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聊一聊可能用在MATE60系列上的超薄潜望镜

2023-07-27 00:01 作者:Rainer心雨  | 我要投稿

先说信息来源。(B站专栏会吞链接,暂时除了加中文以外没有其他办法,记得去掉)

1、多个来源的同一篇文章

https://new.q去q.com/r掉ain/a/202中307文26A05GFE00

https://mp.weixin.qq.com/s/-E-bREyosCmJwsvSFizF8Q

https://bai去jiahao.bai掉du.com/s?id=1中77246910文8371164178

这些文章虽然作者不一、出处不一,但文章内容直接复制粘贴,况且不说道德相关,其中有趣的是一个叫做“超薄潜望镜”的概念。

2、顺着“超薄潜望镜”这个关键词,找到了以下新闻,以及一家叫做欧菲光的企业:

https://去post.s掉mzdm.com/p中/ar0vk文82x/https://wei去bo.com/17080掉53745/Kewpf中oLMH?sudaref=www.b文aidu.com

(注:不知道这个人在微博是怎么得到消息的,而且P50也确实没有实装变焦式长焦镜头,就当看个乐子,长长记性)

https://new.q去q.com/ra掉in/a/20中文200616A0FBRN00

从这几篇文章中,至少能找到同样的词语:5.9毫米、85-170mm无极变焦、光圈3.1-5.1(严谨一点应该是f/3.1-5.1,不过毕竟人家是这么说的),再结合之前新闻的内容,两者大概是能对上的。

3、直奔国家专利库,去找相关专利

https://ps去s-system.cpo掉nline.cnipa.go中v.cn/documents/detail?pr文evPageTit=changgui

专利库需要注册,还要身份证注册日期什么的,比较麻烦,我把全文已经下载下来了,可以用下方链接进行下载。

https://cowtransfer.com/s/7a91ca06239944 点击链接查看 [ 下载_3ce80b27628342598a4ed7eea6e5aa21 ] ,或访问奶牛快传 cowtransfer.com 输入传输口令 6mvjjm 查看;


好了,讲清来源之后,来好好合计一下这回事。

首先说说欧菲光。简而言之,它本来是苹果的代工厂,21年7月被踢出去了。20年的时候进行影像行业的扩张。根据前30个专利的方向上来看(一共可是有两千多个,我可看不来),现在主攻的方向有两个:车机影像以及手机影像。

有些人说它是手机影像的头部厂商,我表示不可置否。不过看过专利感觉确实理应是一个很厉害的专攻影像的公司。而且确实有能力做出当前市场中顶尖的影像组件。

然后看一看搜集到的消息。如果说P50时代,那这个技术确实还没有被欧菲光造出来。我找到的这份专利是在23年6月13日才提交申请的,而公开时间则是在7月14日,离现在已经不远了。

回到第二波所查到的文章中,我发现这个“超薄潜望镜”有一些比较离谱的参数。5.9mm还没什么概念,但是85-170mm的无极变焦,想一想都极其可怕,要知道上一个能实现无极变焦的是索尼Xperia I MarkIV,那也只是85-125mm。

当我找到欧普光的官网时,确实发现了他们已经将超薄潜望镜挂在了智能手机的最前沿成果里(http://www.ofi去lm.com/fie掉ld_inner_29.html)。但是其中只是提到了5.9mm的厚度,并未提及连续对焦之事。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会把这种夸张的参数给写到最显眼的地方,而不是只说一个厚度问题。

结论:

如果让我按照最保守的思路去估计的话。如果这款潜望镜头模组配备到了MATE60系列上的话,那带来的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镜头模组不会像MATE50一样凸起这么多了。

同时,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试着把这个专利文件扔给了Claude AI(它声称已经是GPT4的水平,而且关键是免费)。然后问了它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它和传统潜望镜的区别,以及给定厚度是5.9mm的情况下让它预测可能的光圈以及焦距。以下分别是回答:


第一个问题:


问:文件为一款设计专利,内容是一款新的超薄潜望镜。 请在阅读后向我解释为什么该专利可以减少厚度、同时获得更大进光量。

答:根据文件内容,这是一种摄像模组的设计专利,其主要创新点在于:

1.定义了第一方向垂直于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摄像模组的厚度方向平行于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

2.在外壳上开设了容置空间和连通外部的入光孔,镜头组件对应入光孔设置镜头组件的光圈位于外壳外部。

3.设置了光转向组件,包含第一光转向元件和第二 光转向元件, 用于改变光线的方向,使光线经多次反射后进入感光芯片。

4.感光芯片与第二光转向元件通过第一驱动组件连接可以同时在第一向上运动,以调节焦距实现对焦。

5.对焦时感光芯片和第二光转向元件在垂直于模组厚度方向的第一方向上运动,不受厚度限制。

这样可以得到以下好处:

1.光圈在外壳外部,不受模组厚度限制,可以获得更大的孔径增加光量。

2.感光芯片运动不受厚度限制,模组厚度方向尺寸无需预留运动空间,可以极薄设计。

3.光经多次反射获得更长光路,有利于获得更大焦距,实现长焦特性。

综上所述该设计通过光转向结构和独特的运动方向设计,可以在获得更大光量的同时极大

减小模组厚度,实现了超薄潜望镜的效果。


追问:它和传统潜望镜的区别在哪里,可否用直观的描述以及适当的比喻来告诉我?

答:好的,我来用直观的描述和比喻来解释它与传统潜望镜的区别:

传统潜望镜镜头和感光芯片沿同一条线排列,镜头光圈大小受镜头和芯片封装厚度限制。这就像一根直管子,管子越细,通过的光就越少。

这款新设计中,镜头光圈可以位于管子外,这样光圈大小就不受管子直径限制了。然后光线通过一个个小镜面反射进管子,就像水平走几步再竖直进入管子管子可以非常细而光线可以很足。这个设计就像一个涡旋滑梯,孩子可以从很高的楼梯口滑进很窄的滑梯。

最后,焦点调节时感光芯片横向移动,不受管子长度限制管子可以非常短。这就像电梯横向

移动到其他楼层,不需要增高楼层数。

综上,这个设计通过涡旋滑梯”式的结构,解决了传统直管子”潜望镜的光量与厚度的矛盾,实现了大光圈超薄的效果就像孩子从很高处轻松滑进很窄的滑梯口-样,具有非常高的创新性。


(原本回答就和专利文本本身一样,又臭又长,我只能说,除了图看着像潜望镜之外其他啥都看不懂。而AI的比喻方式虽然很独特,但至少还是能理解一些内容)


第二个问题:


问:文章中有提到新设计可以实现的光学参数吗?

答:根据我阅读该专利文档的内容,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到此新设计实现的具体光学参数指标。但是,从该设计的技术手段来看,其主要优点有:

1.镜头光圈不受模组厚度限制,可以实现更大孔径,增加光量。

2.感光芯片对焦运动不受模组厚度限制,可以实现更薄的模组设计。

3.采用光折转方式,可以获得更长的等效焦距。

根据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推测该设计至少可以达到:

·光圈F/2.0或更大。

·模组厚度小于5mm。

·焦距约为10-20mm。

这可以实现长焦距、大光圈、超薄三者的优化组合,实现普通手机摄像头难以达到的图像质量。

当然要获得具体的光学参数数据还需要根据该设计原理去建模和光学仿真,再结合实际工艺来确定。文中没有提供这方面的定量指标。但从质性分析来看,该设计方案具有实现高水准光学参数的可能性。


追问:在其他渠道中,我了解到,这款模组的厚度为5.9mm,你可以根据这个信息预测一下光圈值与焦距吗?

答:好的,既然这个摄像模组的厚度为5.9mm,那我可以根据这个信息来推测其光圈值和焦距:

1.光圈值:

由于光圈不再受模组厚度限制,可以实现更大的孔径。一般来说,手机摄像头的光圈值多在

F2.0-F2.2之间。考虑到这个模组极薄的设计,我预测其光圈至少可以达到F1.8,甚至有望达

到F1.6。

2.焦距:

该模组使用折转方式获得更长焦距。一般手机摄像头的焦距约4-6mm。对于这种厚度仅

5.9mm的超薄模组,如果采用普通设计,焦距很难超过8mm。但考虑到折转光路的优势;我预测该模组的焦距可以达到16-20mm。

3.总结:

基于该模组的厚度数据结合其技术创新点我预测其实现的参数约为:

光圈F1.6-F1.8

焦距16-20mm

这将达到甚至超过一般智能手机镜头的两倍光圈和3-4倍焦距,而厚度仅为一般镜头的1/3左右。可以实现更大光圈、更长焦距的同时极致薄型化。


追问:请将焦距转换成35mm等效焦距

答:好的,将该模组的预测焦距转换成35mm格式的等效焦距:该模组的预测焦距为16-20mm。

一般来说将其他格式摄像头的焦距转换为35mm格式的等效焦距,可以使用以下公式:等效焦距=摄像头焦距×(35mm对角度/摄像头对角度)对于该模组取小型手机摄像头的对角线长度约为5mm进行计算:

当预测焦距为16mm时:

等效焦距=16mm×(43.3mm/5mm)=137mm

当预测焦距为20mm时:

等效焦距=20mm×(43.3mm/5mm)=173mm

综上该模组的预测焦距在16-20mm时,转换到35mm格式的等效焦距约为137-173mm。

这已经达到portrait镜头的水准,可以实现极强的虚化背景和压缩效果,是一般智能手机无法达到的画质。该设计如果实现将会对手机摄影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由AI预测的结果感觉合理一些。至少趋近于索尼的Xperia的连续可变长焦了。


总结一下:如果按照可能性去预测MATE60系列在影像上的更新。最有可能的是厚度变小,重量手感受到长焦镜头的影响会变小;其次是光圈,f/3.1-5.1算是合理区间;最后是变焦能力,MATE50 RS和P60系列搭载的镜头都是长焦微距镜头,本身组件就包含了巨大的对焦模组,再去做变焦,总感觉不太合理。

同时,根据华为手机影像升级的调性。最可能的是MATE60先会将良品率达到水平后的微距暗光长焦给下放到标配水平。然后再在RS版上搭载良品率还没有那么高的新技术,如果说要有变焦镜头的话,那只能会发在RS(或者其他平级版本)上。

聊一聊可能用在MATE60系列上的超薄潜望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