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分析(全13讲)阎学通

P4,1:10:00

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曾经长时间要求,外交政策不能服务于国家利益,而是服务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否则会被当做极端民族主义(右)。

50年初的取向虽然也有阵营色彩,但仍以利益考量为主。(57反右后发生改变)

同最初的课程一致,强调本国利益。(现实主义)

但过于的强调己方利益并不一定有利于最终的利益。
于是追求所谓正义也应是一种现实主义。

国家利益是交换关系。没有免费的。

需求层次,与人有些相似。但实际上值得商榷——高层次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环保事实上是为了可持续性的发展,是重新实现对于基本利益的反馈。
而退休后追求的价值实现,是人的本性,还是一种惯性呢?或者,可能是来源于对人价值的否定?

国家利益较难定量分析。

但也存在模糊的评价方式。力和利益的衡量也很难

国族认同<->民族认同。近似。目前的“民族”往往也是文化,乃至文化群?
爱国主义不需要教育?有点怀疑,国族认同不应该是一种先验知识。例子说明的仍是,认同要受到环境影响。我认为这一种安全性的延伸,可能的路径比如血缘->民族->国家。
当然也可能是对于乌托邦的情感投射——乃至存在于未来的乌托邦。这可能也是形态的一部分,“我”想要什么样的国家。


也有一种说法,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区别在于政治性。
P5 00:14:00

"民族是一种手段"?
权力(支配)与权威(信任)

经济决定国力吗?很重要,但政治决定资源使用。
冷战与两极格局无关,冷战终止于1987~8年的中导条约。冷战是一种特殊的平衡状态
和平红利:和平是为了和平的收益更高
极端和平主义很危险,尤其是在军队中。和平主义和军队经商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P8 0:53:29 决策的科学与艺术

分析讲科学,领导靠艺术

官僚化。个人对决策的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