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诊断学学科的特殊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23-07-25 22:22 作者:中医界张三  | 我要投稿

    学医的目的是什么呢?治病救人,业内说法叫“上临床”。其实临床说起来就两件事,诊断+治疗。诊断的意义是无比重要的。

    然而诊断学,多是零碎的知识,难听点叫鸡零狗碎。理所当然不言自明的知识占了很大一部分,让人掉以轻心。部分知识不琢磨又难以讲通,两种混杂,难以适从,仿佛在上数学课,前面看着简单,一打盹,醒来发现成天书了。

    不发挥如念书,何况书上讲述与临床实际还有距离,一些明显缺漏,一些机械而守旧,一些是人为放大性的区分。试举一例:遗尿,书上简单排列了下,最典型当然是肾虚肾气不固,然后脾虚气陷证、膀胱湿热,没了。然而临床就仅限于此么?导赤散,心火旺,这是我从邓中甲那学到的,人家也解释得通,肾精受心神控制,这是心肾不交,通因通用,临床上不是个例!还有,用小量麻黄,这是许多儿科大家和经方家的共同经验。原理很简单,睡得太深了!这勉强也能归到心主神明吧,而且“菖蒲远志没有麻黄好使”,这是俞景茂教授说的。

    以上都是看到讲遗尿那一自然段,一分钟之内想到的。这不是什么天才,只是我见过了,我“用的上”。我想,如果没有没有后面知识或临床的积累,就算是孔夫子来也不能举一反三,就算让王阳明苦思七天也不能虚空格竹。

    发挥多则掉书,如姚梅龄等推崇的精确诊断,一个汗症,讲稿洋洋洒洒六百页,精简也有六十页,叹为观止。内容虽多,确是临床真言,只是这么多内容,不仅需要老师强大的知识储备,也需要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然,望而却步,重点不分,消化不良。

    包括朱文峰老师自己也有提到——“断”的繁体“斷”字是什么意思?四个绞丝,这四个绞丝代表什么意思?我看就是复杂。各种复杂的病情,各种复杂的事物,复杂的矛盾,我们要把这些复杂的事物分析判断出来,把它切割开来,旁边一个斤字,“斤”是什么意思?斧头。斧头干什么用的呢?就是切断,对它作出判断。

    现实世界的情况错综复杂,常常是四条以上的丝线相互交叠,要我看,难度不是乘四,而是四次方。

    所以中医诊断学,向来是很难讲的,难讲得生动多彩的,更难讲得尽量周全的,最难还是读书人要有后面学科的基础,要有临床的感悟。才能举一反三。因此,需要常常回看,回头望月。

    而朱老师这篇讲稿,望闻问切神圣工巧,为什么先讲问诊? 我从中看到了诚恳:

         “工”是种技巧,是种功夫、技能。比如有的人可以把一部著作、一篇文章都雕刻在鸡蛋壳上,难道那不是一种技巧吗?谦虚地讲是“雕虫小技”,其实这种技巧不是一般的技术,是种巧妙的艺术。因此说“问而知之谓之工”,是一种细致的功夫,要熟练才能掌握。《灵枢·经别》篇里面讲,“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作为学生,你开始学习中医,就要学习问诊,“工之所止也”,这个工,不是讲一般的功夫,是讲的上工,上工的功夫也是在问诊的技巧上,“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开始学医的时候,认为问诊还不简单吗,有嘴就能问,实际上不然,很多高超的技术都在问诊里面,人人可以问,但是不等于人人都能够问好,不等于一问就中的,不等于问出来的问题正好是矛盾的关键所在。

        有一个例子,是从我校王宁老师的医案课上听来的,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忘:一个小女孩,唇炎一年,流黄水多,久治不愈。王老师看这孩子左侧发红明显,思不解。突然灵光一闪,原来是这孩子喜欢左侧卧,黄水浸染所致。但她为什么喜欢左侧卧,偏偏喜欢压着心脏睡觉?原来是心气实,有火也。果断在组方中加上黄连。几诊下来,嘴唇光滑了,笑容也有了。

        总之,细微之处见真章,平淡之处见神奇。希望大家都能体会到这种这抽丝剥茧如断案的快乐。

    著名医学教育家刘忠保说过:“记不住是因为你用不上”,“人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听到什么是信息,按什么顺序听是能力”……诚哉斯言!

    最后祝大家“走着走着,花就开了”,共勉。

(最近参加了“习医”组织的共读活动,本文章同步发布至“习医”公众号)


诊断学学科的特殊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