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检查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过度依赖检查。现代人很注重健康,很多人每年也都参加健
西医检查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过度依赖检查。现代人很注重健康,很多人每年也都参加健康体检,但是西医检查往往一切正常,而看过中医师后却说肝气郁结;还有一种情况,体检单上明明写着窦性心律不齐,而诊断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但平时经常感觉胸闷气短。
相信多数人都有这些疑问。另外,又如妇科体检中,CT检查正常,但妇科显示宫颈糜烂,妇科医师一般会建议常规治疗,吊瓶消炎。坚持每日吊瓶后,症状并没有缓解,身体反倒是变得虚弱,身体出冷汗等不适。
西医检查主要是靠机器加试剂实现的,比如血常规、尿常规,比如影像学的彩超、CT、核磁共振等等。直接结果是数据或者图像,通过专业人员对这些数字或图像进行比较解读,从而得出结论。西医的检查往往不是开药的医生直接进行的,必须有专门的检验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医生根据他们出的结果再进行判断。西医是靠机器检查的,所有的结果都会呈现在一张张清楚的数据和影像化验单、报告单上,普通人稍微学一下,也能明白个大概,至少能够听明白。
西医的检查,更侧重微观、侧重数据,如病毒、病菌、病灶。中医的检查,更注重宏观,注重个体的感觉。从适用范围上讲,中医对各类人群检查都会有自己的判断结果,西医对于有些人群却无能为力。比如现在所谓的“亚健康”人群,患者有各种不适,但是,按照机器检查的结果又没有什么器质性病变。西医里没有这方面的深入的理论体系依据,只能靠先编一个“亚健康”词汇来概括。而这些不适合感觉,在中医里是可以“辨证”的,可以投射成阴阳、虚实、寒热、表里、沉浮等中医语言的。在有经验的老中医那里,可以得到明确的解决。
西医侧重绝对数据,中医注意相对感觉。比如西医只要体温超过多少度,一定会认为是发烧。中医则是要问问病人的感觉,“热还是冷?”现在看来,中医可能更贴近实际。像是同样的气温,在春天和在秋天,在有风还是无风的状态下,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体温,由于平时基础体温不一样,反映出来的身体状况也不一样。西医已经开始慢慢注意到这一点,不过比中医还是略差一些。从这方面讲,中医还真有点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接轨的感觉。西医检测许多对人体或多或少有损害,中医则属于“无创”体检。西医抽血也好,X光、CT等照射也好,对人体多少是由“创”的,而中医则是没有丝毫损伤的。
别看西医的检查设备复杂、技术先进、程序复杂、项目繁多,其实那只是技术和机器的先进而已,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西医的检查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根本就是不靠谱的!
局限之一:把生命本来所具有的运动的、整体的、联系的这些鲜活的形态变成了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检查指标。若把这些指标理解为人类自身的真实状态,实在是高抬了他们的身价。所以在我看来这些检查倒很近似于盲人摸象或刻舟求剑,只是一味地追求于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忘却了事物的各个方面都是存在着其必然联系的,个体的性能特征是不能概括总体的。把这一比喻解释在身体检 查上,就是不应该用人类身体某一部位在某一时刻的表象来评判整体的身体机能 状况。这样自然不是准确的检查结果了。
局限之二:对检查指标理解的机械性及片面性。对于检查指标中所标示的结果,西医往往不肯关注并深入研究指标标识中的另一方面的问题,孰不知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就拿现今最常见的“糖尿病”来说吧,血糖高不只说明病 人血液中的含糖量高,同时也说明身体其他部分血糖的指标也正处于非正常状态 之中。血糖高者并没有从其呼吸中吸取糖分的特异功能,那么那些多出来的糖分 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因此若再控制饮食,虽然指标是正常了,可是身体中缺少糖 分之处就会更缺少了,恐怕病人整体的健康的状况也就会不尽人意了。
局限之三:把所谓不正常的指标单独地、武断地视为疾病。人体自身在抵抗 各种疾病时都会做出不同的自主反应,而检查指标往往在这时却忽略了这种非常 态,一味地认为检查出的指标就是人体自身的正常态。比如感冒发烧,身体越健 壮者反而体温越高。原因是发烧是人自身抗病功能的激发和调动。一上手先退烧, 无异于在抵抗外来侵略时,先缴了自家的枪,先毁了自家的长城。那让我们用什 么来抵抗疾病的抗击呢?
局限之四:过分相信指标,忽略了精神因素。只是单方面的通过检查指标, 就立刻给身体扣上了疾病的帽子,孰不知“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 化”以及“癌症”等等这些可怕的字眼对人体的精神会造成多么大的压力。人不同于动物,其精神因素不可忽视,意志和信心是战胜疾病的根本要素。帽子一压, 精神垮掉,小病变重,大病吓死,这难道不比那些数字和字母来得可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