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作为尊贵的宝马mini车主【手动狗头】,对此次宝马事件发表一些感想

2023-04-26 12:35 作者:dawenxi0  | 我要投稿

1. 燃油车时代的用户选择

作为80后车主,我和妻子在2018年购置的第一辆车是一辆5门版的mini cooper:彼时,mini的功能主要用于妻子或者我的上下班通勤。2020年,我们添置了另一辆车沃尔沃XC60,以便未来有宝宝的情况下使用。

作为宝马与沃尔沃车主,我们对于车的使用并不是特别频繁:在过去五年,mini平均每年跑一万公里;沃尔沃SUV在过去三年,每年大概只跑五千公里。

从用户对于代步工具的使用观感而言,宝马mini作为一款20~30万级别的小型车,显然不能单纯从性价比上考虑其竞争优势:有相似储物、运载能力的车,很多比mini便宜很多的车型都可以选择。当然,宝马mini能卖到同级别车型中很高的价格,必定需要其足够坚实产品力作为支撑。

作为车主,经历五万多公里与mini的配合,确实感觉mini是燃油车时代机械性、操控性俱佳的产品。这款车起步平顺、加速平稳,在各种速度、各种载重条件下的巡航都很匀称。我的开车习惯较为稳妥,极少猛踩油门或者猛踩刹车:但在需要较快加速或者刹车的情况下,mini总能满足我的需求。在行驶里程到达大约两万公里的时候,mini出了一次车祸、右前方的轮胎有一次大修(对方全责):在大修完成之后,其操控性与行驶稳定性与大修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差异。美中不足的或许是它的悬挂系统太硬,走在颠簸的路面上的时候,车内驾乘人员的感受并不是多好。

而关于沃尔沃的这款SUV,我们对它的评价也是中规中矩。一万多公里的里程数虽然不多,但是无论是市内交通、或是高速路上的长途旅行,这款车都能满足我们的驾乘需求。或许是因为沃尔沃在瑞典的老本行是做挖掘机的吧,机械本身安全耐撞、发动机声音不好听,也能理解。

有一次我开mini出公司大门的时候,有一位等候班车的不认识的同事在闲聊,看到这款自己不认识的车时,跟旁边同事说:这台车好漂亮。我也确实能理解作为用户购买产品时的选择标准:坚实的基础性产品力与良好的外观设计相辅相成,加上合适的用户服务,就能给产品以良好的溢价空间、从市场上获得巨额利润。

在燃油车时代,因为西方汽车厂商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之内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壁垒,我国汽车厂商在燃油车市场一直不能占据优势,即便是在我国本土这块巨大的市场也是如此。买国外的中高端车型,除了一部分标榜自己的经济属性、社会地位原因之外,非常重要的原因还是追求更高品质的产品力,即良好的驾乘体验。我们作为消费者,在燃油车时代选择了国外的中高端品牌,并非为了标榜自己的经济能力或者社会地位,而主要关注产品本身给我们带来的驾驶体验。有时候我也会感慨:买这样的车,让外国人赚走了比他们应得的稍微多一些的份额(虽然全球的通商你来我往,我们也在赚外国人的钱)。

2. 对于乘用车偏好的转变

过去几年,因为已经有了两辆家用车,我本人并没有过多关注乘用车的市场动态。老婆逛商场的时候,推荐我去特斯拉、蔚来、理想的电动车上试一试新能源车:我相对保守地表示,因为电池技术暂时还没有革命性的突破,充电时长与续航能力有可能会给长途旅行带来麻烦。直到2023年年初、春节假期的时候,我本人还在关注奥迪的S5敞篷车,想在2028前后、燃油车时代即将结束之际,抓住燃油车的尾巴,买一辆酷酷的轿跑替换现在的mini。

我对于乘用车偏好的转变,或许是引发于这条仰望U8各种逆天操作的视频:

https://b23.tv/z8R8poy

作为一名化学化工领域的工程师,我突然意识到,新能源车的时代比我预想的要快得多地到来。对于工业制成品而言,仰望U8作为一个可以量产的产品,从性能上全方位碾压燃油车最顶尖的产品:这背后意味着比亚迪等中国新能源车企能够提供的、普通消费者买得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从性能与价格上都开始全面优于燃油车。

随后,我与好友一起逛新能源车4S店:在比亚迪王朝网看中国结尾灯的千山翠,觉得比奥迪A6漂亮得多;在比亚迪海洋网试驾四驱版海豹,海豹的急加速带来的推背感有点被吓到;在腾势中心看D9,觉得这款车很适合当作下一个宝宝出生时的家庭用车。。。

看了比亚迪以及其他自主品牌的车,并且试乘、试驾之后,我的购车需求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奥迪S5的加速性应该比不过四驱海豹,价格是四驱海豹的两倍还多一点;即便现在奥迪S5的经销商价格降了不少,再买德国人造出的燃油轿跑,多少还是有点交智商税的感觉了。或许过几年之后,我会考虑拿着为买奥迪S5攒下的钱,买一辆腾势MPV、再买一辆海豹类型的轿跑替换掉现在的mini。

坐在国产新能源车内,我个人能感到两个与传统燃油车两个明显不同的地方。汽车内饰上,新能源车的色调大多是暖色、偏明亮的,这与电机带来的安静与绿色相称;而传统燃油车的色调多数为黑色、偏暗的,这与内燃机、石油、轰鸣声相称。而在中控面板上,新能源车的显示面板更大更智能;而传统燃油车按钮偏多,给人以一种旧时代的感觉。

直到去年,在路上看到的能让我眼前一亮的车还是一些诸如奔驰/迈巴赫S级、宝马X7、Aston Martin、Bentley、劳斯莱斯之类的豪车;而今年再看到这些车,除了赞叹车主有钱之外,我个人对这些车本身的感觉,已经索然无趣。反倒是在路上时不时看到海豹、海豚、千山翠、极氪001、腾势D9,会觉得这些车好漂亮;有时,我也会在路上数对面方向经过了多少辆秦、多少辆宋。

3. 新能源车优于传统燃油车的技术逻辑

汽车工业起源于德国,很多热力学定律的发现者也来自于德国。只要是理科生,高中的时候都会学过内燃机热效率基本不可能超过50%;上了大学之后,对于熵这一概念的进一步理解,解释了内燃机产生的热并不是很高质量的能量形式;而储存在电池里面的电能,从规则程度与指向性上都优于内燃机产生的热能,是一种更高质量的能量形式。因此,现有的工业制成品中,汽车电机的能量效率基本都超过80%,也不是一件稀罕事。烧汽油要交消费税、烧电不用交,再加上发动机的能量效率有很大差异:这两点解释了我们用新能源车,跑一公里一般不超过一毛钱;而用燃油车,跑一公里至少也要三四毛钱。

中国是全球范围内能源革命走在最前端的国家,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们不知疲倦地工作,将光伏发电、特高压输电、电池材料等一个个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业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热核聚变产业化之后,传统化石燃料将一步步回归到化工工业品原料的角色上,摆脱被直接烧掉的遗憾遭遇。新能源汽车产业在2023年的集中爆发,只不过是中国一直踏实践行的能源革命,以水到渠成的方式结出的一颗大大的果实。德国人很懂汽车、也很懂热力学定律,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德国人的落后不在于他们对于汽车的理解不行;而在于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各种工业体系、工程师体系不行。

4. 对宝马mini事件的评价

我本人的博士学位是在西方世界读的,临近毕业的时候尝试过找欧美地区的工作机会,但最终未能成功。现在回望几年前的国外就业形势,能够感觉到西方发达国家在产业的各个领域都有种力不从心的状态、遇到了不少困难:本国国民的就业都不能保证,更何况是跟他们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东方人。回到国内之后,我的工作内容也有很多部分是和外国人打交道;但是平时的生活环境都是自己国家的人们,在工作中观感好受得多。

宝马mini事件,实质上是德国人乃至白种人种族主义的又一表现:作为与西方世界的白人打交道很多的我,已然见怪不怪了。德国人做事很专注、很注重规则不假,但是在人种问题上也很极端:不然二战时对于犹太人的屠杀,也不会进行得如此残暴。

在回国之后,我在求职过程中与各种背景的企业招聘方交流过:国字号企业、国内私营企业相对务实一点、能给的待遇水平也高不少;而在与瑞士、美国的药企招聘方交流的时候,感觉大部分时候是在谈情怀,聊到待遇的时候还是跟你聊情怀。我作为生物制药界的从业者,确实能感觉得到:在本国的土地上,自主能力成长起来过后,政策肯定还是优先倾斜于本土的企业的。国外的人们在中国办企业是肯定欢迎的,但是要守规矩、讲道理、真实为我国发展做贡献才行;要是赚了中国人的钱还骂中国人,谁都不傻,或早或晚都要被算账的。

2023年,德国人看到了自己不愿意看到、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那就是在今年的中国市场上,在中国本土车企打趴下日本车企之后,下一个被揍的就是德国的主流车企了:大众如此、BBA亦如此。宝马mini展厅上,工作人员的长相与装扮符合德国人的审美标准、工作人员区别对待中国人与欧洲人,这些事情无非就是德国人在经历巨大的心理落差、面临市场销量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展现出来的无能狂怒。确实,当一个人心理崩溃掉之后,ta能做出的事情有时看上去根本无法理解:这也能解释为什么BMW作为一个财力雄厚的企业,在网上舆论各种发酵的情况下,仍然做出灾难性的公关行为。

我对国货和洋货其实没有偏好,哪种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产品力强,我就买哪个。我不在乎有时买国外的商品还被外国人区别对待,因为我自己也在赚外国人的钱、同时背地里骂一些外国人傻逼。只要产品足够好,其他的都是次要因素。宝马mini事件发生之后,我有直接把mini卖掉、换成四驱海豹或者千山翠的冲动:因为我有点担心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在路上被人扔冰淇淋或者小石子),尽管概率极小。但是回头想想,还是按照原计划把mini开到12万公里左右再换车为好:毕竟自己还是优先把房贷还清、把经济资源优先放在照顾宝宝上。

5. 展望未来

2023年应该是中国乘用车行业自立自主自强的元年。短短的前四个月内,我们见证了各种国产品牌的神仙打架,见证了德系、日系、美系轿车的销售危机,也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登顶乘用车市场的销售冠军的历史时刻。2023年上半年,在30万元以下的各型轿车、各型SUV品类上,中国自主品牌均有性价比远高于德系、日系燃油车的产品出现。而在2023年下半年,在中高端乃至豪华乘用车市场,中国自主品牌将凭借先进的技术,借着我国消费者逐渐建立起的、对自主乘用车产品强势信心的东风,对西方汽车品牌发动新一轮的攻势。

对于我本人而言,对于奥迪S5的期待已然成为过去式,现在的我在纠结是买千山翠还是买海豹轿跑。而数年之后、到了真实需要换车的时候,或许千山翠和海豹都已经成了我的牛夫人。我本人很享受这种对于本土汽车产品出现选择困难症的时刻,我也很能理解有些本土车评人在比亚迪云辇发布会上激动落泪的场面:这种对于自主品牌、自主产业的热爱与信任,终于在超越对手的那一刻进行释放,这是很难用言语所形容的。

有人预言,比亚迪有成为全球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商的潜质:我认为这是有事实作为支撑的。技术上,比亚迪全球领先的三电系统会带来足够强的产品力与盈利技术壁垒;市场上,植根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市场,比亚迪拥有坚实的向全球拓展市场的基础;品牌战略上,比亚迪从基础品牌直至超豪华品牌的各层次,都有与大众集团分庭抗礼的能力。

诚然,新能源汽车从技术角度上看,仍然存在储能密度较低、续航里程焦虑、安全性等公众关注的问题。同时,新能源汽车对于传统燃油车的完全替代也是一个足够长的过程:现有条件下,混动技术作为过渡性的技术可以部分解决相关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努力解决各种问题,新能源车的技术更新与迭代也在加快。爱好中国本土新能源车的车主们最近经常被背刺成海胆或者刺猬,但这恰恰反映我国自主乘用车品牌正在成为市场主流。这是中国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结果,也是中国劳动者同时作为消费者引以为傲的事情。

未来已来,未来可期。


作为尊贵的宝马mini车主【手动狗头】,对此次宝马事件发表一些感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