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些被嫌弃的坏孩子

2021-04-09 23:52 作者:leooooii  | 我要投稿

父亲关注的一个UP主,领养了一个孩子。孩子身世特殊,母亲是妓女,父亲不知是谁,千百嫖客中的一员。母亲从小不照顾他,将他扔到一旁,自顾自做皮肉生意。他长大一些后,被一家人领养了去,呆不住,总是偷跑,领养人实在受不了而放弃。这个UP主领养了他,一段时间后,他又一次在人们眼皮下躲了起来,藏了一夜,然后逃跑。


这个孩子对我触动很大,一是因为他的逃跑,二是很多人骂他“坏种”,说这个孩子天生没良心,条件那么差,养父母对你这么好,不感恩,居然还跑。


教育心理学里谈到,一个孩子有稳定的家庭,父母感情和睦,爱孩子,孩子才会积极自信地成长,克服困难。换言之,孩子茁壮成长的内核是稳固的家庭。如果一个孩子没有稳固的家庭,甚至父母都严重缺席,他的内心该是如何?他成长的动力该从何处而来?


自从我的两个小外甥女降生,成长,我强烈地感受到,孩子的心智起初根本是一张白纸,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导向,才会让他走上不同的道路。他生在糟糕的环境,心智会不自觉学习糟糕的行为,自己是没有能力区分的。物质匮乏,道德缺失,孩子很难不学鸡鸣狗盗之事。


善良往往隐含着极高的成本——父母教育上的含辛茹苦。当正常孩子接受教育,母亲耐心呵护教导的时候,这个孩子无所事事,甚至每天在一旁看母亲从事肉体交易。她的母亲,没有给与过他任何该有的呵护。教育启蒙,道德观的培养,全部缺失。除去母亲,更严重的,没有父亲。不同于父母离婚,父亲去世这种的缺失,他的父亲不仅找不到,而且身份是千百个嫖客中的一员。他去探寻父亲,只能探寻社会深不见底的恶,而这,是一个孩子根本无法承受的。


正常的孩子受到家庭环境激励,将心智用到知识,艺术上。而这个孩子受到家庭缺失的影响,只能用逃跑来填补内心的黑洞——我父母在哪里?养父母对孩子再好,也很难填补他内心的缺失,原生父母遗留下来的巨大伤痕。领养孩子,最大的困难实际不是自身的物质基础,而是给孩子缺失的爱,最终让孩子有勇气正视自己的原生家庭。


这样的孩子或许还有很多,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培养,无意识沾染上糟糕的习惯,再被社会冠以“恶”的评价,遭受别人冷眼。他们没有能力区别善恶,进而会不理解,为什么别人这么对我,然后反过来报复,如此,陷入悲剧循环。


小说《陆犯焉识》里的梁葫芦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小时候家里饥荒,他照顾妹妹。好不容易家里有些吃的,他和妹妹等母亲送来,等了一天没等到,他去寻,最后在草垛后面发现母亲和骈头吃了他们的口粮,抱在一起呼呼大睡,完全不顾他和妹妹的死活,梁葫芦一怒之下将两人锤杀。


天资异禀的孩子终究只是少数,更多的孩子,走不出父母的身影。父母身上阴暗,堕落的社会之恶,静悄悄地绽放在孩子身上。


那些被嫌弃的坏孩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