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体验-我在LCC伦艺读交互设计,伦敦艺术大学交互设计精准解读

2020-09-15 19:50 作者:UXD尤克斯国际艺术中心  | 我要投稿


01 基础情况介绍

1.地理位置

我认为LCC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因为它处在一区(伦敦的市中心)的边缘。一区的边缘属于伦敦市中心的范围内,但它同时又是一区中房价最低的区域,所以在那一片周围的生活成本会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它也有很便利的交通,我在这里划出了五个箭头,这五个箭头分别指向了伦敦泰晤士河两边一些非常有名的景点,比如说Tate Mordern、一些画廊和大本钟等。

这五个点不管是哪个方向从象堡出发都会很方便,有非常多的交通路线。你也可以看到这几个交通都会聚集到象堡这个点上,所以这会让你的出行非常方便,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拥堵,所以我认为象堡真的是一个非常适合学生居住的地方。

这张是象堡的实景图,这张图上有三个比较显著的高楼:Strata、One the Elephant和Uncle Elephant,这三栋高楼都是住宅,我们有很多同学当时都是住在这三栋楼里。可以看到我圈出来的LCC,对于一个学院来说,它的两栋建筑面积是非常大的,周围很少有能和这三栋建筑住宅相比较的,可以说LCC带动了象堡周围经济的发展。

这周围的房价每年都在稳固地上升,这跟LCC和UL的影响力有关系的。LCC这一带的购物条件也非常便利,因为有Tesco、Shopping Centre、中超还有Underground这样的购物场所,生活上非常便利。

2.专业排名

伦艺在排名上仅次于皇家艺术学院,它是英国也是全世界排名第二的学校。伦艺在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综合设计领域排名第二,在2017年我刚去的那一年是排名第六。我相信在后面几年的时间里,伦艺还是会保持这个势头,至少是稳步在前五这样的水平。

3.学院分布

伦艺的LCC分成三个比较小的学院(School),三个小学院的名字分别叫做Media School、Design School和Screen School 。Design Schoo就是我们的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Media School比较偏向于媒体,比如说摄影、Television\Animation之类的;Screen School主要偏向于印刷产品、平面设计。

LCC在建筑上又分成了四个Block,每个学院都会有自己的建筑区块,分别是Workshop Block 、Design Block 、Screen Block和Tower Block。Workshop Block专门做一些工作坊的东西,拥有技术中心或者3D艺术中心。

LCC的设计学院专注的东西不太一样,比较超前,更多关注的是社会上的议题和社会性的价值。它有自己的宣言和理念,比如:“We believe in the power of design to critique, confront and challenge inqualities”。它把设计当成一种能介入社会、驱动社会变革的力量,所以LCC理念非常高远,它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解决生活中比较实际的小问题那么简单了。

4.硬件设施

•工作坊(Workshop)

LCC平时配置的硬件设施非常地豪华,因为LCC的前身是伦敦印刷学院( London School of Printing)。它从一开始是以印刷起步的,所以现在还保留着很多昂贵的器材,每一个的价格都是好几万起。这些设备都是开放给学生的,只要你报了Workshop,经过了Introduction这个培训阶段就可以自己去使用这些设备。

这个就是我当时在的一个丝网印刷Workshop,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因为我的本科专业是产品设计。这个Workshop让我觉得印刷非常地有趣,得到的效果也非常惊艳,因为印刷和打印机打出来的完全不一样,它非常地有质感,像是用手画上去的感觉,能摸到色彩的颗粒感,非常棒。虽然这是有几十年的历史机器,比较陈旧,但它让我对传统的手艺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

•图书馆

LCC的图书馆让我非常惊讶,因为我本科是在综合型院校而不是专业美术型学校,我是第一次见到一个图书馆能容纳这么多设计类艺术类相关的图书。我以前的学校,比如我想找一本设计心理学这样的书都非常难,但是在LCC的图书馆,从编程到游戏设计,从摄影到材料设计,基本上LCC所有学科应该看的书,甚至包括一些哲学内容的书,在这个图书馆都能找到。

即便你在这里找不到,你还可以去其他六个学院的图书馆寻找,所以LCC的学习资源很豪华。LCC不仅有图书,它还为自己的图书馆配置了许多能帮助你找书的老师,并且是专项负责的老师。他们会带着你逛这个图书馆,告诉你怎么去搜索找书,你甚至可以直接写邮件让他们帮你寻找,非常方便。

•电脑设备

除了图书馆之外,我觉得LCC还有一个非常赞的地方,就是它在Workshop Block Underground空间的所有电脑配置都是Mac。电脑上都是自带Ps、Ai这样的全家桶软件。每个学生会有一个免费版的学生账户,所有的软件都可以用。

5.住宿条件

除了LCC校外的住宅建筑,学校提供的学生宿舍也非常温馨。象堡附近就有两个学生宿舍,一个叫Metro Central Heights,另一个叫High Land,这两个都离LCC非常近。我当时住的就是High Land,步行到LCC只要六分钟。伦敦的交通费非常贵,所以住得近就说明你能省下很多的交通费用,当然也可以省下很多的时间。

02 相关专业介绍

1.交互设计传达(Interaction Design Communication)

•专业理念

我所在的专业全名是Interaction Design Communication(IDC),中文名叫交互设计传达,这个是官方的译名,它跟我们国内聊的交互设计不一样。

官网上关于IDC专业的描述是“注重批判性,投机性和实验性的实践”,如果大家不是这个专业就很难理解它说得是什么意思,也很难知道什么是“批判性、投机性和实验性"。我刚开始也非常不理解,直到过了一整年之后,我才对这个理念有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中,我们可能会把一些东西当成固有的普遍常识,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它可能有些论点部分是错误的,但是大家都把它当成真理。所以说“批判性”就是要你自己去考证某一个观点和事实的真实性,这也是应试思维需要考虑的一点。还有“投机性和实验性”,讲的就是你需要有创新,需要有Creative的想法,去做一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有时候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也不一定不可能会实现,所以你需要去推测未来,去投机。

IDC是“设计原型和物理计算方面的实践技能”。物理计算能力是指你需要去做一些物理上的交互,把真实世界中的传感和物理输出去影响物理世界,所以它跟平面上的这个UI联系是比较小的。

在我的理解中,UI其实是属于平面设计的,它所有的活动其实都是在平面上完成的。比如我们做一个APP的界面,我们只要用Sketch在电脑上画就可以了。但IDC不是这样,IDC需要动手连电路,而电路没有办法在屏幕上完成。

所以我想强调的一点是,LCC的交互设计不是我们国内所理解的交互,不是UI和US,而是一种更广义上的人与环境互动,甚至去影响社会,带有一些社会性意义的东西。它需要你对编程有一些兴趣,同时对社会性的议题有一些关注,还需要认识到一种探索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冲动和影响这类关系。

师资力量

图片上的这四位是我们专业的导师,这四位导师我都有过深入的接触。第一位Dr. Wesley Goatley是Course Leader,有点像系主任,他是一位非常亲切可爱的老师;Eva是前任系主任,她是一位资历比较深的老师,但是现在已经不在我们的专业当Leader,Eva现在有更高的级别,但她还是经常来我们的专业授课。

Georgina Voss的背景是剑桥和牛津大学的本科,她自己有一个很棒的Studio,就是关注可持续发展的Super System Studio。还有Dr. Helga Schmid,她现在在皇家艺术学院。这些老师都身兼数职,自身的设计事业也非常强。我个人更喜欢Wesley和Helga两人的设计风格,你可以在网上直接搜索这两位老师的名字,就可以浏览他们的个人主页和许多作品。

| Dr. Wesley Goatley

担任Course Leader的Dr. Wesley Goatley是对这个专业影响最大的人,因为他能决定许多课程的设置和专业的走向。Wesley是一个非常调皮亲切的人,尽管他不年轻了,但是他的性格还是像一个小孩,他非常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很尊重学生自身的想法。

尽管他有自己的研究领域,他还会给你自己的思考方向,帮你变成一个非常有独立精神的设计师。他的履历也很厉害,在很多知名的设计周和展览馆都展出过作品,也是City Berlin和European Data Forum in Endhoven的常驻讲师。

他的作品主要是关于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说一些大公司大数据的背后会侵犯一些用户的隐私之类的,比如Amazon Echo会监听用户的声音。他相信科技是把双刃剑,想要把科技的负面影响呈现出来。

这个是他最近做的作品,跟刚讲的Amazon Echo有关的。Amazon Echo是和军事连接在一起的,他改造了这个Amazon Echo。他认为这个Amazon Echo可以用于军事,时时监听用户的信息,通过耳机反馈给你。

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呢?因为Amazon确实是和美国军方有合作,他的技术的确会被应用到军事领域。Wesley其实是在填补大家认知上的空白,不要把一些互联网公司想得很纯洁,互联网背后是与政治上的背景息息相关的。他还有一些很有趣的作品,大家可以搜索他的名字,到官网上去看。

•Course Leader 更迭史

更迭史我们专业的老师经过了两次更迭。前面的两任Course Leader,一位叫Tobias Revell,另一位叫Nicolas Marechal。Tobias 和Wesley是非常要好的老师,他们两个的关系亲如兄弟。Nicolas非常注重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他自己的研究的领域也非常有意思。这两位老师已经不在IDC任教了,但还是很关心本专业的学习,比如Tobias通常就会以嘉宾的形式来我们专业上课。

Tobias的专业是Critical Design(思辨设计),是目前国外学术圈比较火的一个领域,他在这个领域中也比较知名,跟这个领域中的众多大佬都是很熟的。如果你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你可以去联系Tobias,他会带给你许多你想象不到的东西。在刚过去的伦敦设计节上,Tobias和Wesley刚刚展出了他们合作的一个与可持续性和大数据有关的设计作品。

•专业相关工作室及资源

IDC还有一个叫SUPER SYSTEM STUDIO的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是Tobias和Georgina设立的,比较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生物设计方面的内容。这是IDC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的一个Workshop,它会定时定点地举办一些活动。当时我参加的活动,是需要我们利用电路的设计黑入植物让它帮助我们传输信息,因为植物的一些生命活动通过正负极是可以产出变量的。

学校给我们专业配备了许多丰富的资源,比如3D Workshop,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一些大型的器材,比如锯子可以锯木头,也能3D打样木头,如果你设计好一个形状,它可以通过一个钻子一圈一圈地刻出来,形成一个比较立体的形状。

当然还有一些技术性的Workshop,比如教我们Arduino.js的Workshop,就是纯技术性的课程,基本上每周都有一节。

2.用户体验设计(User Experience Design)

另外一个专业叫User Experi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这个专业跟我学的专业关系非常紧密,因为它就在我们专业的对面,我们会经常互动,两个班的学生也是一起学习的。

在上一次毕业展的时候,我们班的学长和其他专业的人也有合作,所以你有机会去跟UED的人合作,让他们输出比较好的前期调研,我们来负责技术性的实践。他们平时做东西会比较注重过程和想法,你可以从这些图中看到他们产出的一些特点,就是以草模和表达想法为主。他们比较注重调研的过程和调研的方法,但是因为我没有在这个专业深入地理解浸泡过,所以不太了解这个专业。

根据官网上对UEX的介绍,我认为他们的专业会更加实际一些,如果你是非常想从事UEX和UI的话,你可以选择这个专业。不过这个专业它开设的时间不长,我去的那年也是它刚开课的第一年,现在已经有两年的基础了。不过听我身边同学介绍,他们都觉得自己的专业非常友好,老师也非常不错,学到的东西非常有意思。我之前在UEX毕业的一些同学,目前已经在上海的一些Agency设计咨询公司工作了。

3.服务设计(Service Design)

还有一个跟交互非常有关的专业叫做Service Design。服务设计与UED、IDC相比,它考虑的问题会更广泛,因为UED有时候会研究自助物流,相当于国外的新零售,它可以定时地把你点的东西送到你家,会考虑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和科学。而服务设计会考虑一些更广更具社会性的问题,比如说老龄化的问题,会以系统性的设计为侧重点,更加注重运用设计方法去讨论去产出一些重要的insights,它的实际产出是比较模糊和弱化的。

你会看到UED产出的东西是一些有趣的手模,你可以直接了当地看到它的想法,但服务设计不注重这方面。他们最后的毕业设计就是一本书,相当于把你所有研究的过程都放到这本书里,你要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调研的,得出的结论有哪些,更侧重结论性的东西。如果你的个性上就喜欢钻研,喜欢文字性的叙述和一些深入性的社会动静,那么你就适合这个专业。

03 IDC课程特色

1.课程特色

接下来我来讲一下LCC IDC的特色,我的主观感受是IDC是一个非常酷、超前、具有批判性和社会性的专业。

•合作伙伴

我们的合作伙伴曾经有因特尔、IBM设计、V&A和设计博物馆。我当时是和设计博物馆合作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作品会在这些博物馆展出,这些博物馆包括London Design Museum,学长学姐是跟V&A合作的,也就是说他们的作品是在V&A展出。V&A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博物馆,他们有一个Friday Night,也是一个Open Day Festival,很多人会在当晚聚集在一起。

这个展不仅有LCC的作品,还有其他学院的作品,他们会把作品放在一起,举办一个类似于Party一样的活动,非常热闹。之前还有跟因特尔、IBM的合作,但是我那一年没有参与,因为那一年是新的一年,开始跟设计博物馆合作。

•客座讲座

LCC的客座讲座非常多,基本上每周都会有一个工作室来做讲座,去不去都随意。时不时还会有其他专业的讲座,只要它没有限制大家都可以去听。基本上这些讲座是没有限制的,曾经有一次我进了一场讲座,现场就只有我一个学生,其他人都是社会人士和专业人士,他们在聊一些新的课程设置和专业,但他们也完全不Care你的身份,所以LCC这一点就非常的好,非常地包容。

•国际实地考察

此外,我们专业还有一些国际实地考察的项目,其实就是国际性的展览,有点像Field Trip和Field Study,就是去一个你完全不知道的地方了解那边的社会风俗人情。我们当时有多个选项,包括奥地利的Ars Electronica,西班牙的Sonar+D和德国的ThingsCon。你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的,会有两个导师,分成两组带队。

当时有一部分人选择了Ars Electronica,就是奥地利的电子艺术节展,他们要拿自己的作品去参展,我当时选的是撒哈拉沙漠的Field Trip,我想去撒哈拉看一看全球变暖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因为我从来没有去过撒哈拉沙漠,觉得没有这次机会的话,我以后可能也不会去,所以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体验。

2.课程设置

秋季入学 第一学期

秋季入学是在十月份,学生会进入到第一学期。第一学期的压力会相对小很多,因为处在一个大家都相互熟悉的阶段,老师会给你介绍一些相对基础的内容,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一门课程叫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 of Interaction Design,通常是关于设计的基础理论,平常每周都会有一个小作业,比如说设计调研方法、阐述designer line和每周会读一些论文之类的。

第二个课程叫Research Practice and Design Methodologies,会开始制作小项目,了解一个项目的流程是怎样的,以及Wesley个人的研究风格和IDC的风格是怎样的。这两门课压力都比较小,老师不会对你做过多苛刻的要求。

除此之外,在第一学期会有很多Workshop,就是我之前提过的技术性的学习。因为有了这些技术手段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你想表达的东西。我当时玩的一个叫MadMapper,它可以直接与你的投影仪连接,投影在多面体上,因为我们目前所用的投影仪,如果直接投影的话只能投影在墙上,但是如果使用MadMapper,这种复杂的表面就可以调整它的角度和透视,你还可以通过一些传感器去设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互动,那这个时候投影就会发生变化。像无界美术馆Teamlab,它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实现的。

▲ 项目案例 From:Venturi Ye

还有音画互动相关的技能Max,这个项目是说当外界环境的分贝超过多少时,这个视频上的图像就是会做出痛苦的反应,会告诉处在这个环境的人目前的噪音是过大的。结合刚刚的投影技术,你就可以得到一个公共的交互产品。

▲ 项目案例 From:Venturi Ye

这两个课都是附加的Workshop。上面这个作品是我在课上做的:比特币矿机,它想表达的理念就是挖矿对环境的破坏非常大,挖矿挖到最后会对环境有越来越多的影响,排出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这个是在Wesley课上的内容,他本身就很注重科技的影响,所以我也是受来他的启发去研究这个方向,最后产出的东西我觉得还挺有意思。

春季 第二学期

春季是第二学期,这个时候会开始进入两节比较大、比较重要的课。第一个是Experimental Methods和Expanded Practice,这两个课是并在一起上的,Experimental Methods讲的是前期的调研,Expanded Practice讲的是后期的设计输出,这两个其实是一条线进行的。

Collaborative Unit是跟企业或者设计博物馆的合作,我们那年就是跟设计博物馆合作,老师会直接给你一个设定好的展览的主题,我们全班被分成几个小组,组成Studio产出。因为是合作性的,所以学校希望同学之间也有紧密的合作,大概是四个人或者五个人组成一个Studio产出,确定Studio的名称和理念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小组设计。我们的课题叫“二十一世纪设计的迷思”,是思考过去和现在的居住情况对未来居住环境进行一些发散的思考,最后做出一些作品在博物馆展出。

▲ 展览现场

Design Museum跟V&A不太一样,V&A比较注重纯艺术的作品,Design Museum比较偏设计一些。我们当时的区域在画面中间的右边,这两个穿白衣服的其中一个就是我。我们当时的作品主要是讲未来世界的乌托邦,你可以看到楼下有很多为同学设置的区域。

那个晚上非常热闹,有非常多的权威人士过来做讲座,现场也有非常多的观众,所以我们也和这些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询问他们对我们作品的一些看法。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体验,因为这是第一次我的作品能够在这么高规格的设计博物馆展出,当时觉得非常惊喜也非常紧张。

上图是我们当时作品的一部分,主要是设计了对未来人们穿着的设想。我们当时的项目是“未来的乌托邦”,我们认为未来人们会食用快速食品,也就是这个盒子里的药丸,吃了之后它会给你不同的味觉体验。

而且所有的工作都是远程的,是在虚拟现实中进行的,大家已经不需要视觉了,这其实也是在嘲讽科技蒙蔽了你的双眼,挟制了你空间上的自由,你只能被禁锢在一个小房间里,这是未来一个普通人可能会面临的情况。

那天晚上我们不仅要在外面展出,也要在演讲室里面给这些到场的观众讲述我们项目的基本情况,讲完后大家都会围簇在老师周围,听她给出的反馈。当时她觉得我们的表现非常好,这三位老师我刚也提到过,就是Georgina、Wesley和Helga,Georgina和Helga是当时我们项目的主要负责老师。

▲ 展览现场

这张是从另一个体现我们作品现场的角度,你可以看到两个人坐在桌子后,背景是大屏幕呈现我们项目的有关视频,桌上摆放了我们设立的一些物件。


▲ 撒哈拉旅行

这就是我提到的撒哈拉旅行,当时选择完之后,旅行的时间就定在了四月份。在合作项目结束后的假期,我们就紧锣密鼓地出发了。我们去的是摩洛哥一个临近撒哈拉西边的一个区域。当时的环境是图片这样的,让我非常地震撼,因为我从来没有亲身处在这样一个荒芜的场景中。

我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生的,平时见到的是海水和高楼大厦,第一次处在这么荒芜的地方。我听很多当地人讲了非常多气候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所以我觉得如果气候变化不得到遏制,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慢慢演变成这样的荒漠,它会越来越缺水,是一个不可逆的循环。当时我们的导游是一位台湾人士,她是远嫁过去的,她原来在法国得到了博士学位,自愿在撒哈拉给游客做科普,讲解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危害。

这张是我们当时的合照,坐在我旁边的Nicholas是上一任Course Leader,也是他带领了我们这一次旅行。我们当时品尝了摩洛哥当地的食物。因为摩洛哥的生产状况是超乎人想象的,那的水果只有番茄、橄榄和土豆,非常有限,所有的菜也都是这几种蔬果做的,肉制品只有牛肉和鸡肉。

我当时非常意外,因为摩洛哥不算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但它的情况跟我们日常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差异,这就说明了不同的气候对不同地区人、生活的影响。那次旅游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即便我们坐在装修那么好的环境中,吃到的食物还是只有那几样。从那一次旅行之后,我觉得我们要认真保护环境,一定要把环境的重要性告诉给更多的人。

•夏季 第三学期

第三学期的课不是很多,主要是跟着上学期的Experimental Methods和Expanded Practice,但是这个是比较紧张的,因为很多人的项目是要参加Ars Electronica的,就是我之前提到的奥地利电子艺术节。我们撒哈拉的时间是安排在四月份,电子展览节的时间是安排在九月份,刚好那个时候也是伦敦设计节展出的时候。当时我们是分成了两组,一组人跟着Wesley,另外一组人是跟着Nicholas做项目。

Wesley做的项目非常适合Ars Electronica的展览项目,他也是奔着那个去的。Nicholas做的项目就是调研跟可持续有关的neotribes,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会选择带领我们去摩洛哥和撒哈拉,因为这和他自己的主题有非常大的联系。那一次伦敦设计节的主题就是可持续发展,所以不管你跟哪个老师,每个人的项目都有机会在高端的展览展出。

▲ Ars Electronica 展馆

Ars Electronica的展馆非常好看,它的面积是当时最大的电子艺术展览。他们每一次的展览都会出一本书,就是《Ars Electronica 2017》或者《Ars Electronica 2027》。我们当时有很多同学的作品被收录在19年的那本书里,在那本书中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艺术和设计交融的作品,有点赛博朋克和超现实主义的感觉,有的也很可爱,对之后自己的毕设产生了很多的灵感。

▲ Ars Electronica 的展区

这是我们那一部分同学在Ars Electronica的展区,有很多观众观看,但是因为是学生作品,他们没有办法给每个作品都设置比较大的区域,而且因为考虑到便于运输这样一个环境,我们本身的作品也都是非常小件的。

▲ From:Venturi Ye

回到我的作品,我当时调研了伦敦当地一个狼人杀的群组,我是跟着Nicholas的项目,它的方向就是Neotribes。Neotribes有点像是新时代下的社区,它的中文名叫新部落,但是这个新部落不是靠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靠共同的价值观联系的,有点像兴趣爱好团体,所以我为他们做了一个面具,帮助他们撒谎,更好地赢得游戏。

•秋季 第四学期

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展整个过程非常漫长,也非常折磨人,多数时间都是需要独立思考的。每个人做的课题完全不一样,但我觉得这个过程对个人成长的帮助非常大的,也是我反思自己兴趣爱好、职业规划这样一个真正在思考自己人生意义的过程。

▲ 项目案例 From:Venturi Ye

每一次毕业展都会设置一系列的主题,上面的作品是我学长做的,有点像我之前做的那个项目Bitcoin Miner。它是通过黑入植物,让植物提供电量给挖矿机。它质疑了金融霸权对艺术生态的影响,还对未来的机器之间是不是会相互交流做了一个思考。两个物体会向中间吹风,使螺旋堡有一个恒定速度,它设想了一个未来机器之间沟通的方式。

这是我们今年的主题,大家的想法都是各异的,有的人做机械脊柱、有的人做智能水壶、有的人用废料做黑片唱机等,都非常有意思。展览当天来的人非常多,上图是在布展的场景。

04 IDC申请要求

•项目介绍

MA Interaction Design Communication

交互设计沟通

MA Interaction Design Communication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experimental practice in an area of design that increasingly explores the intersection of digital and networked technologies with the world. This course immerses you in critical, speculative, and experimental practice to engage and provoke audiences with contemporary issues around topics such as new technologies, ecological concerns, politics - and how these all impact social world.


Deadline

申请材料

1. CV

2. Personal statement

3. Portfolio作品集

4. Study proposal/project proposal

5. Interview

6. IELTS 6.5 (每部分不低于5.5)



更多在读体验以及其他海外留学的资讯可以关注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分享或者添加小助手,还可获取讲座直播哦~

|福利大放送 | WELFARE

对于设计初学者,完成从0开始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学习过程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样。有了大量的积累,才能在脑海里建立素材库,这些素材库能帮助同学们完成最初的设计想法积累,基于这样的基础再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最终才能做出高质量的作品集。全球院校最新作品集免费拿!添加小助手即可获取:

UXD交互工业产品设计学院是尤克斯国际旗下的一家专注于交互、服务、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顶级设计学院。除了一对一设计课、基础技能课程、小组课题、设计评图、联合教学外,我们提供不定主题的公开课和内部小组课,教学计划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基础软件技能教学、设计理论系统讲座、申请必备知识解析等。

本文版权归UXD尤克斯所有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真体验-我在LCC伦艺读交互设计,伦敦艺术大学交互设计精准解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