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考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很难吗?

2022-08-20 15:28 作者:考博早知道  | 我要投稿

读博是在我刚开始读研时就形成的目标,但当我进入研三、真正来到申博阶段时才知道申博有多么不容易,前后共历经九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我联系了多所名校的多位老师,发送了大量邮件,度过了漫长的等待期,最终才顺利上岸,被武汉大学计算机录取,这段经历可以说是艰辛又难忘。

 

我的背景:末流211学硕(三年制),2021年9月中旬开始申请,刚开始申请时只有一篇EI会议论文,因此最开始几天回复率极低,9月下旬SCI一区论文被接受,才算有老师给予正向答复(后来在12月份另一篇CCF-C类论文被接收)。因为我的硕导能力有限、没有推荐的机会,所以整个申博阶段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与争取,不然也不会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大家如果也是完全依靠自己去申博,就可以参考我这篇经验文章,或许会有一些帮助。接下来我从广发邮件、意向导师单独面试、博士报名以及学院考核这四个方面进行展开说明。

 

1广发邮件(前期工作)

 

我于去年9月中旬才开始寻找意向学校和老师并发送邮件,这并不是我不想早些时间联系,而是因为之前投稿的论文(SCI一区)还没有正式结果,且我在9月初又投稿了一篇期刊论文(CCF-C类),在这之前也没有时间关心申博相关的事项。等到9月中旬,我投稿的第一篇论文还没接收(长期处于提交大修版本并等待审稿结果的阶段),手里只有一篇普通的EI会议论文,但时间不等人,不能再拖了,于是我便开始集中发送申博意向邮件(PS:大家在读研期间最好早点搞出论文并投稿,争取早日接收,这样就会凭借成果掌握主动权,更不会拖延申博开始的时间)。我提前选定了几所目标院校,寻找这些院校中合适的导师。在前几天先发了一轮,结果回复率很低,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但久雨初晴,我终于在9月23日凌晨收到了第一篇论文(SCI一区)被接收的邮件,因此又将这个消息告知之前发过邮件却没回复的老师,虽然等到的均是“没有名额”、“名额已满”之类的回信,但回复率明显提升。可见代表性学术成果在申博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很高。
 

 

后来我又陆续发了几批新轮次邮件,终于得到了第一个正向回复,来自于华北某985,随后这位老师和我单独聊了聊,表示我处于他的候选人之中,但并不稳,允许再多联系别的老师。然后另一所华北985院校的导师也对我表现了兴趣,并布置了多项测试(布置作业)(后因为作业复杂、耗费时间很长就放弃了这个可能的去处)。然后,时间来到11月份,先后有两名TOP2学校的导师给予积极回复,因此我就经历了两场单独的面试。后续也陆续有了几位老师先后表达意愿,面试机会接踵而至,因此我的相关经验也就越来越丰富·。这也直接促成了我在武大复试中表现优异,取得了以最终排名前5%的成绩录取的结果。

 

2意向导师的单独面试/聊天

 

我在申博阶段经历了八九场来自不同老师的面试。这些老师均来自中流985及以上的学校,均为学术成果不错的老师。他们有的侃侃而谈,向我介绍他的研究方向与项目计划;有的对我颇为好奇,面试过程主要测试我的能力;还有的含糊其辞,让我等待通知。
 

 

根据我的经验,只要老师让自己参加面试,这就说明机会非常大,至少说明你在他的候选人范围之内,不过,机会有多大还要看在面试中他表达的内容。如果他说得比你多很多,并不断介绍他们那边的情况,这就很可能是你选他而非他选你的情况(你自己掌握主动权),就算是他有多个候选人,那也是更倾向于要你;而如果一个导师在问完问题以后说等通知,并在后续阶段并不是很积极,只有你自己主动去问他才回复,那他八成就是把你当作了备胎。建议不是在没得选的情况下不要在这上面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3博士报名
 

经历了老师的单独面试后,我们会得知是否能够参加正式的学院申请-考核考试,如果可以参加而你又很想去这个地方,那最好还是报名。就算有多个选择,但都不能保证稳定录取的前提下,还是建议都去报名,让自己机会更大。我们当然是能当年录取就当年录取,如果拖一年会有相当大的风险,在现在这个愈发内卷的时代,晚一年就会增加数倍的竞争压力,所以说尽量第一年就保证上岸。为了上岸就必须多做选择,参加多个考试也无所谓,只要能够上岸就可以。
 

 

每个学校报名考试的材料包括个人信息(身份证、成绩单、获奖证书、个人简历、学籍在线认证报告)、已接收/发表论文、专家推荐信、个人陈述或博士阶段计划书等,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这些材料,这样报名多个单位也会更方便。尤其需要注意个人陈述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好好写。专家推荐信要找两位教授级别的老师,一般是自己提前写好,去找他们签字。

 

4学院考核(申请-考核制申博复试)

 

这是最关键的一环,直接决定自己是否录取。我先后一共参加了三场考试,分别是武大、某Top2学校和某华东985学校,结果是我同时被武大和某华东985学校录取,排名均靠前(武大前5%,华东985前20%(由于英语发挥失常,问的问题并没有回答出来,所以排名受了一些影响)),但遗憾的是在Top2学校考试中被淘汰,我分析后得知这是因为对手不仅有出色的成果,还大都来自于985院校,而我的硕士学校是一所末流211,同时成果也没有很突出,这就有了明显差距。即使我自认为复试表现还不错,但依旧被淘汰。在充分分析两所录取学校以及导师的各方面情况后,最终我选择了武大,委婉地拒绝了另一所名校的拟录取,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位老师并没有指责我,反倒对我的决定表示支持和理解,因此我非常感动又愧疚。
 

学院考核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个人展示,也就是针对自己的个人简介、科研经历或成果、读博研究计划等几个方面提前准备好一个PPT并练好如何讲解。根据学校要求的讲解时间来铺设内容(有的要求十分钟,有的为二十分钟)。在考试前一定要用一天以上的时间单独练习讲解PPT,每次练习给自己设置时间,最终要达到所用时间与要求时间相差不超过一分钟(最好是略少30秒以内)的水准并不断巩固。还要根据考试的其他考核环节进行准备,譬如英语,这就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些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并背诵,还可以准备模板,以备举一反三。总之,一定要好好看考试流程或要求,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相信好的结果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此外,由于疫情原因,很多学校考试改为线上的形式,因此会有针对线上考试的要求,考生也需要提前了解,准备好手机、电脑、手机支架等硬件,并熟练掌握要使用的会议软件(多数为腾讯会议)。

 

我的考博经历总结下来有这几点需要注意:

1.尽早开始联系导师,2.没有绝对的把握,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3.科研成果很重要。

 

以上是我的考博经历,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于网络分享。


考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很难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