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期间的帕罗特线膛炮 南方邦联制造工艺欠佳 炸膛事故频发
1861年10月,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工程师罗伯特·帕克·帕罗特(Robert Parker Parrott)为一种制造炮管的新方法申请了专利,采用这个方法制造的炮管比当时常见的铸铁炮管更轻、更坚固。

与采用工艺复杂的托马斯·罗德曼冷芯铸造方法不同,帕罗特的炮管采用普通的方式铸造,但比罗德曼炮管更薄更轻。为了增加后膛的强度,在射击时可以承受更大的火药燃气压强,制造时将加热的锻钢套件箍在铸铁炮管后部,以保证较脆的铸铁炮管不会开裂。

1861年底,几家兵工厂同时批量生产帕罗特线膛炮。生产总数超过3000门,这些火炮一直在美国陆军和海军中服役,直至19世纪80年代末才逐步退役。

帕罗特火炮的口径涵盖范围很大,从3英寸(76mm)到10英寸(254mm),不过当时美国是用弹丸的重量来表示火炮的口径,最小为10磅,最大为300磅。轻型3英寸火炮重400千克,射程4600米,而10英寸的重型工程火炮和舰炮重达12吨,可以将140千克的炮弹发射到8000米之外。

在当时,瞄准设备的有效距离远远落后于最新线膛炮的射程,因此修正瞄准点存在很大问题。在几千米的距离上,通常只能凭借信仰加成,对目标说一句——施主,请随缘。

帕罗特火炮不仅在北方生产,同时南方各州也生产了这种新型火炮。南方制造小口径火炮没有任何问题,但由于缺乏制造这种火炮所需的大功率锻造设备,无法生产出厚重的大直径锻造环,所以在生产大口径帕罗特火炮时存在技术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海军军官、发明家约翰·默瑟·布鲁克(John Mercer Brook)建议制作复合结构的锻钢套。这些锻钢套比较窄,或者是相对薄的锻钢套重叠设置在一起。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里士满钢铁厂和塞尔姆海军兵工厂为南方邦联军队生产布鲁克火炮。不过,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很低,三年里只生产了100多门6、7、8英寸线膛炮,以及12门10英寸滑膛炮和数门11英寸火炮。

由于生产工艺很繁琐,造成布鲁克火炮的缺陷率很高。塞尔姆海军兵工厂生产的54门7英寸布鲁克火炮中,只有39门成功通过了检测,27门6英寸布鲁克火炮中,只有15门成功通过了检测。

尽管如此,邦联政府依旧认为布鲁克火炮是非常有价值的重要武器,并在最关键的战役或军舰上使用。特别是第一批的两门火炮被安装到南方军队第一艘战舰“弗吉尼亚”号上。此后,“亚特兰大”号、“哥伦比亚”号、“杰克逊”号等邦联军舰都装备了布鲁克火炮。

北方岸防炮台上,15英寸的罗德曼火炮和10英寸帕罗特线膛炮。

1862年,联邦军队使用30磅长管帕罗特线膛炮轰击了邦联军队驻守的普拉斯基堡。炮击之后,堡垒受到严重破坏,几乎所有的火炮都被摧毁。炮击开始两天后,堡垒驻军就投降了。

普拉斯基堡的受损情况,许多部位被炮弹击穿。而这种厚实砖墙原本就是为了防御炮弹专门设计的。这个结果清楚地表明能够防御滑膛炮的堡垒在面对线膛火炮时,都已经严重落后。

由于无法发现铸造缺陷,帕罗特火炮有时候会炸膛,就像这门10英寸攻城炮一样。根据美国海军的官方数据,南北战争期间部署在军舰和岸防炮台上的帕罗特火炮共有703门,其中21门发生了炸膛。平均而言,发射500~600枚炮弹就会发生一次炸膛。这与美国陆军炮兵部队的统计数据大致相同。

这门8英寸帕罗特火炮在射击时炸膛。

布鲁克火炮的图纸,可以看到两个较薄较小的钢箍安装在炮身后部。

布鲁克8英寸岸防火炮,火炮后部是三个相邻的钢箍组成的。

防守里士满的邦联军队投降后,10英寸布鲁克火炮被联邦军队缴获。

保持到今天的布鲁克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