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品尝甜品级耳机 - 声音记忆SM1听感分享

2022-11-16 14:01 作者:无敌幸运星Andy  | 我要投稿

随着耳机HIFI市场的不断成熟,近年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加入了这个产业,各价位耳机层出不穷,卷的不亦乐乎。而在低端入耳式耳机,也就是几百元价位这个档位,更是越来越内卷。这种情况对于我们音乐爱好者来说,好处就是各家“内卷”可以让价格更亲民、配置更出色、性价比更高;而幸福的烦恼就是品牌多、型号多、价位相差无几,对选择困难症的人群很不友好。这些入门级耳机的声音和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还是存在很多“虽然便宜、但也完全不值得购买”的坑货滴。当然,也不乏性价比确实出众,值得推荐的优质塞子,本次由“耳机美学”组织巡回试听的“声音记忆SM1”便是其中之一。

“声音记忆”这个品牌,我之前并没有任何了解,是绝对的新进小品牌之一,但简单了解了一下,发现其口碑还是很不错的,品牌创始人据说是“趣听”的原主编“狗鞭”,目前该品牌旗下仅有两款入耳式耳机SM1和SM2。在此就不过多研究他的品牌历程了,还是回到主题,看看这款售价仅200多元的SM1到底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这次收到的东西包括SM1本体以及“月蚀”MAE套件、“甜筒”套件,这两组套件分别可替换耳机腔体的尾部金属帽,以及金属导管,实现硬件调音。我这次参与试听,也是对这种通过更换零部件调音的方式产生了兴趣。之前我买过达音科的隼pro和final的MAKE系列,都是属于类似的可“硬件调音”的耳机,而SM1是我印象中该类耳机价格最便宜的。

SM1本体的外包装是一个黑色纸盒,两组套件则是用透明塑料盒包装。打开本体包装,就是一个外观类似于“便当饭盒”的塑料收纳盒。声音记忆的另一款耳机SM2是使用的一款比较高的正方形“饭盒”,看起来很适合用于泡面,哈哈。而SM1的这个属于长方体饭盒,更像是传统便当盒,或者也可以用来当杂物收纳盒。在此我多说一个细节,无论是在“便当盒”上,还是两组套件的塑料盒上,或者本体包装内的说明卡片上,厂家均印制了非常详细的图文使用说明,教你如何打开盒子、如何拆装套件、如何更换滤网以及各种注意事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厂家对于细节的追求,对于消费者体验的注重。

打开“便当盒”,拿出里边的全部东西,包括耳机腔体一对、原版MAE套件后盖一对、配线一条、耳套7对、线材拆卸夹一个、导管帽一对、滤网若干、毛毡收纳包一个、明信片一张、说明书一本、拆装说明卡两张。说实话,一个200多元的耳机,能有这么多零七八碎的配件,还是挺让我吃惊的。虽然这些东西的成本都不高,但能体现出厂家的一定诚意。

配件当中值得一说的是配线、拆卸夹、耳套。SM1的配线是一条单股5N铜镀银线,采用TPU外皮,看起来确实也很符合这个价位耳机的配线定位,属于绝对的“入门级”线材。线材的优点是轻便易于收纳,缺点是较容易缠绕,手感也一般,而且垂直佩戴的话,会有一定“听诊器”效应,我们可以采用绕耳佩戴的方式解决听诊器问题,而官方也提供了一款6N单晶铜升级线,有外层编织网和热缩管,可完全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听感也会有一定提升。线材和耳机腔体采用的mmcx接口,这种接口的缺点是时间久了容易发生接触不良,但SM1的线材接口处,设计了一个凹槽,可以固定连接处,避免插针转动。而且,还赠送了一个拆卸夹,可以很方便轻松的拆下线材,减少“大力损坏”的可能,这都大大提升了mmcx插针的使用寿命,这两点再一次反映出了厂家对于细节的追求!

耳套包含了三种类型,一种是粉色的“蘑菇套”,高度稍高,内管稍硬,共三对不同尺寸;另一种是灰色的“宽口套”,高度稍低,直径稍大,也是共三对不同尺寸;还有一对双节套,可以深入耳道。三种耳套不仅能因人而异满足不同佩戴需求,且都能一定程度实现调音的作用。这样算上MAE套件和导管套件的话,就会排列出非常多的硬件调音组合,对于喜欢折腾的烧友来说,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三种耳套在选择好对应尺寸的前提下,佩戴还都算舒适,至于听感的区别,我会在后面细说。来到耳机本体部分,SM1的腔体使用了铝合金,而表面质感更像是不锈钢,胶囊式的外观中规中矩,这个价位就不用追求设计感了。导管和腔体尾部都可拆卸更换,整体重量很轻,全部零件装好后,佩戴体验和密封隔音性都还不错。下面就开始重点说说声音部分吧。

我手里的前端设备有一加acepro手机、艾利和sp2000t播放器、海贝R3proSaber版本播放器、ifi灰菠萝解码耳放。而作为一款入门级耳机,我认为完全没必要使用sp2000t这个级别的播放器来推,否则输出的听感就不符合这个耳机应有的群体需求了,也完全用不到灰菠萝这种解码耳放,因为SM1不需要大推力。所以这次试听,我主要是使用的海贝R3pro的3.5单端口,手机直推的情况也会简单说说。

首先,SM1号称“甜品”耳机,我的理解是甜品耳机除了低价格外,声音各方面素质不要期待太高,但是必须要有一定特色,且不能出恶音,那种一耳朵摘的入门耳机,不仅不能称之为甜品,甚至可以说是废品。我最初选择的调音组合是“粉色蘑菇套+本体银色尾部套件”,我本来以为声音会比较甜,但实际上这个原始组合的听感属于非常均衡的,高中低频的量感很平均,声音绝对不属于发闷的类型,透明度在及格线之上,横纵向声场都算是中规中矩的表现。低频量感适中,下潜一般但弹性不错,高频的延伸一般但比较明亮,人声位置也是适中不远不近,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表达的都是比较到位还原的,稍微有一点涂抹的色彩,算是恰到好处的音染吧。这个组合搭配,我听着非常舒服,通透度、声场、三频、氛围都算恰到好处,属于很耐听不烦躁的类型,比很多入门级耳机的那种“闷”、“糊”、“干”的声音要强得多。

第二种搭配是“粉色蘑菇套换为灰色宽口套”,能明显感觉到横向声场加大,声音的通透度更强一些,整体的空间感更明显,高频的延伸也有一定提升。而相对的,低频的量感会稍微减少,中低频的氛围感会降低,听一些小编制乐器会适合,但是听流行的话,我认为没有粉色耳套好听。

第三种搭配是“粉色耳套+月蚀青色尾部套件”组合,这个组合下的声音很有意思,低频的量感稍微增加了一些,中频人声的口型会变大,也就是更贴耳一些,人声会更富感情,通透度会有一丢丢的降低,或者说多了一层暖意,注重人声的朋友,尤其是喜欢港台老歌的,可以考虑这个组合。

第四种搭配是“粉色蘑菇套+月蚀金色尾部套件”组合,这个组合的声音风格与青色套件很接近,都是属于强调了一些人声的表达,不同之处在于比上一种组合解析更高一点,低频回收了一些,总的来说,我认为没有上一种好听。

第五种搭配是“粉色蘑菇套+本体银色尾部套件+甜筒导管套件”组合,这个“甜筒”套件装上以后,耳机的导管部分长出来不少,整体长度的延长使得佩戴以后凸出的部分更多,舒适感因人而异,我觉得可以接受。而声音上的变化非常大,横向声场会变窄一些,纵向的空间感会有明显的加强,人声会有明显的空灵感,且尤其是女声会变亮变甜,低频会变得软一些。我个人并不太喜欢这个风格,听某些流行女声会比较有特色,但不适合杂食。

第六种搭配是“灰色双节套+本体银色尾部套件”组合,佩戴深入耳道,个别人可能会有一定不适感,但也会有不少人喜欢这种填满的感觉。声音方面,三频均会一定程度收紧,高频会变得比较清亮,人声凝聚力加强,低频量感无太大变化,但回弹速度会稍微快一些,我觉得这个风格很适合听乡村民谣。

此外,根据各种耳套和套件的组合,还可以搭配出更多的听感组合,我没有太多时间一一尝试,但有一点需要说明,无论是哪种组合,这个耳机的整体风格走向是趋于一致的,并不是说你换个套件,就如同换了个耳机。通过耳套和套件的替换,能够对声音的风格进行微调,主要体现在三频分布、声场、人声位置这几个方面。对我个人来说,我喜欢的组合依旧是“粉色蘑菇套+本体银色尾部套件”,因为这个搭配声音是最均衡、最耐听、最杂食的,而如果喜欢听人声,我重点推荐把银色尾部套件替换成青色的即可。其他组合因人而异,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听感分享,千人千耳,也许其他人跟我的听感完全不一样,那么以你自己听到的为准。

最后说一下SM1在手机直推下的表现,我用的一加acepro直推,是完全可以正常驱动的,绝对不会出恶声,不过声音的精致度没有用播放器表现好,且会显得有点宽松。我建议喜欢用手机听歌的朋友,有条件的话配一个入门级的小尾巴即可让SM1达到很不错的表现。另外,这耳机完全没必要考虑换平衡线,就3.5单端即有很好的听感,尤其是在人声方面。

总之SM1这个塞子在200多的价位上,我觉得性价比有些爆炸,并不是说他能越级打怪,但他在整体素质上确实属于千元内耳机及格线之上的,听流行、爵士、乡村民谣、小编制等类型的曲目,都能有不错的表现,算是一款非常合格的入门级HIFI向耳机。再加上配件丰富,这么多种硬件调音搭配,其中至少有两三种很有特色又好听的组合,这就远远值回票价了。我认为声音记忆是属于那种注重用户体验和产品细节,认真做事情的品牌,甜品耳机SM1值得所有希望“花小钱、听好声”的朋友尝试!


品尝甜品级耳机 - 声音记忆SM1听感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