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莱美是个歌手吗?

我想问个问题,格莱美是什么?是一个歌手吗?这位姓格的歌手它戏还挺多,每年要开一次演唱会,不光要请嘉宾,还给这些嘉宾发奖。
其实不管是格莱美也好,奥斯卡也好,总之所有的这些权威奖项无非就是一帮评委在不同的范围(提名)里投投票罢了。只不过会划分很多主题(比如不同类别:流行类说唱类等,不同考量标准:歌手演唱词曲制作等),但归根结底都是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他们最喜欢的作品。尤其是年专年歌这种奖,基本就是评委纯喜好奖,要求他们选专辑,他们就把票都给自己最喜欢的专辑;要求他们选单曲,他们就把票都给自己最喜欢的单曲。给他们流行类的,他们就在流行类提名里投自己最喜欢的,给他们说唱类的,他们就在说唱类提名里都自己最喜欢的。至于其他的那些销量啊,乐评啊,都只是影响这些评委喜好的因素而已。因为说白了,销量和乐评不也是个人喜好吗?销量反应的是市场上的消费者的喜好,乐评反应的是乐评人的喜好。本质上奖项、乐评、销量,就是三种不同的人的喜好而已,只不过他们之间或许会有一些影响,主要是奖项和乐评对销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不管是格莱美的评委(由录音学院的教授,业内的老资历音乐人组成)还是乐评人,他们的职业就是这个,他们听过远超于消费者数量的音乐作品,更有很多本就是音乐人,亲手创作过。所以他们比我们普通人更懂得音乐的好坏,也更懂得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的贡献大小,久而久之我们对这些能力强的人会产生一种信赖,认为他们选出来的就是最好的。
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权威”的奖项,叫它们“权威奖项”不过是因为他们能真切的反应这些评委的喜好(至少不像国内很多奖项评委的作用就是用来被唱片公司公关的,甚至有的奖连评委都没有了组委会一共俩人,俩人自己一商量一合计直接敲定几十个奖的提名和得奖名单)。因此很多人试图研究格莱美的标准是什么是没有结果的,苦思冥想到底是销量还是乐评半天,为啥去年选的还是销量最高的,怎么今年选的就是乐评最好的了。最后发现根本找不到一个他们心目中的“标准”,只好说,格莱美没有标准都是瞎选。对,可以说格莱美没有标准。因为每一个评委自己的标准都可以不同,这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口味,最后结果也只是简单粗暴的少数服从多数的产物。所以早就有真理“提名看实力,得奖看运气。”说的就是这个,提名的时候大家完全是看质量好坏,只要能被提名,其实就已经肯定了作品的质量(除了少数时候会受到舆论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但标准也不会过分的放低)。其实稍微多想想一个奖项是绝无可能就按照个销量或者乐评或者简单综合一下就选出来了,那些销量乐评人人都能看,岂不是人人颁奖了,要评委会做啥。
而最近几年对格莱美的批评是因为格莱美没有明确的标准这一点我更不会同意了,因为格莱美本来就不是按照划定的标准来评定,不然就用人工智能直接计算不就得了。实际上,对格莱美的不满应该来自于许多评委对自己喜好的背叛。随着格莱美的发展,许多评委年事已高,思想没有那么开放。再加上这是一个录音学院创办的奖项,更喜欢以白人为主的学院派歌手或者说学院风格的作品。这就导致前几年格莱美深陷宗族歧视漩涡,而在压力逐渐增大之后,很多评委在投票时屈服于政治正确了。这才是批评它的原因,剩下的很多人我认为就是跟风,属于听风就是雨。
所以不管奖项还是乐评都只是参考,那些是别人的喜好。你可以参考比你水平高的人的喜好,但你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喜好。你可以因为他们为了政治正确放弃自己的喜好而批评,但不要莫名其妙就说什么格莱美给谁奖不给谁奖这种话,格莱美不是一个人,做不到一言堂想给谁就给谁。(至于请嘉宾那是举办方的事情,和评委会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