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台湾:一个书法人心心念念的地方

2022-08-04 12:57 作者:大凝没事练练字  | 我要投稿

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有两个故宫,一个是北京故宫,一个是台北故宫。


其中台北故宫,全称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中山博物院,该馆占地面积约160000平方米,馆藏文物极其丰富。除了故宫,台北还有一个“小故宫”,那就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文物陈列馆,简称“史语所文物馆”,它里面的文物也很丰富。接下来,就让咸鱼老师从这两个博物馆里挑十件和书法有关的文物,做个简单介绍。

🤗



1. 龟腹甲卜辞《丙》0247 🤲🏻

这件文物来自史语所文物馆。
这是片龟甲,上面刻着的是甲骨文。要说汉字起源,甲骨文是怎么也绕不开的。这是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内容是卜问妇好分娩的事,从生产的日子推测吉凶、性别。


2. 毛公鼎 🤙🏻

这件文物来自台北故宫。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00公斤。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

这是毛公鼎内壁上的金文。
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3. 廿六年诏椭量 ✌🏻

这件文物来自台北故宫。
秦始皇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之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这件文物就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就这容器的用途而言,它是统一度量衡的见证;就这容器上的文字而言,它是统一文字的见证,那是小篆。



4. 彭因张子春至子侯书信 💪🏻

这件文物来自史语所文物馆。
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中的瑞典学者F.贝格曼在额济纳河流域,对汉代烽燧遗址进行调查挖掘,出土简牍一万余支,这就是居延简牍。居延简牍中有不少私人书信,这是其中一封。一位叫彭的人托张子春带信给子侯,说明自己今年生病独居,收到子侯的腊日贺礼,却无法回礼,也无法趋前问候等情。简牍上的字属于隶书,但和我们常见的东汉石碑上的隶书不同。


5. 快雪时晴帖 👏🏻

这件文物来自台北故宫。
《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古人说是王羲之的真迹,但按今天的研究,该是唐代的摹本。《快雪时晴帖》全文共4行,28字,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乾隆曾将它和《中秋帖》、《伯远帖》并称三希,而《中秋帖》、《伯远帖》现在在北京故宫。


6. 魏灵藏薛法绍造释迦像记 👐🏻

这件文物来自史语所文物馆。
魏灵藏造像记是北魏龙门二十品之一,这是个拓片,原刻在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魏灵藏造像记属魏碑,魏碑是楷书的一种,一开始并不受重视,现在学习的人很多。


7. 书谱 🤞🏻

这件文物来自台北故宫。
这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草书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书法,都非常精彩。说到草书,台北故宫还有一件怀素的《自叙帖》,限于篇幅,不能让它露脸,就在这提一下吧。🤗



8. 祭侄文稿 🙌🏻

这件文物来自台北故宫。
《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这三件作品并称“天下三大行书”。其中,《兰亭序》没有真迹,几个重要的摹本都收藏在北京故宫;《祭侄文稿》《寒食帖》都有真迹传世,都收藏在台北故宫。


9. 蜀素帖 💪🏻

这件文物来自台北故宫。米芾是北宋著名书法家,如果单论技法,很可能是宋朝第一。他有两件代表作,《蜀素帖》和《苕溪诗帖》,两者并称米书双璧,现在《蜀素帖》在台北故宫,《苕溪诗帖》在北京故宫。


10. 大明怀宗端皇帝实录十七卷 🤲🏻

这件文物来自史语所文物馆。
“大明怀宗端皇帝”就是我们常说的崇祯,这本书是个清抄本,手抄的崇祯实录。这并不是什么书法家的作品,只是一般抄书人的笔迹,但这种作品更能反映一般人的审美不是吗?
以上就是这次挑选的十件文物,其实藏于台湾的好东西还有许多,就留待以后再讲述吧~🤭

文字 | 一个中国咸鱼癸


「    大   凝   书   房    」期待下次与你的相见


台湾:一个书法人心心念念的地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