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学姐的“学术—摆烂”无限循环式读研体验



前言:大家好,我是厦门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二,应宪老师邀请,在这里分享读研体验。我的研究方向是日本近现代文学,目前在筑波大学交换留学。说到在厦门大学读研这件事,首先还得从考研说起。因为疫情耽误了日本留学申请,于是gap一年转战考研,一战上岸。一志愿报的是西南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但是初试排名比较悬(名额4,排名4,大写一个“悬”字),就选择了调剂+复试两手准备。成功通过厦门大学复试拿到了拟录取,西南大学那边的复试就选择了放弃,也给招生老师以及之前联系的导师发了“说明+道歉”邮件。虽然各方面因素考虑报了西南大学作为一志愿,但西南大学没有文学方向一直是备考期间的小心结,而现在的导师和我研究的是同一个方向甚至同一个作家,厦门大学的调剂名额真的就是缘分,可以说是给考研生活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开启了期待值Max的读研生活。下面就分三个点来分享我的读研体验。

厦门大学选导师是在开学前后,以填志愿表的形式进行(虽然大家事先应该都联系好了)。
一位老师大概会带1~3名硕士,学硕、专硕都会带。主要方向有:文学、历史、思想史、语言学。文学下面分了近现代文学和古典文学,古典文学里还有汉诗、汉学之类。
老师们都非常厉害也非常好!
我和我导研究的是同一个作家,所以在研究交流上少了许多障碍,每一次论文交流从研究方法、写作思路、学术用语等各方面都能学到很多东西,也非常开心。除了论文写作上的帮助,导师对我读博的选择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鼓励。在国内和在日本读博的区别是什么,两边着重培养的是什么,根据今后的职业规划应该如何选择读博的学校等等,老师都会给出相应的建议。真的很感谢我的导师。

厦门大学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是三年制(专硕也是三年),所有课程都可以在研一修完,研二的时间就可以用来交换留学查资料或者实习等等。
课程有近现代文学、古典文学、日本汉学、翻译研究、语言学等,主要以ゼミ(seminar)的形式进行。每节课内容虽然不一样,但差不多都要做课程发表。一个学期7~8节课,大概就是8~9次pre,因为学硕大概就4~5个人,有些课一个学期指不定来个2~4轮,主打的就是一个“学术”。
因为今年有老师退休,也有新任老师入职等等,具体开设课程应该会有所调整,每一届的课程安排也会不太一样,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但是,学硕要做很多pre,是一定的。
一般是前半节课发表后半节课讨论,所以老师们的要求一般会是发表多少分钟以上,有30分钟,45分钟,甚至有过90分钟。所以发表要准备的资料(或者是论文)一般都在6000字以上,最多的时候写过3万字。发表具体是用中文还是日语,每位老师要求不太一样,也有可以自己选择的。我个人是能用日语都用日语,毕竟不管是开题答辩还是毕业答辩,目前都是全日语要求,还是要抓住每一个能练习的机会。
因为我本人本科四年是躺着度过的,所以写了本科毕业论文也不知道做研究是怎么一回事,这些课上的训练让我对“做研究”这件事有了认知。期间,研究了中岛敦的《文字祸》,《扶桑集》的汉诗,《源氏物语》、《罗生门》的日英翻译,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山本政喜译本),马礼逊的圣经翻译和华英·英华字典编撰,打油诗和川柳等等。很难不说,真的很有意思!
虽然写论文、准备发表会有熬夜、通宵之类的痛苦时刻,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有老师给你指定题目、告诉你做什么内容,真的再轻松不过了。毕业论文就得全靠自己,导师也只能给你提供一些建议,帮你把一把论文质量的关,研究这条路到底还得自己走。

厦门大学有校级交换和院级交换项目,校级一般是一学期,院级一般是一年,两个项目可以申请的学校不一样。我申请的筑波大学是校级项目。
选择筑波大学还是因为这里的文学很强,图书馆藏书量也大,而且离东京也不算太远,收集资料、做研究比较方便。筑波大学的导师和上课的老师们也非常强也非常好,在我的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上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指导老师是日本近代文学方向,课程是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法国文学等等的老师共同授课的ゼミ,可以说是接受着多元的日本文学研究前沿指导(虽然跟不跟得上是另外一回事)。

转眼就只剩一年的研究生生活了,都说研究生只有上岸的时候和毕业的时候是快乐的。说实话,很难不认同。但回想起至今这两年的生活,我想,能走上读研这条路是幸运的,沿途风景也是美好的。
END感谢学姐来稿,分享研究生生活见闻,祝学姐事事顺心~

也欢迎其他在读研究生的同学给日语专业考研投稿,分享属于自己独特的研途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