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大陆十大城市

2023-08-17 14:34 作者:沪A00001  | 我要投稿

此排名纯属个人观点,根据经济实力、规模、科技、教育、交通等多角度进行排名。

10.重庆

重庆市,简称“渝”,别称山城、江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截至2022年末,重庆辖38个区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末常住人口3213.34万,高居全国第一,其中主城区人口1640万。202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29129.03亿元,增长2.6%,一举超越广州,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663元。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全国唯一兼具四种类型的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及内陆开放高地;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景观。 重庆市经济建设基本形成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开辟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大通道,目前中欧班列(重庆)已成为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并主导发起建设“陆海新通道”。与其他十强城市相比,人均GDP较低是重庆市经济的短板。 重庆市境内以山地为主,多以丘陵地貌为主要地形,而中心城区又同时毗邻中梁山脉,铜锣山脉和长江,嘉陵江,形成山水相依的独特地形,同时也为重庆独特的交通体系奠定了基础。重庆市地处中西部地区结合部。也是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超大型城市,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到2030年,建成“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和“米”字型高铁通道为骨架,“两环十干线多联线”普速铁路为支撑的铁路网,形成以“一干两支六线”航道、“三枢纽五重点八支点”港口为骨架的水运基础网,加快建设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全面建成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江北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八大”机场之一,以长江黄金水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为支撑,构建起航空、铁路、内河港三个交通枢纽。重庆是定位的全国交通第4极,明确重庆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6轴、7廊、8通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有3轴、2廊、1通道通过重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重庆打造成为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重庆也是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是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全国唯一兼具水陆空的物流枢纽。 民国二十八年(1937年)以前,重庆以中等教育为主,普通中学20所,师范及职业学校9所,加上原巴县(巴南区大部)的普通中学、师范及职业学校8所,总共37所。高等院校,重庆只有国立重庆大学和省立教育学院(即今西南大学的前身)两所。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遂形成以高等教育为主,中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为辅的格局。2022年,重庆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70所,其中包括一所985大学(重庆大学)。重庆的教育实力较其他十强城市也有较大的差距。 重庆市是一座著名的国家历史名城。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生息繁衍,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等8个民族。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重庆建城3000余年,得名800余年。重庆具有中国山地城市典范、国家战略大后方中心、长江上游商贸中心和开放口岸、中国西南腹地移民城市和交流中心、红岩精神发源地、巴渝文化和三峡文化创造地等六个显著的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广泛分布着彰显传统巴渝、明清移民、开埠建市、战时首都、西南大区的特色文化资源。

9.南京

南京市,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六朝古都,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市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务院规划定位的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截至2022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0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68.28平方千米。2022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16907.85亿元,同比增长2.1%,总人口949.11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大约800万人。虽然南京的经济实力以及总人口数量不如同省的苏州,但主城区人口数量却远大于苏州,几乎是苏州的两倍,而且作为江苏省省会、华东大区中心025,南京也有着更为先进的教育实力和医疗水平,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著名高校分分云集在南京,其教育实力在全国高居前五名,而苏州仅有一个苏州大学比较有实力。除此之外,南京拥有43所公立三甲医院,位居全国第八名,也要远强于苏州。同时,南京的枢纽性要强于苏州,能够辐射周围的许多城市,这方面也是苏州无法相比的。因此,南京上榜,苏州未上榜。 南京是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重镇,是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国唯一的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南京着力培育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2015年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60.67亿美元,高居中国城市之首。2018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4500亿元,列北京、深圳、上海之后,居中国第四、江苏第一,规模占全国的7.1%、占江苏的50.8%。2020年南京有独角兽企业15家、培育独角兽企业95家、瞪羚企业312家,数量居全球城市第七、中国第五。2020年软件业务收入12强城市排名,南京居中国第4,仅次北京、深圳、上海。 南京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务院批复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南京为中心,有宁沪、宁高、宁镇、宁扬、宁滁、宁连、宁通、宁巢、宁合、宁洛、宁马、宁宣、宁盐、宁淮、宁蚌、宁常、宁杭等高等级公路呈放射状通往江苏省及周边省市。南京也是国家重要的铁路枢纽,连接华北、华东和华中铁路交通的主枢纽,国家东部地区铁路交通枢纽中心,是国家四纵四横铁路格局中南北、东西干线的重要交汇点。截至2020年,南京已形成“一环两跨八线、客货分线”的铁路格局,铁路运营里程476千米,衔接北京、上海、杭州、安庆、合肥(武汉)、郑州6个方向,高铁动车通达全国省会城市比例,与上海、北京并列中国第一。 南京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的美誉。南京是国家三大高等教育中心(北京、上海、南京),国家四大科研教育中心,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科教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中国第三位,有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浦口大学城、溧水大学城和南京高职园5个大学城,从南京走出的两院院士近200人。2009年,南京被评为中国最具教育发展力城市;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重镇榜中,南京位列中国第三,仅次京沪;2018年,中国最佳求学城市排名,南京列中国第三;2020年,QS世界最佳留学城市排名,南京排中国大陆第三。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22年,南京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9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112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14处(126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16处(591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村)3个;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08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130.45亿元。

8.杭州

杭州市,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浙江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杭州市下辖10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685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1237.6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880万。2022年,杭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875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2588元。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3年亚运会在杭州市举办。 2022年,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金融业增加值2407亿元,比上年增长7.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9592亿元,增长14.0%;本外币贷款余额62306亿元,增长10.7%。年末上市公司283家,其中境内上市216家。年末创业板上市公司63家。全年保费收入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339亿元,增长7.2%。杭州著名企业云集,具有代表性的有阿里巴巴,淘宝,娃哈哈等。 杭州市交通便利,是浙江省最大的交通枢纽。在高速铁路方面,杭州已成为中国高铁网的重要枢纽之一,高铁网络连接了杭州与上海、南京、宁波等周边城市。其中,上海至杭州高铁更是成为了国内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之一,以高速和便捷的特点,让两座城市的人员流动更加便利。杭州区域位置也决定了杭州有着出色的水运发展。杭州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东南沿海、京杭大运河南端,杭州多个方位都与水打交道,这么多的水资源也促进着杭州水运业务的发展。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繁忙程度是众所周知的,已是中国重要的干线机场、中国客流十大国际机场之一、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和国际航班备降机场,是浙江省第一空中门户。 2022年末,杭州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0所,在校学生6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万人,其中研究生11.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71.6%,其中,浙江大学闻名全国。杭州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电子政务试点城市、数字电视试点城市和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杭州致力于打造“滨江天堂硅谷”,以信息和新型医药、环保、新材料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优势。通讯、软件、集成电路、数字电视、动漫、网络游戏等六条“产业链”正在做大做强。 隋朝建立后,于开皇三年(583年)废除了郡一级的地方机构,开皇九年(589年)实行州、县制。隋文帝统一中国,即调整江南地区州县设置,废钱唐郡,设“杭州”。这是“杭州”地名的首次出现。杭州历史文化悠久,2009年,蚕桑丝织技艺、西泠印社“篆刻”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天津

天津市,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中国北方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截至2022年,天津市共辖16个区,总面积11966.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63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大约1100万。2022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16311.3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9235元。 天津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2022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16311.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2022年,天津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76元,比上年增长3.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3元,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18元,增长3.8%,快于城镇居民增速0.9个百分点。相比于其他十强城市,经济增长过慢、GDP总产值过低是天津实力的最大短板。 天津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交汇点、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在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 “河海要冲”之称。天津不仅处于京沪铁路、津山铁路两大传统铁路干线的交汇处,还是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津秦客运专线、津保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的交汇处,是北京通往东北和上海方向的重要铁路枢纽。天津同时也是航空枢纽,有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塘沽机场、天津滨海东方直升机场和武清杨村机场等。天津港是世界等级最高、中国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吞吐量世界第四的综合性港口,位于滨海新区。服务和辐射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近50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52%,是蒙古国等内陆国家的主要出海口,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 2022年末,天津市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24所,普通高校56所,全年研究生招生3.16万人,在校生9.28万人,毕业生2.40万人,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天津医疗水平发达,三甲医院数量高达52所,位居全国第五名。2022年末,天津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282个,其中医院435个。卫生机构床位6.85万张,其中医院6.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4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25万人,注册护士4.83万人。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数10049.0万人次,其中医院诊疗人数6044.2万人次。 天津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因漕运而兴起,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朝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

6.成都

成都市,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四川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截至2021年底,全市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2126.8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1350万人。截至2021年底,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30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4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312家,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办地。2022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17.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149元。 成都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区域经济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门户枢纽,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机关驻地。成都是除了北京之外,唯一一个拥有两个4F机场的城市,分别是天府机场和双流机场;成都地铁里程超过500公里,仅次于北上广深,位居全国第五名。 2022年末,成都市共有在蓉高校 65 所,在校学生 116.4 万人,其中本专科学生 103.5 万人,研究生 10.9 万人,博士研究生 2.0 万人,专任教师 5.6 万人。截至2022年末,成都市年末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139 家,全年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研发项目 128 个。专利授权 83616 件,其中发明 19560件,实用新型 51810 件。技术合同成交额 1458.1 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12684.7亿元,年末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463家,比上年末增长 44.9%,在亚太地区中,成都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第11位。 成都具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始原,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早在距今约4500年至3700年,成都平原已出现被后世称为“宝墩文化”的一系列古蜀先民的聚落中心。这些聚落中心均已夯筑了城墙,建筑了祭祀和集会的场所。根据“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历史遗存,基本可以推定,至迟在殷商晚期至西周初期,成都一带已经成为古蜀王国的中心都邑所在。成都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境内金沙遗址有3000年历史,周太王以“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故名成都;蜀汉、成汉、前蜀、后蜀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又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县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诞生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

5.武汉

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湖北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截至2022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73.90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1094万。2022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18866.4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78万元。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2009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市为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2018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将武汉列为陆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空港型等5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武汉获批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武汉是中国铁路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六大铁路客运中心之一,武汉铁路枢纽是中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武汉动车段是中国四大动车检修基地之一,武汉位于京广高速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两条国家级高速铁路大动脉及众多普速铁路干线和城际铁路的交汇地。 武汉是中国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2018年4月,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在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正式挂牌成立;10月,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武汉启动。武汉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城市。截至2022年,武汉市共有科技研究机构9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0人。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32466项,增长1.5%;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355.25亿元,增长20.2%。全年高新技术企业12400家,其中本年新增324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321.90亿元,占GDP比重28.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专利授权量89461件,比上年增长3.6%;发明专利授权量23658件,增长27.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9.1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070件。 武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元代成为湖广行省省治,明清时期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和“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4.深圳

深圳市,简称“深”,别称鹏城,广东省辖地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超大城市,一线城市,国际大都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之一。截至2022年末,全市下辖9个区,总面积1997.4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66.18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1741万。2022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32387.6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3274元。 深圳市的前身是宝安县,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成为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被誉为“中国硅谷”。2021年,深圳市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第四位,全市累计商事主体超385万户,商事主体总量和密度居全国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居全国第四。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6%、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022年6月,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政策文件,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国家物流枢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并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市是国家铁路枢纽城市,贯穿中国大陆的两条主要铁路干线在深圳交汇,基本明确了深圳“东西贯通、南北终到”的铁路布局。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位于宝安区,1991年正式通航,飞行等级为4F级。宝安机场是全国区域性枢纽机场,是仅次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中国第四大航空港。2019年,全年机场旅客吞吐量5293.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3%。 2021年9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决定在广东省深圳市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2022年11月,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正式成立,初期成员包括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鹏城实验室以及未来落户该片区的高校。

3.广州

广州市,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五羊城,是广东省辖地级市、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世界一线城市。截至2022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873.41万人,其中主城区1490万人。2022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39.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3625元。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广州存在经济增速过慢、年GDP总产值较低的短板。 广州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每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2018年,广州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广州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广州拥有全国客流量最大的火车站———广州南站。广州作为我国的南大门,铁路网可谓是纵横交错,辐射全国各地。广州的铁路主要以京广铁路和京九铁路影响力最大。除此之外,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粤东地区城际铁路等都是广州未来铁路发展的重要环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空中丝绸之路”重要国际航空枢纽。飞行4F级。已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的第一门户枢纽。开通国际航线149条,通达亚、非、欧、北美和大洋洲五大洲共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州港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华南最大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是广州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战略支撑,是华南地区联通世界的重要门户。2021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全球第四,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四、全球第五。 广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被誉为“千年商都”。广州市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近代史上有三元里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抗英斗争、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的“三·二九”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广州既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又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英雄城市。广州文化主要是属于岭南文化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次之,截至2021年,广州市共有市级非遗代表作118项(人类非遗项目2项、国家级项目21项、省级项目81项),非遗传承人208名(国家级12名、省级79名),非遗传承基地47个。

2.北京

北京市,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世界一线城市。截至2022年,北京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2022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84.3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1772万人。2022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10.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7%。北京市成功举办夏奥会与冬奥会,是全世界第一个“双奥之城”。 北京市是中国铁路网的中心之一,国内线路主要有京九铁路、京沪铁路、京广铁路、京哈铁路、京包铁路、京原铁路、京通铁路、京承铁路和京沪高铁、京广高铁、京哈高铁、京津城际铁路等。北京市境内共有两座大型机场,分别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场之一,旅客吞吐量在2012年达到8192.9万人次,仅次于美国哈兹菲尔德~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位居全球第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的交界处,于2019年9月25日正式通航。2021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共完成旅客量吞吐量25051012人次,货邮吞吐量185942.7吨。北京市拥有全国线路数量最多的地铁网,共27条,总里程仅次于上海。 北京市是全国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全国高等院校的中心,聚集了全国数量最多的重点大学,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022年,北京市研究生教育招生14.6万人,在学研究生43.5万人,毕业生11.4万人,均位居全国第一。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16.6万人,在校生60.3万人,毕业生15.4万人。北京市是全国最大的科学技术研究基地,有中国科学院等科学研究机构和号称中国硅谷的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每年获国家奖励的成果占全国的三分之一。1998年来,每年都成功举办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的大型国际活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2017年12月,北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成立。2022年,北京首次跻身全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前三,综合得分80.39。北京市共有医院741个,其中三甲医院81家,位居全国第一。 北京市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民风习俗:北京小吃、京剧、京韵大鼓、相声、舞台剧、铁板快书、景泰蓝、牙雕、毛猴、漆雕、赛蝈蝈和蝈蝈笼、吹糖人、捏面人等等。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26处,如故宫博物院、天坛、八达岭长城等。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宫廷建筑,使北京市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的城市。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7处)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北京市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

1.上海

上海市,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一线城市。上海市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辖16个区,202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75.89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1980万人。2022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652.80亿元,比上年下降0.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18万元。 上海已形成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轨道等5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具有超大规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全球范围首开高铁与机场融合之先河。上虹桥站是上海最大、最现代化的铁路客运站,连接了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沪杭高速铁路、沪昆高速铁路多条重要铁路线。上海市拥有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两座国际机场。上海空港是东方航空、中国国际货运航空、中国货运航空和中国最大的两家民营航空春秋和吉祥的主要基地。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位于上海市西郊,距市中心仅13千米,多年来,虹桥机场一直是上海空港的代名词;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中国(包括港、澳、台)三大国际机场之一,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并称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港。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枢纽港之一,共有35个客运站,长途班线1611条,可抵达全国14个省市的660个地方。上海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桥以及地铁、高架式轨道交通组成的立体型市内交通网络。截至2022年10月,上海市已拥有包括地铁、轻轨、磁悬浮等轨道交通线路共19条,运营里程共860千米(含磁浮线29千米),运营里程居全国第一位。 2021年9月24日,教育部办公厅决定在上海市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2022学年,上海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49家,研究生在校生24.4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6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55.48万人。位于浦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已构筑起三大国家级基地,重点发展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物研究所,承担着包括“863”计划项目等在内的80多个项目的科研攻关任务。《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上海市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三。2022年,上海市位居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10,产业可持续水平位居亚太地区第9。2022年,上海市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155家,累计超2600家。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956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2.2万家。全年共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上年度减免税额2622.14亿元,享受企业数35686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额243亿元,享受企业数3221家;新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86家,有效期内211家。落实技术先进型企业减免所得税额10.19亿元,享受企业数143家。全年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751项,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重点领域项目占84.3%。至年末,累计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5092项。 约6000年前,上海西部即已成陆。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别称申。晋朝时,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市建城之始。上海历史代表文化有“吴越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等。

中国大陆十大城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