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揭秘翡翠造假过程,一不小心就被骗!

2023-07-20 10:30 作者:翡如意翡翠  | 我要投稿



翡翠的作假方式

1.染色(炝色)处理:是最原始、最易操作的处理方法,目的是使色浅或无色的翡翠变成绿色、红色 或紫色。步骤如


下:选料(质地粗者)→稀酸清洗→干燥后放入染料液中(微加热)→烘干上蜡。 炝色:翡

翠加热→产生微裂隙→迅速放入有色染料液中。染色处理的鉴别:


①染料沿颗粒边缘或裂隙分布,即色呈丝网状 。炝色的还可见到人工炸裂纹,其颜色沿裂隙分布的特点更加明显

②吸收光谱中出现 650nm 吸收带,而无 690nm、630nm 吸收带。 ③多数染绿品种在滤色镜下变红褐色。

④红外光谱可检测出有机染料中的 2854cm-1、2920cm-1 峰。 另外,其阴极发光的特征是裂隙发育且不发荧光或发黑色光(由染料所致)。


2. 加热处理: 使黄色、棕色、褐色的翡翠转变成鲜艳的红色,即促进氧化作用的发生,使褐铁矿经加热失水,变为赤铁矿。过程:选料(黄色、棕色、褐色)→清洗→加热→冷却。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升温速度要缓慢,当翡翠颜色转变为猪肝色时,开始缓慢降温,冷却后翡翠就呈现红色。为了获得较鲜艳的红色,可进一步将翡翠浸泡在漂白水中数小时,进行氧化,以增加艳丽程度。 加热处理的鉴别:其过程同天然红色翡翠,一般不必区别,也不易区别,只是热处理后有一种“干”的感觉。

紫光鉴定翡翠


3. 漂白处理: 去除因 Fe、Mn 等杂质造成的黑、灰、褐、黄色,使翡翠变得较干净。这种用化学方法给翡翠“洗澡”,在传统的玉 器加工中称之为“过酸梅”。

4. 漂白加充填处理: 行业内俗称“B 货”。 严重酸洗的翡翠其颗粒之间出现较多、较大的缝隙,有的甚至呈疏松的面包渣状, 使得翡翠不可能直接使用,必须用一些能够起胶结作用的有机聚合物(如树脂或 塑料)充填于缝隙之间。过程:选料(不太致密、底色很脏。不选油青种)→强酸浸泡→弱碱中和→烘干→充填→抛光。

“B 货”的鉴别:


① 绿色的定向性被破坏,有些发黄,有漂浮感;

② 表面产生沟渠状纵横交错的沟渠。

③ 紫外线下若见到较强的黄绿、蓝白荧光,说明是“B 货”;

④红外光谱可检测到较强的有机物产生的吸收峰。阴极发光特点: 整体发均匀的亮绿色光,晶体周边常被溶蚀成港湾状或参差状,充填于裂隙中的胶体发暗绿色光。与 A 货的完好晶体有较大区别。


5。镀膜翡翠 : 在色浅的翡翠戒面表面覆裹一层绿色的透明物质。为了逼真其折射率调整至 1.65。

镀膜处理的鉴别:显微镜下可见到局部有脱落的现象;吸收光谱与其绿色外观不符。 6.做假皮、贴片:贴翡翠颗粒(绿色部分),做假皮掩盖冒充翡翠仔料的角闪岩冒充翡翠仔料的透辉石大理岩


揭秘翡翠造假过程,一不小心就被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