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形:《丰年》背后的故事
五月的那个傍晚,晚风向麦田洒下金灿灿的柔波;小狼沐浴在霞光里,对着金灿灿的太阳放声高歌。 摄影师定格住了这一刻。他问我,这次的主题,叫什么名字呢。 是啊,取什么名字好呢,配上什么音乐好呢? 我很少会这样即兴发挥。通常我都是先被一首乐曲所感动,将音乐所带来的思绪连同自己的回忆凝练成一个主题,再用文字表达出来,用毛装演绎出来。但这次不太一样,麦穗的余温明明真切地残留在心中,但我却不太有自信能找出那首最般配的乐曲。 这很奇怪,我自诩为选曲和写作方面的专家,总是能很快找到主题和韵律的灵感,而这次却怎么也想不出来。我有一种感觉,那首天作地和的曲子是那么熟悉,就在我手边,可我却回避着它,不愿回想起来。 有人说,每个人与生俱来拥有不同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正如有的人通过写日记记录生命,有的人通过拍摄照片见证世界,而我则是通过音乐的旋律在回忆里刻下痕迹。我听过无数的曲子,依然能清楚地记得我与每一首相遇的场景,也因此记得与这首曲子相关的每个人,记得每一次情绪的体验。音乐就是我的回忆本身,它可以让当下的我与曾经的我共鸣,让我铭记时光,不丢失从前的自己,也让我确信自己的生命不是断层而是连续的。 因此,音乐对我来说,是生命流动的另一种形态。它对我来说是那么重要,以至于我总是喜欢以乐曲为创作主题的起点,将乐之精灵们永远安放在我的网站里。 但,我与音乐的初遇却始于一段段相当苦涩的回忆。 那一年,我的小学组建了一支童声合唱团。音乐老师说我的嗓音非常漂亮,于是让我加入乐团,站在前排中央。我很爱唱歌,一下课就去音乐教室练习,排练了很久。几个月后,市里举办了一次小学合唱比赛,我们终于有了演出的机会。 老师要求演出的时候统一着装,每个人都穿白衣黑裤。这本身应该不是什么问题,我回家以后就将老师的要求告诉了父亲。父亲却说家里没有白色衣服。我央求父亲给我买一件,他却狠狠地说,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吗,他这次就是要当一回硬茬。 演出的那天早上,我被迫穿了一件灰色的衣服。我父亲开车把我送到了学校门口,我却不敢走进学校。父亲在我身后推搡着、叫骂着,我手足无措,既不敢回头,也不敢往前走。前方和背后都是一片无助的灰暗。 几个老师很无语地看着我,商量了很久,最终还是让我留在了合唱团里。我茫然地跟着同学们一起乘上了去往比赛的小巴车,茫然地接受着同学们异样的眼光,茫然地站在了舞台的中央,茫然地开口歌唱。 我清楚的知道,在一群白天鹅里,混入了一只灰色的丑小鸭。 我已经不记得那天丑小鸭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确定的是,我们没有得到任何名次,合唱团也就解散了。 时间一晃来到了初中一年级。那时,学校组织了一场歌唱比赛。父亲一直以来对我的英语水平引以为豪,他想借着这次比赛,让我去秀一秀自己的英文水平,顺便磨炼下我的胆气,于是给我报了名,并且给我选了一首深情的英文歌——《Unchained Melody》——美国电影《人鬼情未了》的主题曲。 听过这首音乐的朋友们应该都明白,这是一首无论从乐曲风格还是从演唱难度上来说,都非常不适合孩子演唱的歌曲,简直是离谱到家。但这首歌是父亲的最爱,我还是接受了。我用磁带和复读机练习了很久,没什么把握,只能祈祷不要在比赛里过于出丑。 比赛的时候,除了唱歌以外,还会用大屏幕投影歌曲的MV。不知道MV是我父亲找的素材,还是学校自己找的素材,总之,我自始至终都没有看过这首曲子的MV。 那天,在多媒体大厅,我一个人站在了舞台中央,对面是黑压压的同学观众们,我深吸了一口气。 音乐响起,我按照之前的练习,轻轻唱了起来。我感觉自己状态还好,四平八稳,就算高音唱不上去,也应该不会出什么洋相。 唱着唱着,台下开始窃窃私语,接下来响动越来越大,开始爆发了骚动,然后一片哗然,台下的观众们开始对我疯狂爆笑! 天哪!发生了什么! 真的唱的这么难听吗?我眼泪都掉出来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时候我听到台下有人对我喊:“看后面!大屏幕!!” 我转过头看向大屏幕——屏幕里正播放着电影《人鬼情未了》的高潮片段,一对男女正脱光了激吻在一起!那是一段非常露骨的爱情动作戏的片段!!! 我差点晕过去。 演唱直接中断了,我不知道怎么收的场,老师们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平息这次骚动。 而我,在这场灾难后,确实已经完蛋了。 “能听到的声响,除了银砂的跫音,便是冰结的寂静”——《狼儿的星之梦》 从那时候起,我便封住了自己的喉咙,再也不唱歌了;我也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再也不听歌了。音乐背叛了我!我成了聋哑人! 这次灾难,便开启了中学六年的黑暗时光,没有太多的记忆,也没有多少余温,在黑白单调的世界里阴暗地爬行。失去了音乐,只有小狼和兔子比尔先生陪着我了。 很快,五年过去了,时间来到了高三。那时正当要高考,我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从早上六点学到凌晨一点,还要忍受鲶鱼公子们的嘲笑,那真是一段艰难的时光。 但学校生活也并非全都那么糟糕,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姑娘,她温柔恬静,从不闲言碎语,成绩名列前茅,尤其是英语才能十分顶尖。她却总是独自坐在教室的后排,几乎要跟那些二世祖们混在一起,但她全身又仿佛包裹着一层神圣的光环,出淤泥而不染,进退得体,任何人也难欺负到她头上。“她真是个神奇的女子!”我暗地里想。 有天晚上上晚课,她突然坐到了我身边,笑盈盈地看着我,问我喜不喜欢听音乐,然后就把她的耳机和MP3递给了我。 我很惊讶,我也觉得好奇,她为什么找上了我这样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家伙。 我戴上了耳机,那是我第一次听MP3,自从初一的那场灾难后,除了上课铃和下课铃,我再也没有听任何音乐了。 耳机里传来了一阵轰隆隆的太鼓声,深沉有力,仿佛在捶打着这个不平的世界;突然一声开天辟地的呐喊,一个女子在广阔的荒原里,对苍空报以长啸,仿佛在宣示着生命永不屈服的力量。 她说,这首是日本音乐家吉田洁的曲子,叫做いのちの祭(生命之祭),你喜欢吗。 我像个傻子一样怔怔地问道,什么叫做生命之祭。 她望了望天花板上的白炽灯,想了一下:“
Festival of Life
”。 就这样,我和她成为了好朋友。但是不久后,她就离开学校,独自前往美国念大学了。她很优秀,上的是一所很好的大学,也拿了奖学金。她走的时候,拥抱着和我道别,并送了我一大堆CD碟和漫画书,她把她的珍藏都留给了我。她走了以后,她的就音乐陪伴着我,陪伴我撑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直到现在。 很多年以后,我从大学毕业,几经周折又踏上了北漂之路;而她在美国念完硕士后,走遍了全世界,最终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两年前,我春节回了趟家,是她来机场接的我。那是自打高中分别后,我们第一次见面。虽然容貌上稍微褪去了一些青涩,但她还是那个她,我还是这个我,我们之间都没有怎么变。 我们坐在机场的小吃摊前闲聊。 我问她,当年为什么特意找到我聊音乐的,还把那么多CD和漫画都留给了我? 她说,因为她一直都知道我喜欢音乐。 我摇摇头,说不可能不可能,那些年我在学校都变成聋哑人了,你是怎么知道我心底里爱着音乐的呢。 她说,从初一的时候就关注到我了,那年初一的歌唱比赛,她就在台下听我唱歌。她觉得我很勇敢,也唱得很好听,当时还拿复读机录下了我的歌声呢。 那一刻,无数的回忆和情感涌上心头,我哑然失声,很狼狈地哭了出来。 如果声音有形状,那一定就是她的模样吧。 五月的那个傍晚,晚风向麦田洒下金灿灿的柔波;小狼沐浴在霞光里,对着金灿灿的太阳放声高歌。 摄影师定格住了这一刻。他问我,这次的主题,叫什么名字呢。 我轻抚着迎风飘摆的麦穗,每一颗麦粒,都饱含着一段珍贵的回忆。 “就叫《丰年》吧。” “嗯……?”摄影师歪了歪头。 我抬起头望向无边无际的天空。 “
Festival of Life
” 嗨,远在天边的你,现在听得见小狼的高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