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 近畿、四国、广岛铁道小旅行|D6-2|丹后赤松、播但线、回到京都

第六日(二)丹后赤松、播但线、回到京都
回到天桥立站,“赤松”号列车已经停靠在站台上了。


相比“青松”来说,“赤松”有更加强调质感的客室,有更多种类的坐席可以选择,车内也有很多“赤松”的主题装饰。不过话说日本近年来的观光列车,相当比例都是水户冈锐志的设计,于是很多风格真的似曾相识。。。


开车之后服务小姐会发放列车介绍以及纪念乘车证,除此之外的互动就比较少了,包括购买列车纪念品、在地特产等也要自己到吧台购买;另外就是列车在广播等多媒体方面也没有做什么特殊的安排,尤其是没有对行驶途中周围的风物进行介绍,对于观光列车总觉得少了一环。总的来说和之前搭过的JR各社观光列车有蛮大的落差,大概就只是“特别的车辆”在线路上运行的感觉而已。而且说实话,从天桥立到丰冈的宫丰线,除非是赏樱、赏枫或者是被白雪覆盖的季节,也确实缺乏些看点。





一个多小时的运行之后,赤松号观光列车抵达丰冈站,一天前,从这里进入京都丹后铁道的范围,开始天桥立、伊根町的二日游;一天之后回到丰冈,“海之京都Pass”到此完成历史使命!

2月是山阴地区松叶蟹最好的季节,即使在丰冈的普通超市,也能看到如此诱人的大螃蟹。

超市买了便当之后回到丰冈站,这次进入的是JR西日本改札,返回京阪神都会区。

上次的日本之行,在特急Kounotori号的座椅头枕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图样,让我印象深刻。回国之后查了资料,这个图样叫做“北近畿big X Network”,涵盖了JR西日本(以及京都丹后铁道)在北近畿地区的所有特急列车,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特急列车线路网呈现一个大“X”的形状,故得名big X Network。

随着时代发展以及列车不断的更替,现在的“big X Network”由以下几班列车组成,彼此之间也会通过各种重联运转或者指定转乘,真正形成“特急运输网”:
特急Kounotori 大阪-城崎温泉 福知山线经由
特急Kinosaki 京都-城崎温泉 山阴本线经由
特急Hashidate 京都-天桥立 山阴本线、京都丹后铁道经由
特急Maizuru 京都-东舞鹤 山阴本线、舞鹤线经由
特急Hamakaze 大阪-滨阪、香住 山阳本线、播但线经由
北近畿X Network网络示意图(2016年2月节点,摘自wiki百科,按照实际情况有所修改)

上次的日本行以及这次的去程,已经走完了这个大“X”的绝大部分。

这次从丰冈返回大阪,搭乘的就是最后一行的“特急Hamakaze”!这是自山阴本线的滨阪、香住经山阴本线、播但线、山阳本线开往大阪的特急列车,也是播但线唯一一班运营的定期特急列车。到此,我真正补完了这个大“X”的全部范围以及组成大“X”的五班特急列车!
丰冈站远端的线路上,熟悉的国铁奶油色,去年退出北近畿的381系电车,曾经也是“北近畿big X Network的重要一环”。

两天前,在城崎温泉站,还有熟悉的381系影子。

特急Hamakaze(滨风)号行经的山阴本线有一部分尚未电气化,因此采用的是189系气动车1组3辆,自由席只有1号车。搭车的时间是周日的下午,车上的旅客很明显都是从滨阪、香住、城崎温泉等山阴的度假胜地结束周末休假返回山阳的,于是自由席全满(指定席也全满了),被迫罚站,这居然是我在日本搭乘非通勤电车的第一次罚站体验。。。看状况大概到姬路之前都不会有座位,索性直接移动到了玄关,至少还可以席地而坐。。。


在溪谷中穿行的播但线不仅风景很好,在观光上的知名度也很高。有日本“马丘比丘”之称的竹田城迹就位于播但线上,在竹田站下车之后搭乘bus或者山路徒步过去都可以。而播但线的前身是连接生野银矿和姬路港的马车道,这条马车道是由法国技师设计的高标准道路,能够满足大运量的快速通行,也成为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近代道路建设的开端,正所谓“银之马车道”。而后的播但线铁路基本在其基础上进行选线。铁道通车之后,马车道自然不再有大量矿产输送的功能,转为一般道路,现在已经被认定为近代化产业遗产。

列车沿播但线行驶至姬路之后,折角沿山阳本线一路东行,一个小时左右抵达大阪,回到熟悉的京阪神都会区。
已经是行程的最后一个晚上,照例提前来梅田为上飞机之前的购物踩点。今天的节奏完全出乎意料:周日、2月14日情人节,再加上春节华人的旅游潮尚未消散;从JR大阪站延伸到梅田区域的每个百货公司都是人声鼎沸,阪急三番街已经呈现出爆棚的态势。赶快提前踩好了yodobashi梅田店、asics梅田店、芝田口买药妆的那家店的位置和货品情况;尤其是yodobashi一些商品的价格和具体位置等等(幸运的是,除了象印保温杯之外,其他的货品都没有缺货状况)。至于服饰类的就留到临空outlets再说了。

虽然有踩好点,最终却以戏剧性的方式收尾,这是后话。下一天游记中再说大阪惊魂。
上次在yodobashi大厦8层吃的晚饭,感觉不错,这次逛完yodobashi之后还是直接上了8层,搭电梯的时候还在想吃哪家,结果看到那个排队的盛况彻底生无可恋,立刻决定逃离大阪,搭了最近一班的特急Thunderbird号前往京都。

日本到处都要新干线!北陆新干线最终完成整备到大阪的宣传。

大阪到京都的半小时一直在上tabelog,到了京都站仍然没有决定吃什么,索性直接去了车站大楼10F的拉面小路。这是集合全国各地8种不同风格拉面名店的一条街,基本是所有京都的Guidebook都会提到的一个点。


我选了博多一幸舍,博多浓郁风的豚骨拉面,在看板的描述上是“极细面、最浓郁的豚骨汤头”。排队之前要先在旁边的食券机买票,食券机的首页是2月推荐的“红、黑拉面”,看上去比起一般的豚骨拉面汤头会更加浓郁,就选了这一碗。排队的时间大约25分钟,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不过拉面小路的人来人往真的有华人占领京都的感觉。。。


排队的时候继续看宣传单,黑拉面和预想的差别不大,在豚骨高汤里增加了大量的黑麻油,还有另外加入蒜头提升口味;红拉面不是简单的辣椒酱而已,而是辣味的明太子酱,比较独特。其实从外观就可以看得出这个汤头的浓郁程度。而且如果还想再重口味一些,可以再加辣椒和现压的蒜头,尤其是蒜头和黑麻油实在非常的搭,一定要加。

先尝了一下汤头,两种汤头分别是浓烈与醇厚的感觉,而共通的就是绝对的浓郁,已经浓郁到粘稠的地步,甚至有些像是沾面了。走了一天之后,这碗拉面终于给了我“啊,终于有吃到东西”的感觉,至少当时那个状况下非常对我的口味,吃的很舒服。分量的话稍嫌不够,所以也提前在食券机器上买了替玉券;但面对这么浓郁的豚骨高汤,真的要再考虑一下替玉的问题。。。
恩,那么就二替玉吧。
大概也只有这种极度浓郁风的高汤,到第三团面仍然能够保持着不错的热度以及口感,喜欢浓郁汤头的话推荐这家博多一幸舍,介绍上说在中国大陆也有开店,不知道口味会不会因应中国口味做改良,改天可以去尝试看看。当然这个红黑拉面无论是咸度、油度还是口味方面负担都比较重,当天也是真的想吃重口味才这么点的,我觉得以一般人的口味,点人气第一的那个“浓郁豚骨拉面”就已经可以了。
来了几次京都,终于看到了这个“光之阶梯”。


也是第一次从这个角度俯视乌丸口。

2014年末前来京都,曾经探访过梅小路蒸汽机关车馆,如今即将变身JR西日本京都铁道博物馆,对这里也有着相当高的期待,差不多可以成为下次日本行程中优先级最高的景点。
(2022年注:几个月之后顺利成行)

在京都站搭乘JR奈良线一站到东福寺。

东福寺转京阪电车抵达祇园四条——晚上的祇园大街。

祇园四条的这家胶囊旅馆也算是相当有名,不仅在乐天上有4分以上的评价,也有很多外国人入住,从胶囊室品质(宽度比一般的要宽20公分)、温泉品质、公共空间、餐饮服务等各方面来看都有很高的标准,尤其是第二天附的早餐品质远远超过东横这种低价商务旅馆。而且这家胶囊旅馆的定位不只是“赶不上终电上班族的落脚处”,由于位置相当精华(距离清水寺仁王门步行仅20分钟)也成为京都一人旅相当不错的选择。价格的话4500日元是略贵,但我个人觉得住起来比6000日元左右的低档商务旅馆并不差,还是可以作为备选的(至于之后几年又开发出很多奇特的代用住宿那又是后来的事了)。

照例,在温泉浴场中好好放松,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