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出门就成了小怂包?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我家孩子今年刚满六岁,正是淘气的时候,实在是没少让我操心,这孩子脾气特别差,只要我一句话讲错了,他就要冲我发火,妥妥一小霸王。但是一出门,他就成了“小怂包”,一声不吭,低着脑袋,一个劲地往大人身后躲。不仅如此,他在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也常常处于被动的位置,被欺负了不敢声张,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玩具被别人抢走。真让人纳闷,孩子在家那么我行我素,怎么到了外面就成了软柿子?
像这位妈妈所说的现象,在年幼的孩子身上是非常常见的,而孩子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其实是源自于一种“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指人们因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引起不适和不满而导致心理失衡时,企图通过多种途径表现和展示自己,借以减轻或抵消不适、不满,进而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倾向。而孩子的“窝里横”就是基于这一心理下的产物,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会迫切地寻找一个宣泄口,而家庭,就是他们最好的“泄愤”场所,因为他们很清楚,爸爸妈妈一定会包容他们,于是就变得肆无忌惮,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成了父母眼中的叛逆小子。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几个建议。
一、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家长们总喜欢给孩子立规矩,比如少玩游戏、按时睡觉、及时完成作业等等。不过很多时候,家长又无法将这些规矩落实到位。
比如孩子想玩游戏,可是已经到了该睡觉的点,家长会催促孩子赶紧休息,但是如果孩子不开心,往地上一坐,哭个没完,家长又会“息事宁人”,容许孩子再玩一会儿。这样的“息事宁人”看似是解决的孩子的无理取闹,实际上却是在误导孩子,让孩子觉得,只要自己哭一哭、闹一闹,父母就会妥协让步。
因为这种想法的存在,孩子在家里才会变得无法无天的。而在外面,其他人并不会吃他这套,更不可能委曲求全,专门迁就他,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孩子的脑回路就是如此,所以,很多家长会惊奇的发现,自家孩子到了外面会老实许多。
那么,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窝里横”的问题,家长首先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敢于约束孩子的行为,能够对孩子说“不”,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所顾忌,逐渐收敛起的自己任性。
二、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交技巧
孩子在外唯唯诺诺,多半是缺乏好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差的孩子,不仅不知道该怎么与人相处,也不了解如何化解社交中的冲突,因此,他们在群体之中就会显得格格不入,长此以往,疏离感越来越强烈,孩子也会生出畏惧、逃避的心理,从而变得软弱胆怯,不敢反抗。
孩子在外越是软弱,在家里就越是霸道。所以说,家长要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交技巧,比如怎么和小朋友找到共同的话题、什么样的表达方式会比较讨喜等,帮助孩子建立一段友谊,更容易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三、父母要多跟孩子沟通
“窝里横”的孩子看似刚强,实则脆弱无比,他们很没有安全感,总是靠着跟父母发脾气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把任性当成了自己的工具。其实,父母如果能够多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帮助孩子释放出他们的不良情绪,这样孩子才能跟坏脾气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