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文解读类风湿药物副作用,6个方法有效缓解

2023-03-14 08:00 作者:唐铭医生  | 我要投稿

大家都知道,类风湿是一种病程不短的疾病,临床上常见到患有类风湿十多年的患者,病情一发作,可能需要服用好几种药物来控制病情,有些患者自身身体素质较差,在病情稳定后也需要服用药物调理身体。


“医生,吃这么多药,药物副作用会不会很大?”

“医生,我最近感觉有些恶心,这些药是不是有副作用呀?”

“医生,我怎样可以让这些药物副作用小一些?”

那么,类风湿常用药物的副作用到底有哪些?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降低副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常用治疗药物的副作用

类风湿常用药物包括西药中医中药,这几种药物产生的副作用有所不同。

其中西药又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慢性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

西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在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阶段,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非处方止痛药,例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 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消肿作用。常见的包括布洛芬和萘普生。虽然偶尔服用是安全的,但是长期服用可能会有副作用。

美国风湿病学会指出,服药的时间越长,出现副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主要包括:

  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

  肾脏不良,严重者发生肾坏死致肾功能不全。

  过敏反应(皮疹、哮喘),以及耳鸣、听力下降,无菌性脑膜炎等问题.

慢性抗风湿药


抗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缓解用药(DMARDs)包括甲氨蝶呤(Trexall)、来氟米特(Arava)、氯奎宁(Plaquenil)和柳氮磺胺吡啶(Azulfidine)等。它们能阻止参与炎症进程的某些化学物质。这样一来,它们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能帮助延缓疾病的进展。这些药物通常在诊断时开处方,可能需要服用很长时间。

抗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缓解用药(DMARDs)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它们的副作用取决于服用的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一样,所有类型的DMARDs都可能引起肠胃不适。

潜在的严重罕见的副作用有所不同,可能包括:

   肝损伤;

   轻度脱发;

   口腔溃疡;

   肌肉酸痛;

   皮疹。

糖皮质激素


研究表明,长时间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大剂量长期使用时可导致患者出现病理性肥胖、皮肤紫纹、痤疮、多毛、高血压、糖尿病等。

即使是服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也可以造成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导致出现呕血症状。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抑制了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它的副作用以感染及肿瘤多见,其中感染以感冒、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及肾盂肾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多见。


小分子靶向药物


小分子靶向药物安全性相对较强,临床上患者可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转氨酶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等,但发生率并不高。



中医中药


中医将类风湿归属于“痹症”范畴,认为这个疾由“风”、“寒”、“湿”三邪夹杂为病,根据气候及患者个人病情可出现转变,临床常见的证型有肝肾亏虚、湿热痹阻、痰瘀痹阻、寒湿痹阻,因此,临床常用滋补肝肾、清热祛湿、化痰散瘀或散寒祛湿的中成药及中药处方进行治疗。


中医中药由医生辨证之后再对症用药,处方搭配灵活,副作用相对于西药而言较小,有时通过中西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中药的搭配可降低患者服用西药的副作用,起到增效减毒的效果。


如果患者自行服药,药物与患者的病情并不相符,患者可能产生不适症状,具体因服用中药的药性而定。


如果误服用滋补肝肾的药物,患者可能因为滋补太过导致上火,出现口腔溃疡、目赤肿痛、烦躁口渴等症状;如果误服用清热祛湿的药物,药物本身性质寒凉,患者可能出现畏寒怕冷、四肢冰凉,女性可能出现痛经等症状;如果误服化痰散瘀的中药,由于祛瘀药物常性偏于寒凉,患者也可能出现畏寒怕冷等症状;如果误服用散寒祛湿的中药,药性偏于温热,患者可能出现烦热汗出、急躁易怒、口腔溃疡、流鼻血等症状。

如何降低药物副作用

了解了不同药物的副作用,有些患者可能要开始焦虑了。我们怎么做能够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呢?


要做到以下六点:


01就诊时如实告知患者病情


有些患者就诊时心态比较紧张,可能遗漏了自己的既往病史或者个人情况,陪同看诊的家属需要注意提醒,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肝病病史,在就诊的时候应当及时告知医生。


02严格遵医嘱用药


药物副作用根据具体药物的不同、用法用量不同而具有差异,医生在确定患者的诊疗方案时,通常会考虑患者个人病情及药物副作用,如70岁以上、肾功能低下或体重少于40kg的患者在使用甲氨蝶呤治疗时通常预防性使用叶酸,服用糖皮质激素时如有必要需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等。

因此,患者用药应严格遵医嘱,不可因为症状出现好转、怀疑药物副作用而自行调整药物使用,也不可以因为病情复发就自行服用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

如果出现了新的病情,或用药副作用较大,需至风湿免疫科专科门诊进行反馈,由医生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03用药期间限制饮酒


部分药物在服用的时候可增加发肝损伤发生的可能性,如类风湿活动期首选药物甲氨蝶呤,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酗酒,可导致自身处于叶酸缺乏状态,诱发肝损伤。因此,用药期间患者应限制饮酒。


04严格监测身体状况,定期进行复查


类风湿患者服用药物期间及停药1月内应当注意观察自身的身体情况,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咨询风湿免疫科专科医生,同时患者应当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肾功等指标,排查药物是否对身体造成损伤,必要时调整用药。


05保持健康饮水量


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3000ml。大部分药物的需要通过肾脏代谢,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可以避免药物成分长时间停留在泌尿系统,加重肾负担,造成肾功能受损。


06保持运动锻炼


坚持运动锻炼是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一大法宝,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类风湿的病情,除此之外,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也有助于避免药物有毒成分滞留体内。



写在最后


今天的科普讲的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为了让患者和医生密切关注并全面了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安全问题,从而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过,患者不必因此产生恐惧用药的心理,因为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是以治疗疾病为主要目的。


同时,医生在制定用药方案时,也会充分平衡药物疗效和副作用之间的关系。

只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密切监测病情,就能很好地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大家不用太过担心。另外,做好上述6点,出现不适记得及时到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哦。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所用部分文字、数据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一文解读类风湿药物副作用,6个方法有效缓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