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默梨泪的和服笔记
本文中大部分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各类和服知识帖,小部分由本人撰写,仅供自用及分享。资料来源会缓慢整理至评论区。 请勿转载! 一、全套和服必需品 图源水印,这篇写得很详细。
图1 a 肌着:打底衫,类似现代的打底背心之类的意思,一般为全棉,吸汗和卫生为主的功能; b 和装内衣:穿和服要把身体线条尽量修正到尽量直线,胸部大的女生一般会推荐穿这种,把自己包成花木兰一样; c 补正用毛巾:一般在腰部把腰垫粗,和胸部差不多的横截面长度,有些胸大的女生在胸部以上也会再加一块毛巾; d 足袋:和服专用袜子,白色为最基本,正式场合使用; 图2 e 襦袢:和服里面的内衬和服,有花纹,袖子也和和服一样比较长,领子露出来一些些花纹,白色领子为基本和礼装; f 衿芯:让襦袢的领子竖起来的插片,脖子后面的弧度全靠它; g 伊達締:比较宽的绳子,用来压平襦袢与和服上的褶皱和衣襟等,压平整也全靠它; h 胸纽和腰纽:把和服系在身上主要就是这几根带子,因为主要系在胸部和腰部,所以名称由此而来; i 带枕,腰带在背后,首先靠它固定腰带的高 度然后可以辅助把腰带系紧; j 和服夹子:作为辅助工具,很好用的夹子,夹领子夹腰带夹带扬,不可少的工具; k 带板:腰带缠在腰部的时候里面有这个带板就可以让腰带很平整,就是个垫板; 图3 l 着物:就是和服; m 带:和服的腰带; n 带扬:腰带顶端那一圈绕着的带子,塞在腰带里面若隐若现,也是帮助固定腰带、同时增加层次的装饰品; o 带缔;腰带中间系这的那根绳子,好看的装饰,也用来系住腰带,尤其后面太鼓结收起来的部份靠它来固定;这根绳子松了后面的结也会松掉一半; p 履物:图里是草履,和服配的鞋子,这是传统意义里的定义,混搭就另当别论。 二、着物
【礼装】 [十二单] 十二单(じゅうにひとえ),又称
女房
装束或五衣唐衣,是日本
公家
女子
传统服饰
中最正式的一种。起源自
奈良时代
的裳唐衣,于
平安时代
的10世纪后开始被作为公家贵族女性的朝服,是平安装束之一,也是现代
日本皇室
女性的在
神道
祭礼
、婚礼、即位式等庆典的正式
礼服
,以及
葵祭
斋王代的礼服。 目前应该只有皇族会穿了,也有一些人在结婚的时候穿。穿法和衣服部件不同于普通和服,因此在本篇中不详细介绍。
[白無垢][色打掛]
两种都是新娘子在自己的结婚仪式上穿的,从性质上来说,“白无垢”更加符合日本传统,通常在正式仪式(神前式)上穿着;色打褂更加华丽,通常在拍摄结婚照时穿。 打褂指的是在和服的尾端会加长、加厚,除了可以遮掩打褂内的衣服,也有拉长身高的效果。「色打褂」与振袖类似,是花色华丽的和服,不过更为精致,通常以刺绣的方式呈现。而「白无垢」顾名思义,是全身白色的和服。比较特别的是,传统上日本新娘要戴一顶名为「角隐」的白色帽子盖住发簪,取其「盖住棱角」的意思,也就是新娘子在婚后要把脾气收敛起来。 至於花魁的衣服,定义上属於「超级豪华花俏」的「色打褂」。因为花魁(高级游女)会与客人进行「一夜夫妇」,亦如同「新婚之夜」,所以穿的服装(最外面那件)是色打褂。 [黑纹付] 纯黑色,主要用于丧事。不问婚否的最高级别的礼服。其特征是在五个地方——两胸、中背、两袖绘有家徽。除此以外无任何图案,根据腰带的系法在婚事和丧事均可使用,特别要注意!背后的背纹代表祖先,胸口的胸纹代表父母,两袖的袖纹代表亲戚们。 [振袖] 「振袖」原本是指未成年女孩的服装,现在则是未婚女性的第一礼服,也是所有和服中最华丽的,最大的特征就是
袖子非常长
。「振」(furi)这个汉字,在日文中是「挥舞」的意思,女孩子舞动袖子的模样真的非常娇柔可爱呢! 此外,根据袖子长度可再细分为:大振袖(114公分)、中振袖(100公分)与小振袖(85公分)三种;一般以中振袖最为常见。 大振袖:婚礼服 中振袖:参加喜宴,毕业式,成人式的礼服 小振袖:茶餐会一类的礼服 平成二尺袖:一种特殊类型的小振袖,只能配袴穿,只有少女会穿,可以穿皮靴配,很多高中毕业式都是穿的这个。 「袴」(hakama)是套在和服外面类似百折裙的裤子。现在只要提起袴,几乎与女大学生的毕业服划上等号。不过原本袴尤其是羽织袴,是日本武家社会的正装喔!后来逐渐变成男士传统礼服的下裳。到了明治、大正时代,行动方便的女袴成了女学生的制服。 除此之外,各大神社的巫女(神职工作人员)穿的也是袴(日文正式名称是「绯袴」),还有在弓道、剑道等课程上也很常见。女孩子的袴可以搭配传统的足袋(日式夹脚袜)与草履,也可以搭配短靴,穿出兼具传统与现代的时髦帅气感。 [留袖] 相对于振袖,「留袖」是已婚女性的正式礼服。留袖的特定是上半身是素的,只有下半身有花纹。有家纹的家族会把家纹印上去。 (起源自江户时代,女性在结婚之后有把原本振袖的袖子剪短的习俗。理由是嫁为人妻后,必须挽起袖子打理家务。所以后来「留袖」就成为已婚女性服装的代称并沿用至今。留袖的意思是袖子上没有图案,而不是短袖。) 黑留袖:已婚女子的最高规格礼服。以黑色为底色,一般会印上
五个家纹
,裙裾部分有完整的吉祥图案,主要是婚礼中新人的母亲、祖母、媒人或是宴会中的重要与会者穿着。 色留袖:非黑的单一色调,印有一个以上的家纹,一般是参加婚宴或是接受表扬(授勋典礼)等场合穿着。色留袖无论已婚未婚女性出席正式场合都可以穿,如果有5个家族纹样,那么和“黑留袖”一样是最高等级礼服,婚礼上近亲可穿。如果有3个纹样,那么是次一等级的礼服,婚宴上作为远亲、朋友都可以穿。 【略礼装】 [访问着] 顾名思义,访问着就是去别人家拜访时最适合的穿着。访问着的历史不长,是明治时代因应洋装的「Visiting Dress」而产生的类别。最重要的特征是有一个整体的图案,称为「绘羽」。也就是把访问着整件摊开时,可以看到一幅如画的完整图案。 适合的社交场合包括参加友人婚宴、派对、茶会、同学会、相亲或陪同参加入学典礼等。不受年龄以及结婚与否的限制。 常规的访问着摊开后能变成一幅画,图案左高右低,上半身的左前胸和右后臂也分别有图案。也有通身都是图案的,但也要尽可能遵循图案左高右低的原则。 [付け下げ] 访问着的衍生,图案相比访问着松散,没有形成真正的绘羽图案,也就是没有连成一整片的花纹。工艺相对而言更朴素,没有访问着隆重花哨。 [色無地] 如字面意思,“色无地”就是黑白以外的,没有花纹的单一色调和服(但是允许织出暗纹)。无论未婚已婚均可穿着。色无地根据家族纹样数量的不同,有时是准礼服,有时也是日常服,非常实用。在毕业典礼时可以与袴搭配。 纯黑或纯白和服一般用于婚礼或葬礼,在日本是不能随便乱穿的,没有底纹就更不行了。 没有家纹的称作[色無地·紋無]。可以日常穿,但是和其他洒落装比起来略微更正式一些,一般是高级料亭或学茶的人穿的比较多。 有家纹的称作[紋付色舞地]。有一纹就可以参加茶会、祝贺宴会等,有三纹的色无地,有时候甚至格调比没有家纹的访问着更高。 [江户小纹] 布满极细小的重复图案。江户小纹最初是武士套装的纹样,与京友禅、加贺友禅被并列为日本三大友禅染。虽然那时还没有形成印染工艺的流派,但使用家徽纹样的图案,为“江户小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江户小纹”虽然颜色淡素,但是花纹极为丰富。不同的花纹含有不同的寓意。其中最高級的三大著名花纹分別是“鮫”(鲨鱼),“角通”(贯通),“行儀”(礼仪)。 “鲨鱼”是德川8代将军吉宗生家纪州家的家徽纹样。扇形花纹斜向组合,看上去犹如鲨鱼皮。 “贯通”是纵横整齐排列的小点,有纵横自如,的寓意。 “礼仪”是小点斜向排列。根据行礼时弯腰的姿势而来。 江户小纹可用于茶会、订婚、仪式、御宫参、访问等不同场合。由于是以前地方大名朝拜德川将军时穿的,所以格调不低,和色无地一样,加上家纹可以作为礼服。 【洒落装】 [小纹] 特点是有一整幅重复的细小花纹。小纹指有印染图案的和服,紬按图案来分的话也该叫小紋,但面料太特殊就单独叫了。紬是硬丝绸,而小紋以后就都是软丝绸了。同样是小纹,一般更有光泽感的丝绸,档次看起来会越金贵。 [紬] 紬指的是面料。因为細是过去庶民唯一可以穿的丝绸。过去民间养蚕抽丝其实是为了缴税,缴完后用剩下的边角料织出的布料才能自己用。 因为是边角料,所以大部分細的面料都会有线疙瘩,有的甚至摸起来毛毛糙糙的,完全是棉麻水准。只能作为常服。 三、带 和服是具有不同等级的,叫做“格”。腰带也是有等级感的,所以如果你的腰带比和服的档次高,就叫[格上げ],顾名思义抬高了和服的档次,能出席更隆重的场合。相反,腰带档次比和服低,就会造成[格下げ],再昂贵的一件和服也不能出席大场面了。 【半幅带】 规格大约为:长3.5米、宽15公分,是正常腰带一半宽/幅度,故得名。 主要有以下几种用途; 1用来搭配浴衣 2穿袴的时候绑在里面 3学习日本舞蹈时简单绑 4穿档次较低的化纤和服,如和服租赁店 5日常上街,想穿得随性点的时候,主要搭配紬 腰带的布料有单层和双层的。双层的明显要高级一些,可以搭配紬和小紋。(初学者不建议) 【名古屋带】 规格大约为:长3.5米、宽31公分 这种腰带是常服的标配。如果腰带上有金丝银线啥的,也可以搭配礼服,但会造成格下,新手要慎重。 大部分的名古屋带图案都是设计好的,只在固定位置有图案,所以绑法几乎只有一种,而且太胖太瘦,还有绑不好的,都容易造成卡图。 当然也有整片都是图案的,别名【京袋带】【洒落带】。京袋带的话,绑法就比较自由,可以搞很多花样。 另外,和半幅带一样,名古屋带也有单层和双层的。 【袋带】 主要用来搭配礼服。当然也可以搭配昂贵的常服,达到格上的效果 同样是礼服,如果是大礼服,一定要金光闪闪!图案一般也要是唐宋传来的古典图案。 袋带很豪气,所以布料肯定是双层。双层包着呈袋状,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 而且通常整面都会是图案,更有甚的做了双面图案,所以有些士豪才能买几十万的【袋带】来当窗帘,当桌旗。这种在日语里叫【全通】。也有稍微简化的,毕竟大部分都绑在里面,没必要都裱花,裱个60%就可以了,所以日语就叫【六通】。还有就是跟名古屋一样,只做两截,日语叫【お太鼓柄】,比较少见。 四、带扬 腰带顶端那一圈绕着的带子,塞在腰带里面若隐若现,也是帮助固定腰带、同时增加层次的装饰品。 看不懂日语,这部分我也不太懂,只能大概讲讲。 带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纹,一种是绞纹,主要区别在于能打的结种类不同。(至于具体有什么不同呢,瓦达西希腊奶。) 两种带扬在格上没有太多差别(?),主要在于颜色和是否织有金线。一般来说,绞纹织金的带扬格调较高,可以搭配振袖等礼装。 五、带缔 腰带中间系这的那根绳子,好看的装饰,也是用来系住腰带,尤其后面太鼓结收起来的部份靠它来固定;这根绳子松了后面的结也会松掉一半。 有扁平的也有圆滚滚的,圆滚滚的一般用来搭配振袖。 具体可以参考这张表格。
六、履物 穿和服一般搭配草履,草履的根主要有1.5段、2段、3段,表面是皮革或正绢之类的材质,底部贴橡胶。 七、襦袢 打底,根据和服形制的不同,有搭配访问着留袖之类袖子较短的,也有搭配振袖等袖子较长的。有棉质、纤维和正绢材质,正绢最高级也最贵。有纯色的襦袢,也有带印花的昂贵襦袢。 八、半衿 搭配领子的装饰物。 九、带留 装饰在和服腰带上,一般被认为是非正式配件,用于略礼装和洒落装,不用于振袖及以上的礼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