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纵膈」定义与影响
纵膈,是由胸腔内,肺外部组织构成的中线。主要由食道、气管、胸腺、淋巴结、神经、心包和主要血管等组成 。
纵膈侧面与胸腔膜相连,前面与胸骨相连,后面与椎骨相连,上面与胸腔入口相连,下面与膈肌相连。

以心包为界,纵膈被细分为上、前、中、后四个部分。心包上方为上纵膈(胸廓入口-T4) ;心包前方,胸骨体后方为前纵隔;心包后方,T4-T12前方为后纵膈;心包区域为中纵膈。

后纵膈也被称为椎旁间隙,在肺、肋骨、胸椎、心包之间存在一个空隙(下图绿色区域)。若此空隙(后纵膈)无法被抑制,同侧肺部、肋骨后侧便无法充分扩张(充气)。

在Right BC模式下,左后侧胸廓扩张受限、右后侧胸廓扩张不受限。因此会看到,在进行脊柱屈曲时,或完成体前屈动作时,两侧背部高度差异。通常为左低、右高。
在B PEC模式下,双侧胸廓后部扩张受限。
后纵膈抑制(胸廓后侧扩张)的条件是同侧具备Optimal-ZOA,既同侧肋骨内旋。
例如,Right BC模式,左后侧胸廓扩张受限。
若此时想抑制左侧后纵膈,促进胸廓扩张,主要需要募集左侧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使左前侧肋骨内旋,左后侧肋骨外旋,以获得Optimal-ZOA。同时左侧腹压上升,左膈肌呼吸功能被建立后,左后侧胸廓才能产生良好的扩张。
当胸廓扩张出现差异后,两侧后纵膈的不平衡还会引起自主神经节段性紊乱。因为后纵膈与胸椎交感神经节关系紧密,当单侧胸廓后侧过度扩张时,肋骨的运动、胸腔压力的改变与周围肌肉的收缩,会刺激周围交感神经节。

胸椎交感神经节过度激活后,根据节段不同,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内脏功能障碍,也会向下抑制骶髓节段的副交感神经。
动作推荐:四足\站姿后纵膈扩张


在站姿或四足位,保持骨盆后倾,脊柱处于微屈曲的位置。在左手下方放置5cm左右的硬垫。鼻子吸气,嘴呼气。双手向前推出,背部顶高(不要过度弓背),吸气时感受左侧背部扩张,呼吸时感受左侧肋骨内旋。完成5次呼吸*4~5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