。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省委的派出机构——“省教育工作委员会”,与省教育厅合署办公。另外,陕西省还设省高教局。

因此,在职务安排上,除了教育厅长身份外,各省教育厅长职务安排还有很多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4 个直辖市与其他省区显著不同,北京市和天津市教育厅长还担任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重庆市教育厅长还担任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上海市教育厅长还担任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二是职务安排形成“厅长+教育厅党组书记+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角色集一身,主要有河北省、山西省、福建省等11 个省。

三是职务安排形成“厅长+教育厅党组书记+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角色集一身,主要有山东省、黑龙江省、湖北省等6个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长还担任自治区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和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海南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长除兼任了省教育厅正副党组书记外,没有进入教育工作委员会序列任职。另外,陕西省教育厅长还担任省高教局局长,安徽省教育厅长还担任省政协副主席。

厅长群体的职务安排各地不一,出现多样化现状。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长除了任厅长职务外,还担任省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厅党组、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室)等机构职务。教育工作委员会是省委派出机构,与省教育厅合署办公。

省教育工作委员会负责监督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领域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情况。教育工作委员会归属省委直接领导,而教育厅属于省政府组成部门。分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官网公布的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厅的职责,教育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党的建设、发展规划及相关方针和政策的落实。教育厅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类教育事业的管理和监督,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进行顶层设计。

(四)职业发展路径

从现任教育厅长任职前的职业成长和发展路径来看,教育厅长的来源有以下四种。

一是“高校+教育厅”即从高校提任到教育厅,共14 人,占教育厅长总人数的45%。

二是“高校+地方党政部门+教育厅”,即提升教育厅长前分别在高校和地方党政部门工作任职,共8 人,占教育厅长总人数的26%。

三是“地方党政部门+教育厅”,即提升教育厅长前在地方政府部门任职,共8 人,占26%。

四是“科研部门+地方党政部门+教育厅”,即提升教育厅长前在科研机构、地方政府部门任职,目前只有山东省教育厅长1 人。

研究还发现,教育厅长群体职业成长中,只有3 位厅长属于异地任职,一位厅长是从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赴异地高校任职后,步入教育厅长序列,另一位厅长是从教育部“空降”地方任教育厅长。还有一位厅长异地挂职锻炼,后留任挂职地区,走向教育厅长职位。

高校成为教育厅长的主要来源地,主要原因与高校同“高深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关,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布鲁贝克强调,“高等教育研究高深的学问”。

我国有“专家治教”的传统,罗振玉早在清末教育改革中就提出:“引进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倡导专家治教。”兼具这些优秀品质的高校教师从公众期望上,是主政一方教育发展的最佳角色承担者,符合社会的期待。异地交流任职是我国领导干部成长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

研究发现,现任教育厅长群体中90%的人由本区域的高校或党政部门走上教育厅长职位,自始至终没有离开所在区域,任职出现属地化倾向。

如何成为教育厅长?(公开研究报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