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拆解系列】:北大女生宿舍的“女性主义”,到底是个什么主义?

2023-02-21 13:21 作者:红色的奇反夸克  | 我要投稿

于计程车上漫谈婚姻与女性主义

 

上野老师提到的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喜欢男性,但对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不感兴趣。

那么,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实际上是为了什么?

假设现在有一对情侣,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符合传统认知中的婚后甜蜜小两口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在法律意义上结为夫妻,也即他们之间没有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那么这一对非婚情侣,与同样状态但是签订了婚姻契约的情侣之间,有何区别?

而二者的区别,正好被这几位北大女生表达了出来,也即【功能性目的】

现代婚姻的本质,是为了达成某种功能性目的而产生的,二人之间的社会契约。

婚姻契约无助于构建二人精神层面上的联系与绑定,他所唯一的功能是承担物质以及社会层面的绑定,从而在社会上获得某些资源,亦或者是承担某些共同义务,以及分担责任的一种方法。所以你会听到其中一位女生表示自己结婚仅仅是为了像是签证,纳税,以及遗产交接,这些非常物质性,或者说社会性的要素。

婚姻它本身便是一种物质化的,将人去作为一种物质的客体,而非主体的产物。而这种物质化的产物其内部必然会包含着一定程度上的剥削以及不合理性。因为它诞生之初便已经无视了人精神层面的契合,例如所谓的包办婚姻,又或者像是一些政治联姻。

进一步来说,婚姻制度同时作为一种社会分工的实现形式,而在这一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个体,必然会对另一个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剥削与压迫,因为这一主导者掌握了评判另一人价值的能力

正如上野老师在后面提到的,女性在家庭中的无偿劳动不被认为是一种付出。这正是婚姻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否定了女性在劳动力在生产方面的作用。

当然,我也并不是要彻底否定婚姻的现实作用。但如果真的,完全将婚姻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工具,其实质便是对婚姻中人的客体化。

或者再直白一点,对人的异化。

 

而女性主义,其本质便是一种对“人的物质化”的反叛。

正如上野老师说的那样,她喜欢的是男人,或者说这个人本身,而非婚姻。她说恋爱就是一种好奇,对于人本身的一种好奇与探索的想法,恋爱中渴望建立的是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联系,而非物质的。

女性主义便是将女性,或者说将人,作为人来看待,而并非是某些其他“东西”的所有物。

像最经典的“女人能顶半边天”,就是承认了女性在生产劳动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承认了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的劳动力的再生产作用。

而上野老师后面提到的,女性主义它追求的是人的一种自由和解放,这样的自由和解放的定义因人而异。这正是一种对人的主体性的回归与追求

在这一点上,【女性主义并不局限于女性】,其本质是思考作为被某种制度,或某种社会规训所客体化的人,该如何去【夺回自己的主体性】

也因此我认为,所有教条性质的表述,实际上都是对女性主义的一种曲解。例如说女性主义者就应该拒绝结婚,说结婚的人都是什么“婚驴”,又或者说所谓“男性永远不可能懂得女权”的性别对立,甚至所谓原教旨女性主义内部的对立。这样的对立,是对女性主义其人文内涵,其对于人主体化追求的一种解构和消解。

 

所以我一直认为,女性主义它并不是什么“从男人手中夺回女人应有的一切”

而是从“他人”手中夺回我们应该有的一切

在这一点上,我们都是“女人”。

【拆解系列】:北大女生宿舍的“女性主义”,到底是个什么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