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志裴注讲解2

2023-09-10 08:40 作者:丞相武乡侯  | 我要投稿

原裴注的第三部分很长,我们拆解一下。曹操的祖父曹腾在永宁元年被邓太后选为皇太子的侍读,太子也十分信任这位老师。三十年来,曹腾经历了五位皇帝(汉安帝到汉顺帝),一路顺风,没有犯任何错误。

与此同时,曹腾举荐了日后出名的张温、张奂等人,他也不因此居功自傲。种暠发现了曹腾的书信,上书举报曹腾,皇帝却没有加害,曹腾也不因此记恨种暠,经常称赞种暠,种暠因此觉得这是曹腾的恩德。汉桓帝时期,曹腾因为老资历而封为费亭侯。

卢弼纠正了《续汉书》行文中的地理错误。而史家觉得《续汉书》是在美化曹腾。

最后魏明帝太和三年,曹腾被追封为高皇帝。

《续汉书》:……腾字季兴,少除黄门从官。永宁元年,邓太后诏黄门令选中黄门从官年少温谨者配皇太子书,腾应其选。太子特亲爱腾,饮食赏赐与众有异。顺帝即位,为小黄门,迁至中常侍大长秋。在省闼三十馀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蜀郡太守因计吏修敬於腾,益州刺史种暠於函谷关搜得其笺,上太守,并奏腾内臣外交,所不当为,请免官治罪。帝曰:"笺自外来,腾书不出,非其罪也。"乃寝暠奏腾不以介意,常称叹暠,以为暠得事上之节。暠后为司徒,语人曰:"今日为公,乃曹常侍恩也。"腾之行事,皆此类也。桓帝即位,以腾先帝旧臣,忠孝彰著,封费亭侯,加位特进。

卢弼:函谷关在弘农郡,非益州刺史辖地,当以斜谷为是

《集解》:《后汉书·种暠传》无此语,暠数劾大将军梁冀,生平不肯阿附权贵,绝不为此语也。《后汉书·孙程传》章怀注《东观记》“自此以下十九人,与程同功者,皆叙其所承本系”,盖当时史官惧承等威权,故曲为文饰。

《三国志·魏明帝纪》:太和三年夏六月戊申,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夫人吴氏曰高皇后。

本传中说,曹嵩的身世不可考,在《曹瞒传》和《世语》里都说曹嵩是夏侯家的孩子,夏侯惇的叔父,曹操和夏侯惇应该是堂兄弟的关系。

吴金华考证了《魏略》、孙盛的评论,以及考古发现,说明曹嵩是夏侯家之子的观点不是吴国的传闻。

《曹瞒传》《世语》: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

吴金华:《吴志·吴主传》注引《魏略》载孙权与浩周书曰“今子当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为可上连缀宗室若夏侯氏”,此时孙权称臣于魏,魏臣浩周以为孙权之子“可上连缀宗室若夏侯氏”,足见曹嵩出自夏侯氏一事并非敌国传闻。本志《文帝纪》载延康元年“夏侯惇薨”,裴注引《魏书》曰“王素服幸邺东城门发哀”,又引孙盛之评曰“在礼,天子哭同姓于宗庙门之外。哭于城门,失其所也”,孙盛为东晋时人,以“良史”著称于世,此评直以曹丕、夏侯惇为“同姓”,亦足见此事在孙盛时代仍为人所共知。又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九年安徽毫县城南出土之曹氏墓砖,其刻辞有“夏侯右”者,亦其佐证






三国志裴注讲解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