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北京交通——通惠河上管庄乡·大社会的小生活 2019.6 第五期


序
供稿:八狸桥;供图:八狸桥、四绘;部分图文来源:搜狗图片、搜狗百科
管庄地区,又称管庄乡,坐落于朝阳区东南部,紧邻通州城区。

管庄的规模,既不算大,也不算小。朝阳路、通惠河横贯其中,京秦铁路穿越管庄南部;著名的快速公交2线发源于此,栽满青树翠蔓的杨闸环岛宁静祥和;北部位于管庄的双桥东路,亦是当年传奇的神线731路以及其截线遗存下的690路必经的地界。

管庄历史悠久,漫步于通惠河沿的“悦水街”,初夏的清风微抚,激得河上潺流微起波澜,霎时间似又穿越了百年,眼中浮现不绝的行船;时光没有抹去往昔的繁盛,杨闸笼在河上,八里桥悬于河岔前。管庄曾经也是漕运的重要码头,素有“北京东大门”之称。如今通惠河漕运已息,建材生意又在管庄蓬勃发展了起来。管庄路边,繁华的商业街已经建立了起来。

——这里,是管庄。这里,是北京现代市井生活的一个缩影。

01 公交情:532·临6?
供稿:八狸桥;供图:八狸桥、四绘;部分图文来源:百度地图
去年秋季,由于朝阳区四合庄公交场站拆迁,532临时截至康城南站。届时,几辆小巧精致的客车开上了双桥东路。车身涂装一袭绿白相间,与在双桥东路上服务甚久的大黄后、大青后、柴尼相比,略显得娇小了些。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曰:小绿萌。

小绿萌的出现,已经为双桥东路带来不小的惊喜。然而,更为不凡的是,有几辆小绿萌的头顶竟不是常见的532了,而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临6。
临6路原本服务于焦化厂一带,虽然全程只有3站,而且是一条极短的线路,但是如此“著名”的线路必也是有耳闻的。虽然焦化厂离双桥东路不算太远,但是如此费周章地开过来,是为哪般?


尽管存疑,但是临6的出现,无疑是为双桥东路装点了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杨闸路口南,作为地铁站旁边的公交站台,每天早高峰都有许多乘客在这里倾泻而出,成群的人们在马路上横穿,急于去上班的私家车也不敢轻举妄动,实在是壮观的场面;晚高峰时期又挤满了熙攘的人群,不管是364、690还是532,一到杨闸路口南站,即使是半空的车辆也会顷刻间挤得毫无喘息的空间。临6的到来,自是引起了许多乘客的注意,虽然都看得出是532,但是人们都愿意往这辆车上挤一挤,体验一下这位特殊的“客人”。
许多次见到过这样的景象:364的司机“贼精”,快到杨闸路口南的时候,总喜欢绕到532后面,倘若前面的532是一辆小绿萌,或是一辆临6,乘客便会蜂蛹向前车,即使后面364已至也坚持要乘坐那辆532。之后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小绿萌被庞大的客流压得矮了一小截,车子已经飙不起来了;364开着宽敞的柴尼或柴呆,得意地从532身前绕过,也是满有趣的情节。

整整一个冬季,“临6”的身影不绝于双桥东路之上。临6虽然算是“异乡来客”,经过几个月的积淀,逐渐也埋没在双桥东路不息的车辆之间了。初见临6于此,以为临6来此不会开许久,不想会与它熟悉起来,如同真的、鲜活的线路开到这里来了,在我看来与普通的532也有天壤之别。临6在我心中的位置又重了些许,到达如此难舍难分的境地。
本以为532的套跑故事到此结束,谁知又见到新鲜的身影——通身黄色,窄窄的车身,两个溜圆的照明灯如同萌态的大眼,这不是备受喜爱的小乐萌吗?
532的乐萌足有两辆,先前看到它们在场站排列的时候,枣泥车身的“大型532”排在最左边,中间是中等体格的小绿萌,最右边是两辆呆萌的小乐萌,几辆车排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这两辆里,一辆是通身干净的黄色,另一辆是侧面贴着碧蓝翠绿相间的“高铁专线”贴纸,俨然一副山清水秀的图画,抵也是套跑的。虽然只有两辆,笔者亦对此抱有浓厚的兴趣。

后来532的套跑线路越来越多,我亦常常戏称之曰“万物线”或说“全北京都是532的备用车辆”。这并非空穴来风,自春寒伊始以来,越来越多的线路开始套跑532。甚至快专33、快专113、快专117等线路,都曾为532“服务”过。甚至有一次,北京最短线路——专204,也驭着一辆小绿萌,若无其事地开在双桥东路上,却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近期,532也配上了新车——从388路分过来的宇通,如今已经成为了532路最常见的车型。另外还有几辆柴呆也在532的岗位上工作着。

唯独稀缺的一个身影却是当年常见的临6了。532开着临6的时候,常去体验,如今临6不再来双桥东路做旅人了,本该是高兴的事,却引得一丝神伤。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临6陪伴我们度过了新年,近乎成为双桥东路上的“家人”……
最后一次见到临6是五月的一天了,那是晴朗的一天,临6意外地又出现在杨闸路口南,又是熟悉的场面:蜂蛹的乘客和跟在后面的364。本以为临6又回来了,心里暗喜,谁知此后再未见。
532路并不是一条很长的线路,甚至与690路有着极高的重复率。690绕个路,再往南延长一点,完全就可以取代532路的路由。这样一条普普通通的线路,难以想象它为何会如此地缺车,以至于有着庞大的套跑阵容。这体现出的又是公交集团的一大弊病——车辆分配不当。532路“基本开不起自己的车”的同时,某些线路的车仍然安详地躺在场站里,车比司机还多,闲置的车已然落了一层障壁般的灰。532路只是公交集团配车问题较为严重的一环,相信在其他地方,这些问题仍在上演。如果各个分公司能够协调好,这样的问题或许能得以根治……

02 管庄——自由王国到四通八达
供稿:八狸桥;供图:八狸桥、四绘;部分图文来源:搜狗百科、搜狗图片、人民日报、文汇报、孔夫子旧书网
“自由王国”这一称谓,是旧时人们对管庄地区的戏称。虽然听上去让人向往一般,事实上却是一个戏谑的调侃——之所以称之为“自由王国”是因为管庄人民的生产、生活、行政方面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又有黑社会横行霸道,交通设施等公用设施极不便利,即使建成也会被肆意破坏,如同无政府的自由国度一般,因此被人们称作“自由王国”。1957年11月,管庄的“事迹”就被《人民日报》以一篇题为《“自由王国”——管庄》的文章刊登了。不久之后的1958年1月,对于管庄“自由王国”问题的反思又被刊登在了《文汇报》上。

那时的管庄,还是“距离北京40华里”的“河北省通县境内”,然而管庄问题也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57年12月11日,国务院特地派遣5人工作组前来管庄解决“自由王国”问题,不久便根除了管庄的犯罪团伙,还管庄一片安宁。这一举措得到了当时北京市市长的大力表扬。
管庄自那时起便是以建材产业为主的地区了。在“自由王国”问题解决、犯罪团伙被惩治之后,管庄暂且恢复了和平安定的局面,紧跟国家的步伐,在通县濒临北京的一角,默默地将自己的建材生意做大、做广。就在管庄问题解决后的1958年,管庄划归北京市东郊区,也就是如今的朝阳区。并入北京后,管庄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平台,在朝阳路沿线建立了“建材一条街”,包括东方建材城、管庄刨花板市场,以及在八里桥附近的管庄惠河建材市场等(如今上述三个建材城均已被拆迁或面临拆迁疏解)。由于管庄的建材产业十分发达,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总院也被安排在了管庄。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管庄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地处通朝交接地带,吸引了燕京制药厂的进驻,成为了当时朝阳区唯一有制药企业的乡。管庄在“老本行”建材生意和新进驻的制药企业的引领下,经济节节攀升,成为了朝阳区东部一颗闪耀的明星。
管庄的经济建设成果显著,因此八通线将线路安排于此,于管庄地区境内设立了管庄、八里桥二站,其中管庄站可谓是八通线的客流担当之一。管庄人民乘八通线向西可达CBD,向东又可前往通州城区,八通线的入驻无疑是为管庄的交通系统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于京通快速路的开通,在管庄的高架桥下,常常看到各色各样的公交线路,或跨省,或连通郊区与CBD,或到达更远的地方。虽然只是匆匆闪过管庄的陌路人而已,却也能从中感到管庄的四通八达。

早年间寓居东城,因为要装修办公室所以特地坐地铁跑来管庄一趟。那时还觉得管庄这地方偏僻得很,跟村子一样,从未想过如今竟在管庄住下了。但是住在管庄也蛮不错的,几乎什么地方都能到。
管庄,从当年的“自由王国”到如今四通八达的便利地带,历经了磨难与沧桑,也做出了努力与奋斗。管庄,祝你越来越好。

03 城北绿线护蓝天
供稿:八狸桥;供图:小猴子0921
在林荫处,在树丛边,夏日的光景是一片翠绿;细看时,却发现绿荫之下,一条“绿色的通道”赫然于眼前:从西二旗到上地,一条自行车专用路横在其间。

自行车道以绿色粉饰地面,中间设有红色的潮汐车道,在不同时刻供给去往不同方向的人们骑行;一条路还岔出数条分支,便于人们去往不同的地方;车道旁边,静卧着13号线的铁轨,13号线时而飞驰而过,在车道上观察亦是壮观的景象;自行车道上的路牌也是绿色的,上面的标识有模有样,与高速路类似,因此这条道被人们称作“自行车高速”。

自行车道有独特的“助力系统”,能够帮助人们推自行车上下坡时更轻松;自行车道边安插了现代化的存车处,与以往的胡乱摆放不同,自行车道的存车运用自动化机器管理,共享单车、私家车有别,像超市存包处一样,通过二维码取车。这种方法大大加强了自行车存放的安全性,也保护了市容,有效减少自行车乱停乱放问题。
“自行车高速”这一概念,北京并非首创,早在许多年前,德国就将这一概念变为了现实。北京对于自行车出行的促进亦非始于此:北京在许久以前就已经将部分非机动车道涂上枣红,为自行车出行的人们指引安全便捷的道路。此次自行车道的引进可谓是对非机动车道涂红这一举措的升华:这一条路更便捷,更安全。
北京市如此推举自行车出行,无疑是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自雾霾大量来袭以来,北京市正不断努力,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等举措,将北京的蓝天寻了回来。如今万里无云、碧空如洗的画面已是常态。大气污染物的又一大来源便是私家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大力推举自行车出行与新能源汽车,这一方面的污染将会进一步下降。届时,北京人民可能就不再需要经常考虑“今天空气怎么样”的问题了。


04 截不掉的“通州第一线”
供稿:八狸桥;供图:八狸桥、四绘;部分图文来源:百度地图、城市吧街景地图、交通频道、华夏经纬网
既然是笔者写一回专栏,谈一谈恒基是不可避的事情。由于笔者寓居管庄,去通州也方便,做POVer的九个月来,通州小公共被我拍了不少,有连通次渠的通11路,九周路飙车的通10路等等。

这些线路连接了乡村与城区,虽然基本上都在发空车,但是对于村民的重要贡献亦是功不可没的。在云集的众多恒基线路中,最为脱颖而出的,自然是传奇一般的通12路。

通12路,始于北苑城铁(地铁通州北苑站),终于马驹桥的房辛店村。之所以说它传奇,因为它有数个方面远胜于其他的线路。
1、线路的设置。通12路连接了通州城区与马驹桥——这都是通州最为繁盛的地方。马驹桥与亦庄开发区已经相邻,许多人在此工作和居住,因此这为它带来了许多客流。通12路实现了八通线与亦庄线的串联,这也是其设线的亮点之一。另一方面,通12路的设站很少有在村里的站,大部分的站台都设置于现代化的小区和商业街旁边,这为人民出行无疑是提供了极大便利。
2、车队的规模。在房辛店公交场站,一排又一排的车停靠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略显得不够整齐。而这一排排都有同一个名字,那就是通12路。通12路巨大的配车数量,使得它发车间隔较为密集,这样也使得它能够为人民出行提供更为及时的服务。通12路的车型也是十分高级——它不仅拥有常见的K8,还时而能开出“电鹰”,这是几乎在其他线路都见不到的景象。
3、庞大的客流。通12路全程拥挤,这已经是其他线路远不能匹敌的了。恒基的大部分线路,一趟乘客不多,基本上都能找到座位,数个拥挤吊门的时段也仅是在特定时间的某几个站之间发生。而通12路则不同,不管是在早晚高峰,还是在宁静的平峰时段,通12路由于其线路的特殊,都能俘获乘客的心,拥有大量客流。

通12曾经经历过一次截线。最初的通12路,是从宋庄的通州三中出发,途径北苑城铁(地铁通州北苑站),再到房辛店。但是后来由于线路过长的原因被截至如此,北边线路的空缺便由通19路等线路弥补了。通12路这一截,虽然牺牲了北边不大的客流,但是保存了客流最大的一段,同时缩短了发车间隔,不失为明智之举。历史上通州的许多小公共线路都曾有截线的经历——通11路从北关结研所(结研所)截至北苑城铁(地铁通州北苑站),牺牲了人们去结研所换乘和去八里桥市场购物的需求,将这一任务交给了通1路、通3路等线路,但是也是好的举措。因为通11路连通次渠与城区已经有足够的贡献了,这样一截也增加了发车间隔,为次渠人民提供方便;通10路从运河明珠家园截至北苑城铁(地铁通州北苑站),牺牲了客流稀疏的部分,将这一部分的客流交给通4路,保留了云景东路最拥挤的一段和人们去往于家务的需求;通1路从八店截至北苑路口西,截去了与通4路几乎重复的部分,对于通1路还是通4路来说都有益处。这迫使我们重新思考起截线问题:截线一定都是不好的吗?为了方便人民出行的有益截线和顾及自身利益的胡乱截线又有何区别?



如今的公交集团被车迷们戏称“截团”,是因为其截线、撤线太过频繁。因为其中有许多都是不顾及人们出行需求的胡乱截线,引起车迷和乘客的不满。例如811路从八王坟西截至通州北苑、940路撤销【详见 展望·北京交通——定格·回忆·辞旧迎新 2018.12 第四期·04 - 定式思维,优化还是“忧”化?】等一系列截线、撤线的失败案例,和恒基公司数次截线大多都成果颇丰的举措作出了鲜明的对比。通12路经过截线仍然稳坐通州第一线的位置,而公交集团更多的是截线以后客流稀缺,最后撤销的流程。公交集团也是时候考虑一下线路优化问题了。


05 天桥:文化还是生活?
供稿:四绘;供图:四绘;部分图文来源:百度百科

天桥,准确的说应当有两个含义:一是桥的本身,一是因桥而得名的地方。据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永定门大街,北接正阳门大街,井三。有桥曰天桥。 ”这座桥是供天子到天坛、先农坛祭祀时使用的,故称之为天桥。据记载,大约在元代建的天桥,南北方向,两边有汉白玉栏杆。桥北边东西各有一个亭子,桥身很高。光绪三十二年,天桥的高桥身被拆掉了,改成了一座低矮的石板桥。后经多次改建,至1934 年全部拆除,桥址不复存在,但是天桥作为一个地名一直保留了下来。历史上天桥一带是一个有自身特色的区域,但不是一个正式的行政区划范围。

2004年,我国文化部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天桥文化被列入其中。天桥地区与北京其他地区完全一样,进行了大量的旧城改造和道路拓宽工程,现代的高层住宅楼和宽大的马路取代了传统的建筑,天桥地区早已经没有了老北京的气息。在整个天桥地区,还有天桥剧场和天桥乐茶园两家文化机构从事文艺演出工作。在天桥还有一座民俗文化博物馆,陈列和展示了曾经存在于这里的市井文化。

2018年10月,北京市委第三次调研中轴线申遗保护,检查推动工作落实。提出了,要加强国际交流与比较研究,狠抓年度任务落实,更加扎实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使之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展示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典范。视察过程中发现,公交天桥总站占压部分中轴线绿化带。市委一行人察看南中轴线步行道规划建设,询问文物占用等情况,现场叮嘱做好修缮保护。自然,一旁的原“八方达天桥分公司”的天桥汽车站,也在所难免需要腾退整改。



在2019年初,就有一系列传闻称天桥汽车站即将腾退整改。而天桥汽车站的线路将会被分配至北京西站、六里桥等地作为终点,亦或是与其他线路合并整合,从而撤出天桥汽车站。终于到2019年6月,这一批调整最终“姗姗来迟”——


近期,笔者探访了天桥汽车站。乍到此处便有“不被腾退就奇怪”的想法——天桥汽车站为长途公交大型始发站,路窄、车多、场站小。场站车辆稍一堆积便堵住了马路,正常行驶的车辆无法通过;四处散乱的车站,路旁是等点待发的公共汽车。的确,这里的交通安全隐患实在不小。

我们来分析一下天桥汽车站始发线路的特点。天桥汽车站及其附近南纬路始发线路有:832路、835路、835路快车、836路、838路、895路、917路、917路快车。这些线路均为长途或超长途线路,其中一些为经过大型景点的旅游线路,还有诸如838路、917路快车为跨省线路。它们的走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三环以内只有“大站”停靠:天桥汽车站位于北京市中轴线附近,线路一站到达二环广安门内,再一站即可到达京港澳高速起点——六里桥东。从天桥汽车站至六里桥东线路重复率相当高,且北京市交通委却是有疏解长途公交“远离市中心”的意图。多方原因共同作用,天桥汽车站被疏解也不难想象。

也许,天桥真的需要重新恢复它浓郁的文化气息。毕竟,这里是北京世俗生活极其有代表性的地区。这类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和文化保护需要,道路修建的较窄,交通秩序混乱在所难免,疏解、腾退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尽管对于公共交通爱好者来说,这是“北京公交文化”的一大损失;对于市民来说,可能需要换乘更多次才可到达市中心。“文化”和“生活”总在交织,有时也会互相冲突。但为了整体的情况而考虑,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接受现实罢了……


06 月度POV推荐
供稿:八狸桥
I 初夏的门头沟山区满眼青翠,在曲折的山区小道上飚车,体验门头沟892系列中最长的线路,畅观秀丽的山水、古朴的村庄,长达28分钟的105km山区之旅,期待您的到来。

II 白雪皑皑的山后如同《冰雪奇缘》中的冬季场景,这盛景竟阴差阳错地落在冬季的北京。雪后的山后晶莹剔透,景色优美,让我们随着小黄后的步伐遍观543沿线的雪景。

III 连接燕郊与CBD的骨干线路,在京通快速路上疾驰,配合初春幽静的光景,异常夺目绚丽。仅1小时,直通大北窑。不仅如此,这一部POV拍摄稳定,一定能带给您极好的虚拟乘车体验。

IV 国企开放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公交集团,体验公交文化。北苑分会场,参观开放日的乘客随着摆渡车来到保修厂,近距离接触公交的维护。四绘参与活动的同时记录下摆渡车的风景,给没有参加开放日的观众也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THE END 感谢欣赏!
图文编辑:四绘枢纽站、八狸桥
执行编辑:HEHE赫赫贺
封面设计:八狸桥
校对:封自扬 等
出版:POV北京公交 宣传部
特别鸣谢:四惠车迷联盟、SDSZ老Si机社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