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對頻道主「维C牛奶咖啡糖」的關於『西遊記』解讀的一部分觀點的反駁或不同看法

2023-03-17 18:19 作者:濟南老梁  | 我要投稿

注意

一/有些內容屬於反駁,因為這位名為「维C牛奶咖啡糖」的頻道主(以下簡稱「維C」)對『西遊記』的個別解讀確實有誤,有些則是我的不同看法,因為原著中沒寫,怎麼說都對。

二/本文描述的鬼神是古代大陸地區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虛構角色,宗教也是『西遊記』裡的宗教,可能基於一些特殊需要來引述現實宗教典籍中的一些經典,但是與現實宗教基本無關,本人濟南老梁在大陸地區出生/成長,是標準的唯物主義無神論,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


正文

一/西牛賀洲真的很好?

維C引述的原文是「主太宗又見那一邊有一座銀橋,橋上行幾個忠孝賢良之輩,公平正大之人,亦有幢幡接引」,出自第10回,據此來說明南洲(為方便閱讀,「四大部洲」直接縮寫為「方位」+「洲」字)是惡人多善人少,我的反駁是,這段原文正好說明了如來的西洲也不是什麼好地方,按照『西遊記』的設定,四大部洲至少有東/南/西洲的生物在死亡之後會被勾到地府,東洲的孫悟空/西洲的蔻善人都在地府出現過,所以說,如果如來認為東/西洲是好地方,原著中這裡的文句應該類似「銀橋上走很多都是東洲和西洲的人」,而原著不是這麼寫的,難不成東洲的生物死了直接上天/西洲生物死了直接找如來,所以繞開地府?原著中也沒這麼寫,由此可見西洲實際狀況和南洲相差無幾。


二/熟蟠桃真的都是孫悟空吃了?

維C引述的原文是「到後樹上摘取,只見那樹上花果稀疏,只有幾個毛蒂青皮的,原來熟的都是猴王吃了。」用來說明熟蟠桃都是孫悟空吃了,這裡說是「反駁」也行,說是「不同看法」也行,這裡我的觀點是,「熟的都是猴王吃了」應該是七仙女看到的「那樹上」的「熟的都是猴王吃了」,理由如下:

1/七個仙女的視野有多遠?

原著中七仙女看到桃樹異常後沒有類似「四處觀看,發現一千多棵樹都沒有熟桃」的文句,一千多棵樹有多大面積,站在一個地方怎麼能都看到了?

2/蟠桃產量是多少?

這裡我引述的另一位頻道主「吳先生精讀」的影片『大聖偷桃事件背後的秘密(下),解析《西遊記》原著/原標題:大圣偷桃事件背后的秘密(下),解析《西游记》原著』的內容

大桃樹有1200株,但原文並沒寫每株結多少個桃子,依據生活經驗,一般小桃樹能結七/八十個,大桃樹能結一百多個,對於仙界蟠桃園的大桃樹,我們就按平均每株結100個來算,那大桃的總數至少也是12萬個。孫悟空在天庭當了半年齊天大聖,感受到的時間的流逝,就是人間半年的光景。孫悟空做了齊天大聖後,先是東遊西蕩一段時間,代管蟠桃園後,三/五日一次賞玩,過了一段時間的某一天,才開始偷桃,而且不是每天偷,兩三天偷吃一次,所以猴子偷桃的時間肯定要遠少於半年,我們暫且就按三個月計算,那麼猴子要在三個月內偷吃完12萬個大桃,就需要每天吃掉1333個,這個數量也太離譜了吧?

上面是我引述的「吳先生精讀」的內容,之後是我自己寫的:

有人說,100個桃不一定全是大的,這也有道理,那麼我把蟠桃產量減到一棵大株桃樹只有30個大桃,那就是一天吃400個,這也有些誇張了。

3/蟠桃園工作人員在孫悟空偷桃的這幾個月都在放假嗎?

原著中寫道「即呼那一班鋤樹力士、運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掃力士都來見大聖磕頭」,也就是說,蟠桃園也有工作人員,這幾個月孫悟空大規模偷桃,這些力士就沒發現桃樹異常嗎?一棵樹兩棵樹出了問題,力士們沒注意到,這還可以理解,一千多棵樹全出問題了,這些力士一點反應都沒有?

對於這裡的疑點,維C只是說,『西遊記』是象徵主義小說,不能分析邏輯,我的反駁是,「象徵主義」不能等同於「1+1=3」,身外身/法天象地之類不符合科學的東西在神話小說裡很正常,孫悟空大規模偷桃的時候那些工作人員無所作為/七仙女視野異常/孫悟空平均每天吃桃少則幾百多則上千,這就不正常了,這種地方沒必要搞「象徵主義」吧?ㄛ~原著中遮濟的疑點用「象徵主義」搪塞過去嗎?之前還講啥咪「世代累積型作品,有劇情漏洞很正常,不能藉此說是陰謀」,有利於妳的觀點的原文妳就說「原著中寫得很明確」,不利於妳的觀點的原文妳就說「象徵主義不能分析邏輯」或「世代累積型作品,有劇情漏洞很正常」,講真,這就有點蠻不講理了。


三/如來講『太上升玄消災護命經』就是如來提倡「三教合一」?

不只是維C,其他的頻道主/比如「龍駒歸來」也在用這一段來舉例,其實這一段,我個人感覺,更像是作者或創作團隊對宗教經典了解甚少才會這樣寫,大家來看看這段經文的以下幾句:

「非色為色,非空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色即是空。空無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

大家在上面這句話中發現了啥咪?如果想不起來,看看原著第19回烏巢禪師傳給唐僧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吧,原著中把這本經全文都寫下來了,其中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我認為,這裡是作者不知道從哪裡看到的這麼幾句話,發現也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樣的文句,但作者或創作團隊對宗教經典了解甚少,並不知道這幾句話出自道教的『太上升玄消災護命經』,以為也是某一部「佛經」,就讓如來講出來了。

這樣的錯誤不只一處,大家看原著第13回。唐僧超渡的獵戶時候唸了『金剛經/法華經/彌陀經』,這些都是「大乘」系統的經,而之前第12回的時候唐僧說「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唐僧之前的說家己不會唸「大乘」系統的經,怎麼到了第13回就會唸了?明顯是作者或創作團隊對宗教經典了解甚少才會這樣寫。

還有第11回,「六道輪迴:行善的升化仙道,盡忠的超生貴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還生人道,積德的轉生富道,惡毒的沉淪鬼道。」現實佛教中的「六道輪迴」實際是三善/三惡,『西遊記』的設定是「五善/一惡」,或者說是「一善/一惡/四其它」,「六道輪迴」有幾善/有幾惡,只要是有一定年頭的和尚,應該會知道這種入門級的知識吧?作者或創作團隊似乎應該沒有必要有意為之吧?

此外,既然作者或創作團隊對宗教經典了解甚少,那麼唐僧和比丘國丈辯論時引述全真道士寫的『鳴鶴餘音』也就不能解讀成「三教合一」了,而且維C還強調這是元代/起於西曆12世紀出現的,是唐僧取經時期的西曆7世紀之後的500年前後才出現。


四/金剛琢與金丹砂

維C認為,道祖老君的「金剛琢」/「金剛」是佛教術語,如來佛祖的「金丹砂」/「金丹」是道教術語,所以說是「三教合一」,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金剛」這個詞如果不提佛教,也比喻堅硬壯碩之物,比如日漫『鉄腕アトム』的中文標題叫做『原子小金剛』,雖然線上辭典引述的是18世紀成書的『儒林外史』,但『西遊記』原著中孫悟空是「金剛之軀」,由此可見,「金剛」指「堅硬壯碩之物」在『西遊記』出版的時代就已經存在了,由此可見作者或創作團隊設定道祖老君的法寶叫「金剛琢」可能的意思就是個「很硬的手鐲」。至於「金丹砂」,我感覺,正確的斷句應該是「金/丹砂」,丹砂就是硃砂,那有人會反駁說「顏色不對,硃砂是紅色的,黃金是金黃色的」,拜託!原著中說的是「金丹砂」沒說是「黃金丹砂」,有一種金屬叫做「紫金」,在現代又叫做「銠(ㄌㄠˇ)金」,這是一種紅色的「貴金屬」,老君那葫蘆就是「紫金紅葫蘆」/「如意佛寶」估計是筆誤吧,金毛吼還有紫金鈴,也是「紫金」,所以說如來的「金丹砂」大概率和「三教合一」無關。


五/「佛道鬥爭」與「三教合一」不矛盾

不可否認,菩提是帶有「三教合一」性質的角色,所以培養出來的孫悟空也有「三教合一」的特質,所以在車遲國的時候才勸國王「三教歸一,嘛敬僧,嘛敬道,嘛養育人才」,但『西遊記』原著裡玉皇/老君/如來等這寡神嘛無一定和睦,為啥咪要用「無一定」這詞?因為啊,原著中描寫玉皇/老君/如來三個大神的互動實在太少了,底下的神之間的友善互動不能算,而且有些劇情是友善互動還是勾心鬥角,這個也很難說。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解釋都對,比如老君說自己曾經「化胡為佛」/也就是說老君宣稱「佛教是老君建立的」,如來卻宣稱自己的經是「三教源流」/也就是說如來宣稱「道教是從佛教中衍生出來的」,龍駒歸來的解讀是「三教一家」,而我個人解讀就是,如來/老君雙方在「爭正統/爭老大/抬高自己貶低對方」,講真,這個站在「絕對中立」的角度根本無法分誰是正確解讀/誰是錯誤解讀,只能基於一個特定的立場來分析,比如從「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分析,那麼佛道雙方就是在「爭正統/爭老大/抬高自己貶低對方」。

再次聲明:本文描述的宗教是『西遊記』裡的宗教,可能基於一些特殊需要來引述現實宗教典籍中的一些經典,但是與現實宗教基本無關,


題外話

維C提及的那兩位頻道主,我和他們沒有任何的互動,原因我不想說,我也未必完全認同兩位頻道主的『西遊記』解讀,但他們都在各自從不同的視角解讀著『西遊記』,我毋知影他們兩位頻道主之間有無互動,但目前為止可以確認他們各自公開的影片中沒有提及對方。

這可能是我的性格特點吧,如果只是自己解讀,自說自話,我也許不會講啥咪,但這位維C經常反駁別人的解讀,既然如此,那我也想讓維C感受一下被反駁是一種什麼感覺吧。

這篇文章我很早就想寫出來,只是最近太忙,所以沒寫,但內容在我腦內已經保存了很久,我這邊,只要是理性的討論,無訐譙/無垃圾話/無使「無限循環」,我就不會刪除的,當然,被營運方刪除就沒辦法了。


對頻道主「维C牛奶咖啡糖」的關於『西遊記』解讀的一部分觀點的反駁或不同看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