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琅琊榜》才懂,比起静妃和越贵妃,言皇后才是个可怜人
再看《琅琊榜》才懂,比起静妃和越贵妃,言皇后才是个可怜人
在大梁的后宫,一共出现过五位妃嫔,言皇后、越贵妃、静妃、惠妃,还有只活在别人口中的许淑妃。
真正参与夺嫡之争的是言皇后、越贵妃和静妃。惠妃有身患残疾的三皇子,不参与党政,除了皇后没事找事外,也算乐得逍遥。
年终尾祭时,许淑妃在越贵妃降位,言皇后头疼的时候,出来定包的。位阶应该是高于惠妃的,仅次于贵妃,是妃位之首。

言皇后恩宠不及越贵妃,智谋不及静妃,最终落得废后的下场,属实可惜。
细细想来,言皇后才是《琅琊榜》中最可怜的女人。
01、出身高贵
言氏一族出过三位帝师,两位宰辅,两位皇后。到了言阙一代,虽说明面是国舅爷,不明所以的人以为,侯爷是世袭来的。
世人不知,37年前,大梁曾经面对大渝、北燕、东海三国的联盟,绵绵大军直压大梁边境。言阙年方二十,手持栉节,只身一人穿营而过,刀斧协身而不退。在敌营,舌战群臣,瓦解了本就涣散的盟军,凭一人之力化解大梁危机。

也就是说言阙的侯爷之位,靠的是自身能力,和家世并无太大关系。
言皇后是言阙的亲妹妹,家世背景深厚,誉王能够参与夺嫡之争,靠的也是言太师留下来的很多人脉。
正因为高贵的出身,让言皇后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更不懂得讨好梁帝,以至于让越贵妃钻了空子。
她能够被封后,一来是家族原因,另一个可能就是言阙归隐的态度。没有自己的孩子,没有家庭的支持,皇后也成不了气候,对帝位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02、没有城府
言皇后的行事风格,的确有些任性而为,深居宫中三十年,却毫无城府。
比如她看惠妃不顺眼,没事就骂她矫情,要么责罚抄经,要么就让去佛堂点灯。对于惠妃的厌恶,毫不掩饰。
医女出身的静妃说要给太皇太后抄经,言皇后说她还没这个福分。瞧不上出身卑微的静妃,连样子都懒得装。
面对梁帝的斥责,她也是一脸漠然,好像说老娘就是这个样子,爱咋咋地。
夺嫡之争,言皇后也从没有主动出击,只是一味的配合誉王。誉王让她去芷萝宫搜药材,她就去了。随后才问誉王接下来怎么办。
事后,她问誉王那个御医怎么办?誉王说他既然做就想好了以后,我会善待他的家人。其实言皇后也是个善良人。只是善良没有用到合适的地方,没给到合适的人,善良就会变成一种恶行。
誉王让她下诏把巡防营交由禁军接管,以便于他围攻九安山,言皇后虽然迟疑,但是还是照做了。

言皇后就是这么的单纯,她可以为誉王做任何事情,只因为她对誉王如视如己出。
在言皇后之前,梁帝最爱的人是林殊的姑姑辰妃。辰妃死后,她才成为皇后。
她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誉王。她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却是一个可悲的女人。
她有她与生俱来的高贵,不想屈尊讨好一个不爱她的男人。所以她把后半生押注到了誉王身上,成了慈母。
只是一生都没有得到爱情。
说直白一些,但凡言皇后耍点心机,估计早就没越贵妃和萧景宣什么事了。

03、缺失的亲情
言阙在赤焰案之后,就开始隐退,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用言候自己的话说,不参与党争,做个富贵闲人。
言皇后能够上位,因为她参与了辰妃之死。
不同的立场和选择,致使兄妹隔阂至深。本就没有得到过爱情,又失去了亲情。
如果说誉王能够护她安稳也好,可是誉王毕竟不是靖王。靖王参与党争,从不借用静妃的力量,甚至要把静妃排除在外,只是因为他心疼母妃。
誉王则是一味利用言皇后,借用后宫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样的孩子,这和普通人家啃老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
你的能力满足不了你的欲望,那就自己努力,没事就去找家长,真算不上好孩子。

言皇后最后的希望也落空了。
越贵妃成了贤妃,和献王一起过上了安稳日子。静妃最终赢得胜利,只可惜了言皇后人老珠黄后,又被废。
最害怕的不是老去,而是一无所有的老去。
言皇后的一生,失去亲情,从未拥有爱情,又被誉王牵连,落得个废后的下场。怎能不让人难过。
其实她本有更多选择,或者和言候一样不那么早做出选择。结果一定比废后好。
这个女人一生什么都没有得到,不禁让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