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造东风是为了保护中国!”二月二的最牛“龙抬头”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洋之家”(ID:bypm2016)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
一大早大家就被中国火箭军最牛“龙抬头”祝福给震惊到了毫不夸张地说这绝对是我们见过的最硬核、最牛的“龙抬头”祝福了!
七十多年前有两位一同留学美国的中国小伙儿他们很快成为朋友然而几十年后这一对曾经的朋友一个为美国设计了“民兵Ⅲ”导弹一个为中国造出了“东风”洲际导弹

今天,我们再次回顾这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位一心为中国造“东风”的老人
可能很多人并不认识他他的父亲是梁启超
他的哥哥是梁思成
他,就是“东风”系列导弹主要研发者之一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东风”“长征”“神舟”这些家喻户晓的大国重器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院士!

他有着显赫功勋却甘为无名英雄站在耀眼光环的背后奉献一生
梁家一门九子皆才俊当有人问到梁思礼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梁思礼的回答只有两个字:“爱国!”
从承欢父亲膝下的“老白鼻”到矢志报国的爱国青年
梁思礼生于1924年8月24日当时的梁启超已经51岁老来得子让梁思礼一出生便备受父亲疼爱梁启超亲昵地称他“老baby”后来干脆汉化成“老白鼻”

梁启超晚年一直居住在天津意租界的一幢房子里也就是著名的“饮冰室”梁思礼在这里度过了美好的幼年时光当梁启超写作时他的书斋不允许孩子们进出只有梁思礼才拥有“特权”梁启超经常握着他的手给海外的哥哥姐姐写信教他写字的同时也灌输给他很多学习做人的道理
5岁那年父亲梁启超去世在随后的日子里逐渐长大的梁思礼通过父亲留下的《少年中国说》等著作和父亲写给哥哥姐姐的数百封信进一步感受到了父亲那浓浓的爱国情怀以及父亲对子女们矢志报国的殷切希望
1935年11岁的梁思礼考入南开中学
两年后“七七事变”爆发南开中学惨遭日军轰炸随后便南迁重庆年幼的梁思礼又转入耀华中学继续读书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优秀的物理老师钱伟长虽然两人的师生关系只维持了不到一年但这为梁思礼后来在物理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打下了牢固根基

1941年高中毕业的梁思礼
申请到了美国嘉尔顿学院的全额奖学金母亲东拼西凑筹集了400美元为他买了船票把他送上了赴美的邮轮

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梁思礼刚到美国就与国内断了联系一个独在异乡的17岁少年从此开始了独立的穷学生涯为了赚钱他在学校食堂洗盘子在餐馆当服务员在罐头厂装罐头他不敢去赴女同学的约会因为连5美分的可乐都请不起……
可就是在如此窘境下梁思礼居然在两年后执意放弃能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嘉尔顿学院只因为他迫切想学一门工业技术“学成回国为国家建设出力”
梁思礼1943年考入有着“美国航空航天之母”
“工程师的摇篮”之称的普渡大学改学电机工程在这里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学业又用了四年时间取得了辛辛那提大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梁思礼研究的方向是自动控制硕士期间就独立负责美国海军舰船炮塔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炮塔瞄准等课题在当时的美国人眼里这个中国人一旦毕业立马就能在美国的大工业公司那里谋到一份薪水不菲的工作从而一步登天跃升美国的上层社会但是梁思礼从未这样想八年的留学生涯他心中念念不忘、朝思暮想的依然是那一片古老的土地

在1949年夏天刚刚拿到博士学位的梁思礼便义无反顾地登上了那艘著名的“克里夫兰总统号”邮轮启程回国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离开时的感情,只有期望,没有留恋”

当船还在海上时梁思礼从无线电中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听说了新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兴奋的梁思礼找来了一块红布把一颗大星放在中间四颗小星放在四角在这面自制的国旗下他召集其他人一同开了一个派对共同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中国的导弹必须做下去
1950年1月刚刚回国的梁思礼被安排到邮电部的某研究所参加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建设工作
之后还被派到越南参与了《越南之声》的援建虽然没能从事自己擅长的自动控制
但在他看来有工作做就是为祖国服务“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1956年国家制定十二年科学规划梁思礼负责了喷气技术部分(即导弹和火箭)的起草这一年是梁思礼生命中十分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他迎娶了他的妻子麦秀琼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明确了余生所要奉献的目标:研究中国人自己的导弹
不久以后梁思礼被正式调到刚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担任自动控制研究室主任成为了院长钱学森手下10个室主任之一

所谓的自动控制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导弹的自动驾驶仪它在导弹飞行过程中遇到外界干扰偏离轨道时能够自动修正同时在接近目标时又按照制导指令改变飞行轨迹直接打击目标可以说是导弹的“神经中枢”
可在当时五院100多人除了院长钱学森没有一个人真正见过导弹或火箭梁思礼和别的室主任一样手里既没有资料也没有任何相关仪器设备
中国的航天事业真正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梁思礼和其他同事们一起
争分夺秒经过反复分析试验成功的研制出完全合格的国产燃料和原件
在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试射成功射程比它仿制的苏P—2火箭还要远一半!

两年以后我国自行设计的中程地地导弹(东风二号)即将试射梁思礼顾不上照顾即将临盆的妻子只是在出发前匆匆对妻子说:生了男孩就取名为“凯”女孩为“旋”他相信一定能凯旋归来
导弹发射当天为了更好地观察弹道转弯的情况梁思礼不顾危险跑到发射架侧面一公里左右的地方他眼睁睁看着导弹起飞几秒钟后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头部还冒白烟最后掉了下来地面砸出了一个直径20多米的大坑

望着深深的大坑很多同志泣不成声梁思礼却始终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他仍然给刚出生的女儿取名“旋”因为他相信一定能成功
在梁思礼一直的信念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失败新中国的导弹事业应该做下去必须做下去做到做不下去也得做下去!
如果说导弹如喷着火舌的莽兽巨龙那么梁思礼就要做那勇猛的“驯火者”要为这头巨龙套上笼头绑上鞍鞯驾着它驰向祖国强大的光明未来
终于在两年后东风二号导弹在酒泉发射成功从此我国拥有了自主研制的导弹可是梁思礼并未满足于此

通过试验梁思礼发现东风二号原来采用的苏式技术有很大的隐患苏联导弹的控制系统是无线电横偏校正系统导弹在无线电的两个波瓣间飞行但是一旦遇到复杂的山地地形波瓣会被扭曲导弹就可能打不准而当时我国已经在准备“两弹结合”(用导弹发射核弹头)的试验全程都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导弹飞行过程中如果发生偏差后果不堪设想
发现问题的梁思礼果断跳出了苏联的框架他经过反复计算创造性地研发出了全惯性制导系统不仅排除了山地地形的干扰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导弹的制导精度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用这种完全自主研发的“东风二号”导弹(改进型)携带原子弹从甘肃酒泉发射准确命中新疆罗布泊的目标塔一举震惊了世界!
从此中国成为了真正具有核打击能力的国家然而此刻梁思礼和同事们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回国,从来没有后悔过
中国的洲际导弹被张爱萍将军称之为“叫花子手里的打狗棍”在当年那个美苏争霸的时代它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两弹结合”成功之后梁思礼便开始了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的研发
洲际导弹飞行距离超过8000公里要求目标打击精度更高必须要用计算机控制制导系统可当时集成电路技术还不成熟世界上只有美国的“民兵”导弹刚刚装上这种计算机实际运行中也是毛病不断苏联的根本还没有研发出来研究集成电路的弹载计算机的重任就落在了控制系统总设计师的梁思礼身上

受当时工作条件限制大量数据只能靠手工穿孔纸带输入运算一次要花很多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一个全新的制导和控制方法大大减少了集成电路数量有效降低了故障率不仅完美解决了导弹控制问题更为在国内大型工程上广泛采用国产小型计算机奠定了基础可就在梁思礼和同事们踌躇满志准备下一阶段的研究时那场巨大的风暴来临了 早在1965年的“四清”运动中
因为父亲梁启超“保皇党”的问题梁思礼就在不停地被批斗、写检讨“文革”开始后
他的哥哥、姐姐们还有他的妻子都被关进“牛棚”或者隔离审查他83岁的母亲一个人躲在乡下的一间小屋里不久便孤独地死去

曾经,有人为他鸣不平说:
“您后悔1949年回国吗?如果1979年回国这些灾难和痛苦也许就躲过去了”
梁思礼马上愤愤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当初就是要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回家建设百废待兴的祖国!我以自己是第一代航天人自豪从来不后悔!祖国需要的时候还不回来那留学还有什么意义?对于如今还在海外留学的人我想说:‘是好样的,就要学成回国’”

“文革”结束后梁思礼重新回到业务领导岗位一直被迫搁置的洲际导弹也重新提上日程当时负责国防科委的张爱萍将军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就是要向太平洋发射洲际运载火箭按照国际惯例在公海上试射要提前公布目标的经纬度这就等于邀请全世界来观摩这次试验美国的军舰一得到消息就等在附近海域就是要亲眼看看中国人的洲际导弹到底能不能成功

对于担任精度分析小组组长的梁思礼来说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他带领小组成员从设计、工艺、环境和可靠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精度分析工作模拟了各种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了本次发射的万无一失
1980年5月18日远程火箭从酒泉基地点火在飞行了9070公里后准确落在了南半球预定海域后方总指挥部里一片沸腾聂荣臻元帅激动地握着梁思礼的手说:“四个现代化”靠买是买不来的你们立了大功

1976年—1978年梁思礼任“长征三号”火箭控制系统负责人1978年后又兼任“长征二号”火箭副总工程师相对于其他项目而言火箭的系统十分庞大涉及到的领域、人员众多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
多次的试验失败让梁思礼深深感到质量和可靠性对于航天事业的重要意义他开创了“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提出“质量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生产出来、管理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实验和统计分析出来的……”
梁思礼领导实施了一系列质量控制和可靠性保证措施使“长征二号”的可靠性大大提高自1975年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后“长征二号”系列火箭连续将23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地送上天更在后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的唯一运载火箭神舟号系列、天宫号系列均由其发射成功而长征三号火箭则成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良好载体遍布天际的北斗导航卫星大多数由其发射

1981年以后作为七机部总工程师梁思礼大力推广航天软件工程化先后领导了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的计算机自动化测试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工作极大地拓宽了航天工程探索领域提升了工作的可靠性和效率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唯有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在百余年的近代中国史上梁氏家族精英辈出他们为后辈所积淀下的不是巨额财富与显赫阶层而是用知识、教养胸怀、贡献、牺牲构筑了真正的“豪门”
梁家一门九子皆才俊先后出了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位院士其他姐弟也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赫的成绩尽管他们每个人的兴趣和领域都不一样但他们共同之处就是都在尽己所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

作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礼曾经享受着父亲光环给他带来的无比荣耀也曾在特殊时期遭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
晚年的梁启超曾写下“人必真有爱国心,方可以用大事”来告诫留学海外的子女

梁思礼后来谈到哥哥姐姐们都曾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只有他幼年即与父亲永别国学功底自己最差但爱国之心是传承在梁家的基因里的“唯有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梁思礼留学美国时认识了一位来自北京的好友林桦两人都是导弹系统的专家当1949年梁思礼启程回国时林桦选择留在美国
当梁思礼任国防部五院研究室主任时林桦在五角大楼担任攻击系统负责人梁思礼研发了“东风”导弹林桦设计了“民兵”导弹梁思礼成了航天部的总工程师但仍然拿着微薄的工资住在单位分配的宿舍里林桦成为波音公司首席科学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拿着几十万美元的年薪住在西雅图的别墅里
有人问梁思礼对此有何看法他十分自豪地说 :他干的民兵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东风导弹是保卫我们祖国的!

除了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
豁达的胸怀、百折不挠的勇毅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对事业和爱好的执着与专注都成为梁思礼奋斗人生中的不竭精神源泉
1974年50岁的梁思礼被下放到河南养猪人们都为之愤愤不平可梁思礼却自得其乐每天打猪草、拌猪食、清猪圈干得高高兴兴
他把一头头猪养的健健康康、肥头大耳他看着心里高兴还穿戴整齐了与它们合影留念那时候他时常以父亲的话来劝慰别人:“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

梁思礼喜欢音乐最爱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常在家从头哼到尾即使是“文革”期间他也会在夜深人静时关上门窗拉上厚厚的窗帘悄悄给孩子们放苏联带回来的唱片甚至在他弥留之际还在嘱咐孩子他的葬礼上一定不能播放哀乐节奏太慢他不喜欢

2016年4月14日91岁的梁思礼在北京的家中去世他的葬礼上播放的不是哀乐而是《圣桑小提琴协奏曲》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北京植物园内的梁启超墓“老白鼻”从此永远陪着他的父亲了
梁思礼的一生丰富多彩、贡献辉煌!今天的中国东风导弹被称为“世界真理”载人航天技术世界领先他作为第一代航天人为祖国的强大奉献了一生!

与那个年代国防科技战线上的所有人一样他的身影被大戈壁上的黄沙遮掩
他的名字被打上绝密的标签他的事迹无人知晓连同他的亲朋好友儿子女儿都不清楚他的具体工作
他曾说过“爱国,不需要理由”在今天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将他遗忘在历史里
他的名字和他的丰功伟绩应被每个中国人铭记!今天,请让我们一起铭记和缅怀他!“饮冰室”出身的“驯火者” 梁思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