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人之下》604(646)话?
多年以后,面对贝希摩斯大兵射出的RPG火箭弹,“野兽”贝斯迪亚将会回想起,纳森王带他去见识纳森神树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只是有点感慨,他居然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纳森篇》

写在开头
《纳森篇》即将进入终曲,这一点几乎毋庸置疑。面对现代科技武器的獠牙,不论是“神明”还是“神功”,灰飞烟灭也只是时间问题,纳森岛甚至连最后的余晖都不会有,弥漫的硝烟与灰色即将覆盖全岛,剥夺走属于神树最后的阳光。

但是,就在这场注定一边倒的战争中,墨客看到了似曾相似的影子,一个幽灵,一个名为“牺牲一切保树卫岛”的幽灵在纳森岛上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赶尽杀绝式的围剿,贝希摩斯使出了一切手段,火箭弹和穿甲弹、直升机和大头兵、人造的异人和被收买的能力者,都联合了起来,要把一切胆敢反抗他们的力量碾压成灰,没有一丝仁慈也不会有一丝妥协 ,哪怕这些人曾经是他们觊觎过的“资产”。

面对末日般的毁灭,纳森神民们的各种人性反应和战火中肆虐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纳森篇最后旋律。
战火中的纳森人
纳森人最应该害怕的事情就是战争,面对战争,个人的力量即使再强大也是渺小的,在高效战争机器的铁蹄下,生命沦为了蝼蚁,被子弹和炸药随意收割,当纳森神民们看着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孩子被无情的收走生命,那副痛楚的心情,不是活在温室里的我们能够感同身受的;
同样,面对战争,个人的力量即使再渺小也要凝聚起来,在无差别屠杀的枪口之下,哪怕是当年“神功护体”的义和拳团,也能让拥有现代机枪的欧洲列强认识到,想要统治这一片土地的代价,他们付不起。

贝希摩斯所代表的西方人最想遇到的原住民是美洲印第安人那样的,内部四分五裂,有很多部落还欢迎殖民者的到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殖民者吃饱喝足,休息好了,再对印第安人屠杀和驱逐。殖民者对印第安人部落还拉一派打一派,和印第安人一起打印第安人。这让白人的优越感直接爆棚,不把印第安人赶尽杀绝都停不下来。遇到非洲和印度这样的也行。反正就是一部分原住民跟着列强一起进攻原住民,帮列强殖民本国人。

底色:牺牲一切也要守护神树
但是,纳森岛民和这些曾经被征服奴役的民族完全不同。诚然,纳森岛上也有分裂,也有投降贝希摩斯的集市势力和各自为战的乐园势力,但是作为信仰“神树”的族群,“甘愿为神树牺牲一切”却成为了这个来自不同肤色、民族、文化的混合族群,共同的底色。

这种“群体意志”强烈得近乎于盲从,这一点上在本土原生的纳森人身上格外明显,甚至到了一种类似于思想钢印的地步。在这种强烈的集体认同之下,不论是强悍的纳森卫还是弱小的纳森孩童,都怀揣着一种生于斯、长于斯、为之战、葬于斯的本能认知,这种集体情绪之下,逃亡者寥寥,投敌者绝迹。

这份底色说到底还是来源于纳森神树的意志,神树本身蕴含千年来先王们的意志,而这份意志不仅仅会驱使“王”不惜一切代价把神之国度以及神树流传下去,祂(神树)也会让每一个皈依神树的“神民”,找到真正心安的归宿。这种“心安”对于每一个迷失在寻找人生道路上的人来说,都是无比强烈的诱惑,而那些土生土长不接触外界的“纳森土著”,这种意志也是他们不可动摇的常识,这一点上,就如同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先祖崇拜,哪怕战乱逃亡,也要回去寻根。

血色:纳森版“义和拳”
墨客上一次看到徒手接枪炮的“神功护体”还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义和团。通过鸦片战争,列强终于轰开清朝的国门,高傲的清朝官员终于匍匐在了列强商人脚下。就在列强以为下一步就能在中国为所欲为,彻底瓜分中国,重演在美洲的一幕时,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义和团出现了。

在列强眼里,义和团简直称得上是愚昧无知,盲目排外,跟列强心目中的完美原住民形象——印第安人相差太大。这些野蛮的原住民不但不跪下求饶,居然还敢反抗,不但反抗,甚至还主动进攻,不但主动进攻,一个个的都丝毫不妥协,视死如归。这都跟列强过去对原住民的认知完全不一样。气的列强大骂,你们清朝人盲目自大,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对前来传播科学、文明的外国人一点也不友好 ,脱离国际体系,跟美洲、非洲、印度的原住民格格不入,你们应该学会臣服!

很多人认为义和团“神功护体”、“刀枪不入”,是愚昧落后无知的代名词,就如同如今很多人在看纳森岛民用着各种基于人体开发出来的异能,试图去对抗钢铁和炸药的收割一样,充满了螳臂当车的悲壮和无知。哪怕时至今日,嘲讽他人愚昧往往也用的是“义和团”这个词汇。

但这些人没有看到纳森岛民的另一个方面,义和团虽然对西方历史丝毫不了解,对西方人在亚非拉的种族灭绝历史茫然不知,同样,这些纳森岛民也对贝希摩斯如何拿异人做实验并不知道,但义和团和纳森神民从自身经历就得出了结论,这群外来人比清廷还坏,他们来纳森岛绝不是为了做好事,对他们不能有丝毫妥协,必须不计伤亡的赶走他们。

历史证明了,虽然义和团运动最终归于失败,但这么一场遍及全国的排“洋”浪潮,让列强认识到直接统治这群中国人的成本极高,消灭这群人成本也极高,还是放弃直接统治,支持清朝,维持间接统治吧。而在纳森岛上,治安战级别的战斗无法降服纳森人,灭族级别的战斗虽然效果显著,但是上至纳森王与卫,下到普通神民,却并没有人举白旗。在战火中,他们也有恐惧,他们甚至还有人逃跑,但是出卖同胞者并没有出现,哪怕牺牲同胞也要突入敌阵杀敌,哪怕怀抱雷霆也要与敌同归于尽,有着这样的一群岛民,贝希摩斯能够收获到的也只能是一地的尸体。
而这,是贝希摩斯想要的结果吗?!

费尔南多·门德斯:战争中的小人物
米二对于人性的深度刻画始终让墨客感到吃惊,他对门德斯这个战争中的小人物刻画出了完全不同于他人的深度。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但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勇士,为了更贴近普通人的视角,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米二特意从门德斯这个“逃兵”的视角切入。他有着与普通人同样的心理:害怕胆怯、贪生怕死、懦弱虚伪、张皇逃避。他就是战争中的一个小人物,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他的身上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太多太多的人性弱点。

面对牺牲的战友,他逃跑了,与之相对,不顾生死冲入敌阵的反而是那个平时略显呆头呆脑的“药剂师”比夏。

面对选择留下抗争的贝斯迪亚,这个他曾经无比畏惧、鄙夷,甚至认为自己比他更胜任卫的男人,门德斯不但奔溃大喊,甚至在贝斯迪亚出手抗击敌人时,龟缩在死湖的羽翼下瑟瑟发抖,心里拼命给自己的不抵抗行为找着借口。

战争是一场对人性的考验,战争中小人物的抉择又是那么的耐人寻味,面对人性最本能的求生欲望,门德斯内心纠结不忍,黯然落泪。像门德斯这样的小人物很真实,逃兵在战争中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人数也不会太少,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好战的,怕死也是很正常的。作为一名纳森岛的战士,他并没有什么大局观,也不知道自己在战争中将何去何从,他是该服从命令还是遵从本心,毕竟战争输掉的会是人命。米二并没有去刻意的美化或者丑化,只是让我们感同身受,扪心自问现在的我们,如果身处当下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也许,就像纳森王说的那样吧,守护神树,守护家园,这一点,放在任何时候都是真正无需怀疑的。
丈夫许国,国之幸事。
在纳森战争当中,像安东尼、古娜这样的牺牲远远算不上什么,也许纳森王国终将毁灭,历史也不会去记录下他们的名字、模样、人数,也许斗转星移之后,这些默默无名的战士最终会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但在纳森战场终结时,在无数纳森人阵亡的这个小岛之上,会留下这个种族最后的呐喊:我们的文明拥有活下去的权利!




写完最后这段情绪都用脱力了,码字不易,跪求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