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新歌】《纳楚尔故乡》 母子联袂,荡气回肠 (汉锡双语)

歌手介绍:安小媛(1964~),阿尔班氏,纳达齐牛录人,锡伯族民间歌手,原察布查尔县国税局人事科科长。
安小媛出生于锡伯族书香文艺世家,父亲安彭龄为原察布查尔县人大主任,自幼习奏曼陀铃;母亲赵白兰是锡伯族蝴蝶舞登台表演第一人,也是雅其那唱片录制第一人。
祖母郭春华生于簪缨诗礼之族,其伯父扎拉丰阿曾被授予副都统衔,官至正二品。受家学熏陶,郭春华精通曼陀铃、东布尔、手风琴等乐器,擅绘墨兰,长于女红,念唱朱伦宛如天籁。安小媛童年与郭春华一起生活,称她为“额尼玛么”,深受其艺术气质熏染,对锡伯民间音乐有深刻的认识。
安小媛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被鉴定为二级残疾。她自立自强,希望对锡伯文艺作出微薄贡献。囿于时代和疾病的磨难,安小媛未得机会正式学习声乐。但她始终热爱声乐,能自己视唱简谱、自己作曲。她于2017年谱曲的《素花姑姑》(郭志强词),至今仍时常在锡伯群众茶余饭后的歌声中听见。(此曲又有文秀兰版本,谱曲时间在后)
近年来,安小媛于各大锡伯族微信群中无偿讲授锡伯语歌曲。2018年,她创立了微信群“小小练歌房”,吸引了百余名热爱锡伯语歌曲的中老年朋友。农闲时节,群友们积极学习新歌的热情在所有锡伯群都首屈一指,群内歌声更是从早到晚不绝于耳。关寿清先生曾评价说:“看到您的付出和本群众人的努力,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传承民族文化大业的希望。”
安小媛迄今讲授锡伯语歌曲近二百首,她讲授过阿哥拜、双久、关寿清、安彭德、安彭龄、钢胜、铁锤、佟中华、关继川、王绍枫等人的创作歌曲,也教授过《三国之歌》这样的古老民歌,还教授过母亲赵白兰年轻时演唱的红歌《光荣花》、翻译歌剧《赤叶河》选段等……这些动人的歌儿如今广泛流传于锡伯群众当中。
2021年,她在儿子伴奏下录制了《挚爱》、《何等奇妙》等歌曲,还录制了由关寿清先生作曲编曲的《沙枣花香》。
2023年初,她还在儿子帮助下申请了“锡伯语练歌房”公众号,发布了若干锡伯语歌曲教学和锡伯文化相关文章,竭力延缓锡伯文化衰亡的速度。
创作背景:由于条件所限,安小媛此前所录歌曲除了《沙枣花香》外都无正式编曲,且以手机录制。另外,《沙枣花香》的旋律并不很适合安小媛的声线,加之欠缺录制经验,呈现效果差强人意。
2022年夏季,安小媛的父母二人双双仙逝。次年3月,在悲恸之中,安小媛写下了这首《纳楚尔故乡》的歌词,后由其子安世康谱曲。“纳楚尔”即是锡伯口语中“纳达齐牛录”的缩合语,位于察布查尔县中部,这里是养育安小媛长大的地方。历经三个多月的努力,此歌曲终于正式编曲录制。
《纳楚尔故乡》旋律扎根于锡伯传统音乐,其部分旋律动机来自锡伯摇篮曲的一种,这种摇篮曲旋律古朴悠扬,每段都有一句衬词:“额尔迪得尔迪巴布,巴布里巴布”。在这首摇篮曲的启发下,安世康从锡伯传统音乐的宝库中汲取养分,写就此曲。
东布尔是《纳楚尔故乡》最主要的配器,全曲运用了东布尔单音、双音、和音、持续低音、滑音、打音、颤音、弹、挑、扫、轮扫、彭德二指轮等技法。在东布尔演奏技艺严重衰退的今天,安小媛母子仍坚持以民族乐器伴奏,探索锡伯音乐的更多可能性。