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不惧风浪!”双非、小语种,撞上疫情,我抓住香港Top 2 offer!

2023-07-14 14:32 作者:指南者留学  | 我要投稿

※ 本文为指南者留学学员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学员背景

H同学

本科背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法国南特大学(交换生) 法语

GPA:86.34 雅思:7.0

录取学校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研究

申请时间:2022-09-20

录取时间:2022-11-02

主要经历

荣誉奖项

第二届全国本科生法语论坛区域与国别研究组三等奖;

广外学生国(境)外访学奖学金;

校级三好学生;

校级综合三等奖学金。

科研经历

中国社科院研俄罗斯政治研究课题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研究

实习经历

智库助理研究员、翻译助教

学生活动

组织部干事、留学生学院社团助理


留学缘由



2021年大三时我前往法国交换学习,不巧碰上了疫情最严重的时期,那段时间除了去学校上课基本也没有出去走过,因此丧失了不少实践和学习的机会,对我来说这段国外学习的经历是有缺失的,所以疫情之后有一段完整的留学体验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此外,作为小语种学生,大一时我憧憬着毕业后能够外派工作,但新冠疫情不但让外贸行业备受打击,也让我体验了一把发达国家低下的行政(防控)效率,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起海外工作的生活保障问题。

于是我决定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回国后加紧找实习,为大四上的秋招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我希望保留通过升学来更换赛道的可能性。此外我还一直有个名校愿望,希望研究生阶段能在更好的环境中继续学习。


紧凑的申请之路



有了留学的想法后,21年10月我在法国报名了雅思考试,由于疫情影响我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宿舍,因此虽然我从报名到考试的时间很短,但在这一个月内我能够每天高效地复习四五个小时,所以我首考就考出7.0的分数。在这里我建议自学备考雅思的同学做好时间规划表,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习,每周留一天时间进行复盘,这样可以让备考变得更加高效。

到了12月底左右,我开始找留学机构。一开始通过小红书我接触了一些私人工作室,但一番沟通后他们觉得我双非跨专业难度太大,没有很强的接单意愿,并建议我申请英澳的专业。但出于担心国外疫情的不确定性,加之本人从小就生活在大湾区,我更倾向于去香港留学。后来,我在自己筛选专业时偶然间发现了指南者的院校筛选界面,在被他们系统的专业性吸引之际,我也和指南者的咨询老师取得了联系,他们很快为我规划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此时我还在法国,但指南者建议我尽量提前联系导师以便回国后可以立刻上手做项目积累科研经验。不得不说提前规划十分重要,这让我在刚回国还在集中隔离之际就已经在做线上项目,开始为PS的写作搭建基础。

时间来到2022年3月,我和指南者的老师一起定校,4月定专业,我想冲刺港三,最低不差于港五(申请前对于双非跨申QS前50没有啥信心,但是指南者的老师觉得我补齐实习后有机会冲一冲);随后我跟着学校的导师做了两个与国际政治强相关的科研项目,并马不停蹄地找暑期实习,在我收到智库的实习面试邀请后,指南者还帮忙找了面经,最终我暑期进入深圳的一家智库实习。与此同时,指南者的老师建议我必须抓紧第一批投递,因此到了五月份我就和指南者的老师开始着手准备申请资料。

6月份,指南者老师就给我出了CV以及5个不同专业的PS。因为本人是语言专业的,因此在看文书的时候比较抓细节,但指南者的老师的文书写得很专业,基本不需要修改。最后我根据我自身的项目和实习经历在CV上进行补充。七月中旬左右当我还在实习的时候,文书材料也已经全部准备好。九月份伊始,指南者的老师就用我本人的邮箱开始投递(用自己的邮箱很重要!!有的中介会美其名曰说他方便查看和投递就不给学生邮箱,其实这样很容易失去对申请进度的掌控),很幸运港中文的专业申请开得早,指南者投递得也很迅速,因此虽然我本来还打算申港科港城,但因为幸运地被港中文第一批录取了,所以省去了不少申请费。

总结下来,正所谓笨鸟先飞,像我这样本科双非的同学在个人背景不是非常突出的情况下,应该尽早规划留学计划,抓紧时间背提、丰富自己的简历。



专业选择:兴趣为先



我认为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应该追寻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否则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去读一个不感兴趣的专业着实浪费,而且还有可能学得很痛苦。在之前的科研和实习过程中,我充分意识到当我专注在有关政策解读、国际关系分析的工作时,整个人因为对这个领域感兴趣而全神贯注,效率都大大提高了,因此我认准这是我喜欢的领域,希望继续在此深耕。

本科四年的时光中,我们或许很难一下子找到真正喜欢的东西,但通过不断的尝试与调整,我们至少可以排除一些不喜欢的选项,从而探索自己擅长的领域,这也是实习的意义所在。用我自身举例说明,大一结束后,我认识到学习小语种只是为了方便我有多一门工具去连接外面的世界,对于语言本身的语法词源这些我一丁点兴趣都没有,因此在选修课以及出国交流时,我都专注于与政治经济有关的课程,而非语言学本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放弃主修课程,无论是申研还是工作,保持尽可能高的绩点对我们的申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我还是努力考过了专四专八。

此外,我也不赞成大家随波逐流地去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或是所谓的“好就业”的专业,至少我们应该在相关领域有过科研或实习经历,有了这方面的背景经历,以增加申请的成功率。以港校为例,面试时面试官往往会深入挖掘申请人简历上与该专业相关的内容,全面考察申请人是否匹配该专业,这时如果你真正投身于这项工作,你一定能在面试中“有话可说”,这能大大增加面试官对你的印象分。

在这里还有一点小建议,在选专业前应该去学校官网深入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最好提前读一下感兴趣的老师的文章,还可以加一些师兄师姐咨询一下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


工作or读研:矛盾之选



如前面所说,在指南者的帮助下,我只要专心实习、做科研就行,文书工作放心地交给他们来帮我完成。因此大四上学期秋招开始后,我得以全心全意投入到各种面试之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伴随着港中文offer的,还有比亚迪、锐捷网络、建发股份、建设银行等企业的offer。由于需要外派工作的缘故,这些offer的薪资条件都非常不错,而且不乏大型国企。因此虽然交了港中文的留位费,但我还是在反复衡量升学与工作之间各自的利弊。最后,我在今年寒假后去到其中一家公司实习了一个月,几周下来我发现外贸类工作更适合热爱社交、对贸易比较感兴趣的人来做,而我似乎并不热衷于这份工作。我更加希望回归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将来在智库或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缴纳解约金后,我决心前往港中文继续学习。

还有一个因素促使我做出这个决定:好几个高中一起打球的伙伴都申请上了香港的学校。尽管他们是理工科,但这也让我意识到未来三五年后,本科学历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可能会显著下降,我应该抓住机会在学历上提升自己。


实习Tips



由于不少头部企业更倾向于招收大三大四的学生,对于大一大二就决定出国读研的同学而言,不必赶鸭子上架去找一些小公司或者与专业不相关的领域实习,可以尝试在假期先跟随导师进组做实验、搞科研项目,巩固学科知识和理论基础,为将来研究生更高强度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这也有利于导师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对于将来邀请导师写推荐信也更有帮助。到了大三,除了学校就业部发布的实习信息,我们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企业的微信公众号来获取一手的招聘信息。另外,文社科的同学可以多关注高校的研究中心以及各地社科院的网站,他们常常招收相关领域的科研助理参与到某一具体项目中,这些实践不但专业对口、有名校光环加持,往往还能启发我们将来在某一课题继续深挖学习,这一点无论是对于CV还是PS的写作都大有裨益。最后,还应注意的是有些企业要求学生必须实习满三个月或半年才能颁发实习证明,因此同学们在入职前就应该了解清楚,以免耽误返校学习。


写在最后



申研不是一蹴而就,更像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完成实习、科研、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当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但是,所谓“风浪越大鱼越贵”,这一年多的准备也让我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赛道,显著提升了我在自己感兴趣领域的专业能力,让我能够在毕业季将选择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预祝大家一切顺利,得偿所愿!

“我不惧风浪!”双非、小语种,撞上疫情,我抓住香港Top 2 offer!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