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看编导意识和专业素养

2023-06-08 22:41 作者:leafirewu  | 我要投稿

一、节目主题 1.创新点:与往年引入韩综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不同,《姐姐》是首档中国原创逆龄女团选秀综艺,该节目的立意点在于重新定义“女团”,这种运用陌生化效果反其道而行的做法,打破了对中年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年龄歧视,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电视编导要能够让观众在文化产品中进行思考,创新思维极其重要。 通过邀请30+岁具有知名度和话题度的姐姐们在舞台上一同竞技,叙事主体从素人变成艺人,采取明星跨界模式,将演员、歌手、主持人、舞师等不同职业呈现在节目中,年龄跨度大,最小的30,最大的超过50,满足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使《姐姐》从市面上同质化、令人审美疲劳的养成系女团节目中破圈而出。 因此编导要有策划意识,找准市场空白,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注重嘉宾的多元性和个性,以便让观众代入不同的人物视角,对照自我找到与自身性格形象最相似的嘉宾,融入其中并激发情感共鸣。 2.闪光点:该节目从自信、勇敢、拼搏、团结、格局、友情等角度全面展现成熟女性的魅力,改变某些人对30+女性的误解,塑造女性自信和独立意识,书写女性力量,是节目的闪光之处。电视编导不要囿于一个选题,有时候从多个层面解读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内涵、植入强大的价值观,为节目增光添彩。 二、节目意义 1.正向价值的凸显:节目直击当下女性年龄焦虑的问题,对30+女性形象重新编码,帮助更多生活迷茫或陷入焦虑的女性走出思想困境,传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虽然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但带不走属于青春的无穷活力。在丰富女性媒介形象的同时,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和偏见。 2.动人点:在第一季第八期节目中,节目组邀请阿朵、金莎、许飞、朱婧汐四位姐姐作为声音特派员,去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与当地的留守儿童一起寻找最美的声音,收集到的声音将与公演的歌曲进行融合编排。小山村的条件有限,没有什么乐器,但是大自然的声音本身就是最美的音乐,阿朵在小溪边与孩子们一起踩水,用竹子编的斗笠筛豆子和花生。许飞、金莎让孩子们对着大山喊出自己的心愿,一个小男孩用稚嫩纯真的声音喊出了“我的心愿是成为一名歌手”,这句话也被“我的新衣”团放在了表演的开头。孩子们的欢笑声、叫喊声以及大自然的声音与表演进行了完美的融合,音乐把大家的频率连接在了一起,让观众产生灵魂的共振。这也让更多人关注到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真正做到了娱乐与公益的融合,并进一步凸显了节目的整体内涵。 3.编导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服务人民的意识,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三观正确、符合国家政策方向的电视节目。还应具有受众意识,去了解观众对节目的需求,从而创作出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作品;重视与观众的互动,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在服务受众的过程中增强用户的黏性。 三、节目形式与内容 1.该节目借助新型技术,打造有别于其他综艺节目的“成长型”舞台。“舞台篇”作为主要形式,给姐姐们提供了不同主题的公演,使其充分释放自我魅力。其舞美设计前卫现代,将演播厅打造成一个造船厂。初评时,姐姐们站在巨大龙骨造型的船舱内简单完成表演;首次公演时,龙骨框架变为巨大华丽的双层舞台。这样带有“成长型”的舞台布景,也和节目打造女团的目标相统一。 2.每位女性不要被年龄束缚住,要坚信人无论在人生的何种阶段,都可以再出发,再拼搏,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姐姐》的理念。吴梦知团队与何忱团队内部自制的文案如“三十而骊,青春归位;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直挂云帆乘风破浪”等,引发众多女性的共情。另外,其剪辑淡化了矛盾冲突,而把镜头更多聚焦在姐姐们的表演现场,使节目主旨得到进一步深化。 3.编导要坚持“内容为王,形态制胜”,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分析受众偏好,打磨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内容;要研究“智媒+融媒”时代网络传播的特性,拓宽宣传渠道;注重舞美和灯光,最好还要在服化道上注入巧思;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整合制作,让受众获取丰富的信息,增强视听体验,从而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和竞争力,从同质化的类型节目中脱颖而出。 最后,编导是电视节目制作团队的核心,肩负着协调各方面工作有序进行的重任,在演员选择、前期策划、制作、现场发挥、解决疑难和保证节目不同部分的有效衔接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编导应当有高超的沟通社交与组织协调能力,更好地将指令上传下达,实现节目制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编导要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加强沟通和协调,具备创新思维、策划意识、数据意识、受众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在不断发展的广播电视行业中生存下来,为自己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看编导意识和专业素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