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以及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概念:
广义: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知识技能、影响人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教育的由来: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的著作:《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最早分别解释“教”、“育”的著作:《说文解字》许慎
教育的基本三要素: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表现形式:①人类所持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动物界没有教育。②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③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果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是无意识的、无目的的,就不能称为教育。
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
永恒性:教育与人同时存在,人存在,教育就存在。
历史性:每个时期的教育特点不同:例:新中国成立时的教育不同于现在的教育。
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同时也受到生产力、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文化等发展有能动作用。
教育的基本功能
具有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发展
具有个体功能:促进个体发展
正向功能:助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
负向功能: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
显性功能:表现出来的功能
具有隐形功能:没有表现出来的功能
教育的起源【选择题】
神话起源论: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观点:人由上天创造)
生物起源论:人类教育源于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学说)人物:利托尔诺(法)、桑代克(美)、沛西•能(英)【本能生利息】
心理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人物:孟禄(美)【心理仿孟禄】
劳动起源论:教育源于劳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苏联)【米凯爱劳动】
交往起源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不是生产活动。人物:叶澜(中国)
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选择题:古代社会分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根本条件:语言的形成是另一个必要条件。特征:无阶级性、公平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奴隶社会:①古中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②古希腊:斯巴达:培养体格强壮的军人和武士。 雅典: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封建社会:①中国——四书五经。②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选择题】
奴隶社会——产生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等级性和宗教性。
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全民多现身)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选择题】
中国教育学萌芽
孔子《论语》孔子是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有教无类,“庶、富、教”:教育公平
因材施教
孔子教育内容观点:教育脱离社会生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师表
乐正克(战国末期)《学记》
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化民为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
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循序渐进原则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原则
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善救失原则
西方教育学萌芽【拉底产婆术、柏拉理想国、亚里循自然、昆体演说家】
苏格拉底:产婆术(又称苏格拉底法、问答法)—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中国是孔子)
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自然教育、百科全书式哲学家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教育学独立形态【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康德首讲授、巴特来规范、洛克话白板、卢梭倡自然】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倡经验化教学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大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发展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泛智教育、百科全书式课程:男女都应该进学校
班级授课
卢梭
《爱弥儿》:自然主义教学思想
最早发现了儿童(儿童不像大人,要用儿童的方法教育)
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
斐斯泰洛齐
教育心理学化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行动的教育家
洛克:《教育漫话》:①白板说;②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一原则二理论三中心四阶段五普通】(现代教育学之父(跟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不太一样))
教育性教学原则
理论:伦理学、心理学
旧三中心论:课堂、教材、教师中心
四阶段教学
《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宾塞预备说、凯洛教育学、杜威新三中、马卡流浪儿、贤江新教育】
斯宾塞
《教育论》教育预备生活说
反对形式教育,重视实科教育
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的教育学著作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提出新三中心:儿童、经验、活动中心
教育无目的论
从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学校即社会
马卡连柯
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
《论共产主义教育》
平行教育原则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理论深化【鲁姆三技能、鲁纳发现发、可夫发展性、舍因范例学、苏霍论全面、巴班最优化】
布鲁姆:①掌握学习理论;②《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布鲁纳:①《教学过程》;②结构主义教学论;③倡导发现学习;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五条教学原则)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范例教学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著作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背•选择题/简答题】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龟(规)速方结手】
生产力制约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的变革。
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生产劳动科学】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最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背•选择题/简答题】
政治经济制约与教育的制约:【速记:两权目的是体质(制)】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政治经济制约决定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人民论政治】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背•选择题/简答题】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内幕(目)取用】
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认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文化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两传选新创文化】
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体现教育的经济功能)【背•选择题/新增】
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背•选择题】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背•选/简】
阶段性: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心理断乳期。
互补性:比如小明双目失明但是嗅觉灵敏。

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背•选择题 考点:花生的观点婴儿论属于影响人发展因素的什么理论?】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性善论)、格赛尔(成熟势力说)威尔逊(基因复制)弗洛伊德、霍尔(复演说)、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优生学)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婴儿论)、斯金纳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个体遗传与外部环境因素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选择 简答】
遗传:生理前提、物质基础。制约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其阶段。
环境:现实基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遗传的意义
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背•解答、三有砖控鞋权】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学生的发展;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严(延时)规范,塑(加速发展)个性】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人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能力;

第五节 教育的目的
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背•选择 简答】
国家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
学校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教育目的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激励作用;③评价作用;(理解 选择题)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受教育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思想与价值观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的理论【①②是高频考点需要注意,人物也要记住】
社会本位论:培养合格的公民和社会成员(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涂尔干等)
个人本位论: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代表人物:孟子、卢梭、罗斯杰等)
生活本位论:教育是为未来完美生活做准备。(代表人物:斯宾塞;教育预备说)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杜威;
宗教本位论:把人培养成宗教人士;
我国的教育方针【背】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内容
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唯一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人的片面发展是由旧的社会分工造成的。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关系(教育为先,五育并举)
德育是灵魂、统帅作用:为其他教育提供方向性的保证。
智育是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教育提供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体育是物质基础作用:是人一切活动的基础
美育是动力作用:协调各育的发展。
劳动技术教育是综合德、体、美的实践基础。
美育的内涵及任务(意义)【背】
美育的内涵: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学校体育特点:教育性和基础性/社会体育特点:娱乐性、健身性、竞技性;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体质;
全面发展不代表平均发展——因材施教;

第六节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地位:核心和主体)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背•简答题】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学生(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现代学制的类型(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
双轨学制:英国(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另一轨是劳动人民子女设立)
单轨学制:美国所有学生在同样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分支型学制:苏联和中国。
双轨制特点:学校互不衔接、互不相通;单轨制:学校相互衔接。
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选择题,人制定,毛实施,抽男女,戌美国】
1902 壬寅学制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未实行
1904 癸卯学制 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1912 壬子癸丑学制 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 壬戌学制、633学制、新学制 以美国的单轨制为蓝本
我国当前的学制:【选择】
我国现行的学制
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层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确立义务教育制度(1986年)
我国义务教育制度【六三制、五四制(九年一贯制)】:多种形式并存
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德国
义务教育制度最先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义务教育制度: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我国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初中
义务教育特点: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基础性、公共性

第七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广泛使用、最基本)、调查法(问卷、访谈)、历史法(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实验法(控制创设条件)、行动研究法(解决实际问题)、叙述研究法(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