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王守仁 字伯安

王守仁 字伯安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人称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王守仁11岁前在祖父王伦培养下成长。后随父亲王华到北京任所,一度热心骑射,继又研习兵法。18岁时在回余姚的途中拜访程朱派学者娄谅(1422~1491),娄谅向他介绍了朱熹的格物说和圣人可学而至的思想,使他很受启发。21岁中乡试,遍读朱熹著作。28岁中进士,任职于工部,后又担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
正德元年(1506)武宗朱厚照继位,太监刘瑾弄权,王守仁因抗疏救援戴铣等人,称刘等为权奸,被刘瑾廷杖,后系狱,不久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正德三年时他发生重要的思想转变,以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于是突破朱熹格物穷理的格物致知说,认为所谓理就是人的心理,并在当地建立龙冈书院。贵州提学副使席书聘其主讲贵阳文明书院,他在此首次演讲知行合一说。刘瑾伏诛后,他历任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文选清吏司员外郎、考功清吏司郎中等职,后升任南京太仆寺少卿,与弟子徐爱等人讲述他的大学格物新说与知行合一说。后经徐爱记录整理,成为《传习录》,正德八年至滁州督马政,讲学规模渐大,一度强调静坐,要求就思虑萌动处省察克治。正德十一年,升任南赣佥都御史,奉命镇压赣南农民起义。在军事镇压取得成功后,强调思想统治,重视教化,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思想,使赣南的统治秩序得到恢复。这期间他在赣县修建濂溪书院,刻印古本《大学》,印发《朱子晚年定论》、其弟子薛侃出版了《传习录》。正德十四年他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六月,他奉旨督兵讨伐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仅用35日即生擒宸濠。他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了经验,提出“致良知”的学术宗旨,认为这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若信得这三字,譬之操舟得舵。
明世宗继位后,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封新建伯。此时王守仁因遭到反对派的攻击、排挤,疏乞归省,从正德十六年到嘉靖六年(1527)过着退隐生活。其间他续刻增订《传习录》,修建稽山书院,其弟子创建阳明书院。他的“拔本塞源论”和一系列重要书信及《传习录》下册,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弟子还为他刻印《阳明先生文录》及《居夷集》等。
嘉靖六年五月朝廷起用王守仁,镇压广西少数民族起义,造反首领得知王守仁带兵来讨,也很干脆,乖乖投降,得逞后,为加强思想统治,王守仁兴办南宁书院,建立思田学校,推行儒学。在他出征广西之前,录下了全面阐述他哲学思想的《大学问》。
两广役后,阳明肺病加疾,上疏乞归。归途中他经过江西大余灵岩寺。他在寺中各处游历,进入寺中一位祖师圆寂的房间,只见圆寂老僧的容貌与自己一模一样,并在书案上发现一张字签:“五十七年王守仁,启吾钥,拂吾尘,问君欲识前程事,开门即是闭门人。”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阳明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在临终之际,他身边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卒后,朝廷予谥文成,赠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封侯爵,称新建侯。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统帅 B-
(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初,朝议贼势强,发广东、湖广兵合剿。守仁上疏止之,不及。桶冈既灭,湖广兵始至。及平浰头,广东尚未承檄。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及乎宁王乱,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故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武力 C+
(王守仁善射,尝与诸属国夷角。正德时,许泰、张忠恨失宸濠,言:“宁府富厚甲天下,今所蓄安在?”守仁曰:“宸濠异时尽以输京师要人,约内应,籍可按也。”忠、泰故尝纳宸濠贿者,气慑不敢复言。已,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军谋 B+
(守仁好言兵,因纵观山川形胜,慨然有勒碑燕然志。兵部尚书王琼奇守仁才,尝叹曰:“不与此人权,将谁与也。”乃奏从其请,使便宜从事。时贼势强,而守仁多出奇计,尽歼之。及宸濠之叛,守仁智虑无遗,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言“大军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时有议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后悉如守仁策,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智略 S+
(守仁天姿异敏,颖惠绝世。少而好古文,辞博大昌达,秀逸有致,与宋濂、杨士奇、李东阳齐。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硃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不苟言笑。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守仁既以气节名世,又建不世勲,迨有志圣学,一切尽扫去之。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宋周、程二子后,惟象山陆氏简易直捷,有以接孟氏之传。而硃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说。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所论著有《古本大学则言》及《传习录》诸书。及病篤,门人问遗言,守仁微哂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内政 A-
(守仁初授刑部主事,决囚江北。后刘瑾乱政,论救言官戴铣,薄彦徽,因大发瑾罪。瑾怒,矫旨杖守仁于门,谪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历迁数任,有政绩。及卒,士民拥哭者载道。至越,越中市儿巷妇无不嗟叹。)
魅力 S
(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使人不能不心折也。其才气故横绝,得兵部尚书王琼为倾任,故能早膺阃阀,屡立大功,顾未一面守仁也。琼得其所貌像,焚香悬对,契若面语,尝左手持弱孙,右手接守仁奏报,至关启处,顾儿叹曰:“生子当如是哉。”然其矜创获,标异儒先,为学者讥,颇目为伪学。守仁尝谓胡世宁少讲学,世宁曰:“某恨公多讲学耳。”桂萼之议虽出于媢忌之私,抑流弊实然,固不能以功多为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