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学校备考修士 | 大阪大学前辈分享
在日本,没有穿过大街小巷发现路边小吃的惊喜,取而代之的只有一家又一家的便利店
在日本待久了之后有时候走在街头我甚至会分不清或者说记不起日本与中国的区别,入眼也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摩天大楼大致相似,只有在看到街上日语写着的广告牌、耳边传来周围路人闲聊的日语我才会反应过来,哦,原来这里是东京。
东京与上海都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但是东京的巷子更窄,房间更小,生活更加快节奏。在赴日的一年半的时间里,我走遍了东京的大街小巷。从新宿到池袋,从涩谷到原宿,从表参道到六本木,从秋叶原到上野。东京确实繁华,但相比于国内的城市少了很多人情味。没有穿过大街小巷发现路边小吃的惊喜,取而代之的只有一家又一家的便利店,这也是我来到日本之后最大的感触。作为一个喜欢吃的吃货,比起国内少了很多很多吃的乐趣。且不提国内的烧烤撸串路边小摊,就连KFC必胜客这样的连锁餐厅相比于国内的口味也差了很多。
来到日本,如何适应这边的饮食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一开始来到日本是选择自己学做饭,这样省钱的同时也能做出符合自己口味的料理。

另一方面就是孤独感的问题。选择留学就意味着要远离父母朋友,远离熟悉的城市,彻底开始一段独立的新生活。这和去异地上大学又有所不同,大学再远也是在国内,身边都是讲着汉语的同学,坐几个小时高铁就能回到熟悉的故乡。而留学则是来到一个语言、文化都彻底不同的异国他乡。
我刚来日本的时候是与高中同学合租,由于身边有个熟悉的朋友,每周也会和父母进行视频通话,所以倒也没有太多的孤独感,反而是感到新鲜,想去探索这个我从未来过的新城市,我也在刚来日本的半年时间内走遍了东京都以及周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半年、一年过去了,由于疫情,一直没有机会回家,思乡之情也是越发浓烈。
这种时候我会选择找些事情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听歌唱k,或是去和在日本认识的朋友聚会,或是集中精力于考学。与其说来到日本会对陌生环境感到恐惧,不如选择期待未知,在一个没有人认识你的地方可以不用在意自己的过去,去认识新的朋友,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我:“我还有机会吗?” 东大、京大“没有了”
我参加考试的这一期有些特殊,由于新冠病毒的影响,很多学校取消了笔试改为资料审查,我由于少壮不努力,本科时期摸鱼太多,导致如今老大徒伤悲,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的资料审查都没有通过,另外听说京都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在此之后都将进行资料审查的制度,如果本科是经济学相关专业,并且日语和托福成绩比较理想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京都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科。参加了塾的课程并且认真积极的进行联系、复习、过去问的通刷的话,合格笔试还是很轻松的。国公立的大学很看重笔试的成绩,如果笔试成绩够高,那么面试发挥差一点也是可以合格的。我这一期的两个学校的考学经历就可以充分的说明这一点。
这一期我同时合格了大阪大学和一桥大学的笔试,但是做完笔试之后体感大阪大学的笔试发挥的更好,而一桥大学的笔试虽然合格但是发挥的其实并不理想。最后在面试中由于大阪大学是我第一个面试的学校,稍有紧张发挥的也并不如意,而一桥大学在我充分的准备之后面试时候的发挥还是相当不错的。但是结果与我想的恰恰相反,我合格了笔试不错面试糟糕的大阪大学而挂掉了笔试很烂但是面试顺利的一桥大学。
总之,国公立的学校笔试的成绩真的很重要。私立学校比如早稻田与庆应义塾大学的话,我没有报考,但是根据我合格这两所学校的同学分享经验来看,笔试的成绩对面试影响并不大,教授会比较看重学生的出身专业以及专业知识素养。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研究计划书,研究计划书是报考大学院的敲门砖,注意提前浏览自己心仪学校的官网,查找教授的对口研究领域,然后再思考研究计划书的题目,查阅相关论文文献,进行研究计划书的写作,反复修改确认没有语法以及专业性错误之后完成定稿。同时积极参与塾里或者语言学校的模拟面试,熟悉可能被问到的问题,进行充足的准备,这样真正面试的时候就不会过于紧张而发挥失常了。

很暖的老爷爷
说到记忆深刻,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友善的日本人们。我家住在东京偏郊区的一个小地方,有一次去打印出愿材料时,刚好有一位老爷爷在使用便利店的打印机。在等待了一会之后他打印结束,回头对我抱歉的笑了一下,然后说很抱歉让你等了这么久,这家店的打印机只能收硬币,你带够硬币了吗,没有的话我这里还有一些你拿去用吧。虽然早就知道日本的普通人都很善良热情,但亲身体验之后还是十分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