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景(CPV9)拓展说明:关键是捡银窿
据地质图的显示及个人推测,溪头村一带的地层可能属晚三叠世早期(卡尼期)的艮口群-红卫坑组(T₃G-T₃hw),但由于四周被燕山三期(晚侏罗世,J₃)的 汤塘序列-高桥单元(J3G) 侵入岩包围,该组岩石均已变质。
结合地质图和地图来看,我一直并不十分确定溪头村一带的地层就是红卫坑组。因为溪头村的位置大致是位于红卫坑组与高桥单元的接触区域附近,而我之所以会如此推测,理由来源于溪头村的其中一个景点——捡银窿。
在溪头村村东沿溪水上溯,有一个被称为“捡银窿”的地方(但我从没去过,因为比较远,而且每次来溪头村都是附带游览的性质,所以每次最远都只是去了村东的小水潭,也就是捡银窿游览路线的起点),据景点的描述,捡银窿的来源是由于古时可以在溪石中找到天然的银矿石(另有一些描述是指在捡银窿一带有银矿),于是这个地名便流传了下来。
其实不论是景点描述或是另外的一些描述,都明确指出了溪头村一带存在银矿石的事实,而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因为广东省的晚三叠世地层全部均为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在矿产方面则最主要是产煤。且据我多年来的认识(不论是在实地或是查阅资料),晚三叠世地层基本都是不产银矿,但有一种情况是会出现产银矿的,就是地层受到侵入岩的影响。
关于这点,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肇庆市高要区的长坑金矿床(该矿床比较特殊,除了是金矿外,也有银矿床,我这里就用它的银矿作为说明对象),以及佛山市高明区的富湾银矿床,这两个矿床所在区域都是晚三叠世地层分布的地带;而据相关资料显示,这两个地方的银矿都与位于高明区西安镇的一个隐伏侵入岩岩体(隐伏是指在地表没有出露,仅在地表之下存在)有关。
因此,简单来说,就是晚三叠世的正常沉积岩岩层在受到了侵入岩的影响(例如极高的温度、岩浆等等)后,会产生化学反应(包括成矿作用),继而形成一些变质岩石或者矿石。捡银窿的银矿石便是如此。
所以,根据上述的相关例子可以大致判断,溪头村的捡银窿会出现银矿石、甚至有银矿存在是符合真实情况的,而这个事实又进一步证明了溪头村一带的地层应该是属于受到了高桥单元侵入岩的变质作用的晚三叠世地层,即红卫坑组;或者是溪头村位于高桥单元侵入岩与晚三叠世地层之间的接触或相近的区域。
参考资料:
广州市基岩地质图
广东三叠纪岩石地层划分
长坑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