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复习】商业模式/绝对长板/发展=成长/专业度/解决问题~

2023-10-26 10:02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尝试建立认知框架和方法模型的第二周,从19年做过的整理开始,段位总表、课表、搜集的提纲挈领型ppt,终于在这些纲领里面开始建起word,分为规律、模型、checklist,并且都用学以致用的思路对第一波内容延展,笨功夫和努力规律,课程学习和解构创造元思维checklist都四步法延展,收获很大,八芒星发展模型用【伏波】小说来稍微应用理解了下,现在也能背出整个框架了

所以,可以继续学习了,学一个搞通一个,能记得住并且用来指导生活,这非常重要

电影识人

人的决策受性格、地位、形势、利益、情绪的影响,情时位势度理利,其实性格是第一的,初入环境时的观察就是要去观察这些,现在想想只要不踩坑就行了,对方不喜欢麻烦或者波折什么的,这种坑的程度就行了,其实人生要事事做对就太完美主义了,有一个说法是只要没做错重大选择,累积下来,就能跑赢——个人觉得这个可能是对的

不去简单评判人,在情境下理解——个人感觉更落地的是,自己如果对对方有不满情绪了,就去理解对方,如果不涉及到发现了对方的新坑,那就可以直接沟通——不要猜。。

预测某人在场景下说什么,预测角色剧终是什么下场——这是纸片人或是认知比较低端的成长性差的人吧,是为了烘托主角么,角色剧终状态这也是逻辑+编剧的设定,跟现实个人觉得是不太有关的,只是说如果能抓住人生发展的所有重点,那看人的时候,明白卡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倒是可能的——总之,还是逆向思维,坑和常见的失败原因

不过忽然想到同事,其实真的现实中大家都是成长缓慢的,在短期内还是可以预测一下很多情境下的表现,比如抓不住重点、喜欢自我中心的提意见这些,我其实也有这个毛病,但开口得到第一个反馈后就知道整个情形是如何了,下次遇到类似情况,那第一就是观察和假设,不要直接结论

发现这个直销2B事总的知识面,其实差不多已经是经营格局了,我是用八芒星发展模型来命名成自己的,实际就是行业、用户、业务、组织、资金资源,然后销售的流程,这里用售前、售中、售后,八芒星跟那种流行的商业模型差异

经营格局:资源,产业,用户,战略,业务,组织,沟通和决策机制,度量

底层逻辑绝对是不一样的,忽然想起来,就用解构了【伏波】的那部分内容来看,也是叶教给的这个经营格局应用性更广,但是对于实业,貌似这个商业格局更简单——理解我们公司的商业模式挺方便的

但是还是觉得如果要做公司的升级,肯定还是要用经营格局的,商业模式这个就会没有地方下手去做调整,不涉及到经营啊,只能正向理解,所以核心重点坑什么的,还是经营格局,逆向思维能做升级指导

绝对长板:靠人堆不出来

各专业领域长板特征,这个看能不能解构

销售长板,是能感知用户的需求,知道竞对的弱点,能够抢占整个市场份额的相当比例

技术长板,能够感知技术的实现方式,能预判技术的变革并抢先一步,快速攻克瓶颈

营销长板,知道哪些话会爆,能造势引发传播,能预见空间性,想起了张琦

产品长板,知道用户要什么,什么能满足,能做出用户喜欢的产品,著名的产品经理

运营长板,能驱动目标人群按自己的想法行动,用设计驱动人性达成战略

财务长板,能抓住核心数字,找出公司最值得投入资金的点

年复合回报25%的基金负责人,能投出独角兽公司的VC

收获信息吧,这个都是六段八段的能力,理解不了很正常,不纠结

职业发展体系,业务行为——管理行为——经营行为——投资行为

行为从洞察,到跃迁,到影响力跃迁,咦,那我其实现在能觉察很多点,也在自我调整改变

只不过呢,具体形式到底是什么其实不重要,一直在跑笨功夫,用逆向思维定的目标上在继续就行了

影响力是人脉链接

行为改变长什么样?

其实是每个环节的升级,能找到自己原来环节错的地方,根源在哪里——这非常个人,以为正确的归因就去跑行动,复盘的时候也很难一下子就知道到底是笨功夫次数不够执行不了方法,还是没找到真正的根源,只能凭着感觉去尽力推动

要能拥有认知和决心去砍行动,砍目标,让自己有时间做正确的事——逆向思维定下的目标

不要踩过往同样的坑——正确的方式不是做一次两次,而是变成新的习惯,这个其实就是要记住真知

我现在一定要建自己的人生指导书,也是感受到,学再多,没有变成记得住的认知,需要用的时候拿不出来,跟没学也就差不多了

个人要怎么成长

并不是随便的付费买书或买课,而是

1)拿到元认知级别的课程学习

2)洞察自我——透过表象看本质,通过情绪、感受了解自己

3)刻意训练来改变自我

4)人脉链接——跟上面的职业发展体系是一致的

这也是1000小时技能类似的,也是开始拿到元认知级别的课程,get认知,然后跑笨功夫,不就是刻意训练么,然后打上100次行为改变原理循环,能熟练的解决一些问题,最后的迁移解决其他领域问题不就是边界的扩大么

底层都是一致的

总结一下,涉及到成长、能力、成就其实这个都是一套的东西啊,就是从1000小时长板方法,洞察、改变、有好方法,然后有人脉资源,然后有方向,最后成就

改变就是行为改变,是非常多的层次的,过去的笔记都整理进文档里去

长板的打造是一个结果,也没法用来指导过程,如果是一个终点度量,反正对现在用处也不是很大,就踏实的过现在就好了

从头来看下之前搜集的道家段位表各个能力项的说明吧,后面会重复,但现在就过一遍

首先起明日版的心态,用的逆向思维记忆四个段位,主动性,责任心,专注,空杯

驱动力,用的正向思维记忆,好奇心,持续性,热爱,坚韧

那道家版的,心态积极,对应的反面是消极/被动,这里具体举例是失败向外归因、付出少想得到多、急功近利,但个人觉得,这个举例呢,是人性吧,趋利避害、趋易避难,真放到成长原理上去理解,认知不了能力和实力的现实规律,没有正确归因的能力

专业度是目标感、目标必达性、目标标准来决定的

首先目标拆解成长内核环节时,目标、动力、认知、理解、决策、行动、复盘

目标感决定专业达成的时间,目标必达性决定能不能跑循环,目标标准决定跑多少次循环

所以专业度就是笨功夫的频率和次数和质地,这个质地又是由行为改变原理的升级质地来决定的,首先选择元认知级别的课来学习

感觉成长原理啦, 努力笨功夫,学习创作,专业度等这些自己都拆的很清楚了,但人性和情绪其实没能拆出来MECE的内容,不过这个不急,也没法一次性就要求自己做到很好啊

慢慢来吧~

最后来延展一下昨天小伙伴问我的问题,关于解决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太多的话记不住

首先解决问题能力范围太大了,就无法回答,先把这个“解决问题能力”拆解一下,能力一定不是一个能力,是一个能力结构,其主语拆成“解决”和“问题”

先说“问题”,正如“提升演讲能力”一样,先用时间空间角色关系界定一下,什么样的问题,问题是高频还是低频,对人生目标影响是大还是小,问题的本质是自己能改变的还是不能改变的,哪些是自己能改变的,有没有必要花时间去解决

问题描述清楚,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然后是“解决”,怎么样叫解决,举个例子,处理不同和不同角色的关系的能力,是见众生,最终是能让自己和他人都比较舒服——共识,那先分类一下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场景,哪些是高频需要应对的,比如工作同事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那可能在沟通中遇到问题,具体是哪种类型的问题,是工作推进不下去,还是三观不合但工作不影响,自己是希望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状态,这个目标状态先评估一下是否合理——是要自己改变就合理、要求他人需要改变就不合理,然后再是,如果达成合理的目标状态——自己要学习些什么、实践些什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中间会有状态反复等等——明白笨功夫的规律,然后有方案了叫解决,还是必须达成叫解决?

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自己一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遇到和应对,都是自己每天做的事情,方法怎么会记不住呢——最重要的是实践变成自己的,就不会记不住

这一篇就是复习过去的整理~

over~


【复习】商业模式/绝对长板/发展=成长/专业度/解决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